时间:2022-11-7 21:53:36 来源:美术报
无名氏马丁·路德的七个脑袋
肖像漫画,是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将所描绘对象的面目特征、性格特征或心理活动传神地表现出来的漫画式的绘画肖像。它是漫画表现形式的一种,以往被归入讽刺漫画的范畴。
漫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种。它以讽刺的面目深深地介入到了当时欧洲政治斗争、宗教斗争以及社会现实中。
十六世纪初,德国人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拉开了与教皇为首的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马丁·路德非常善于利用漫画的宣传和战斗作用,他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除了文字,还要用图画来向罗马高贵的反基督的偶像族发起进攻。”他在利用漫画进攻的同时,反对派也在利用漫画对他进行反击。《马丁·路德的七个脑袋》就是对他的讽刺,这幅漫画可以说是一幅巧妙的肖像漫画,它没有直接描绘他的头像,而是将其七个不同的身份和多重性格用七个脑袋来表现,讽刺他人格、性格和无所顾忌的斗争方式。这或许是肖像漫画的雏形,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肖像也是可以达到讽刺的目的。这幅构思奇巧、形式独特、讽刺犀利的漫画,在以后的肖像漫画中也是不多见的。
真正开肖像漫画先河的,是1691年由荷兰画家科内留斯·杜萨特(CornelisDusart)创作的讽刺24位神职人员的“丑陋形象”,这组肖像漫画以漫画册的形式出版。揭露和讽刺了这些神职人员的罪行,并公布了他们的姓名。德国艺术评论家爱德华·福克斯对此画册评论道:“这本画册之所以引起公众注意并有特殊意义,就在于它将一种新的因素引入了漫画,开创了将人物肖像漫画化的先河。而它的理论价值则体现在,它使漫画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技巧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肖像漫画由此成为漫画的一种有力的表现形式。
肖像漫画的对象最早都是政治上的“著名人物”,公众对他们施行的政策不满,便以漫画加以讽刺,他们的形象便被漫画了。肖像漫画最初是因讽刺而产生,以讽刺为特性。它对某些特定的人物所进行的讽刺,因很难界定是讽刺还是单纯的人身攻击,因此常常会给漫画家带来牢狱之灾。1831年,法国著名漫画家夏尔·菲利庞(CharlesPhilipon)将国王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的肖像画成了一只梨,漫画很快传遍了整个法国,引起极大反响,“菲利庞之梨”成为了国王的象征,被同时代的漫画家广泛使用。法院以“侮辱国王”的罪名起诉他,并判他有罪。
在很长时期内,肖像漫画都是以讽刺的面目出现,在我国也是如此。漫画自十九世纪末传入我国,并以投枪与匕首式的讽刺参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肖像漫画因其有明确的特指性,在中国的讽刺漫画中并不多见。但1929年,漫画家黄文农的一幅肖像漫画,却刊登上了《上海漫画》杂志的封面,这幅作品原题为《大权在握》,是讽刺蒋介石掌权后、实行的独裁统治,漫画为避免被国民党当局审查遭禁而改题为《蒋主席》。这是中国漫画史上著名的一幅以肖像漫画形式的政治讽刺漫画。
肖像漫画具有两重性,即讽刺性和娱乐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异常繁荣,肖像漫画也随之兴起。漫画家们创作了许多非讽刺性的肖像漫画,开了中国娱乐性肖像漫画的先河。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随着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除讽刺功能外,它的娱乐性和欣赏性也在慢慢增加。现在,肖像漫画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期,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高手,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的人也越来越多,它的范围也由名人扩展到普通人。人们不再将它单纯地认为是丑化的讽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有趣的娱乐艺术,这给肖像漫画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也体现出了现代人的宽容与自信。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副主任)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