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人间不见忱与襄——追忆王贵忱先生

时间:2022-11-2 22:39:52  来源:新浪收藏

  上午参加完王贵忱先生的告别会,心中的悲伤依然弥漫,翳痛久久难消。过往种种,已成追忆,如今检点一二成文,以志哀思。


  岭南文博界的大家里,王贵老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文博界把他跟北京的王世襄合称“二王”——“北有王世襄,南有王贵忱。”

  王世襄先生去世十三年后,王贵忱先生也于十月二十六日仙逝,归隐道山,南北“二王”成绝唱,人间不见忱与襄。

  王贵老早年投身革命,起自军旅,最初本是八路军冀热辽军分区的战士,后随四野大军南下解放广东……五十年代初已是岭东交通银行经理、汕头地区建设银行行长,七十年代后期先后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等职。一个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的魁奇壮汉,跨入文博界,转型为儒雅文化人,并成为收藏丰富、著作等身的学术大师,可见其治学之刻苦及用功之深。

  王贵老被公认为著名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一位通才式学者。他是学问型的收藏家,收藏型的学问家。他对中国钱币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在当代学术界几乎无出其右者。他的收藏以古文献、古钱币、名人手札等为大宗,兼及金石、书画等门类。他还不遗余力地搜罗、保存、整理了一大批岭南地方文献,并勤于研究。他藏而不私,近三十年来,他不停地把自己的收藏品捐给公立博物馆和图书馆,他曾将毕生收藏的南越瓦全部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内有多件带南越国等秦汉代的铭文,极为珍罕。他虽无意作书家,却参究汉简笔法,熔铸诸家,书法古朴典雅,富有书卷气,卓立于书坛。

  王贵忱名重学界,前来问学的后辈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蒙受王贵老青眼有加,题字送我多部他编著的著作,并不时拿出他收藏的众多名人尺牍、秦汉陶瓦陶砖拓本让我欣赏,还亲笔为我题写了“自得堂”的堂匾。  


  我于2014年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自得堂藏陶”展览,展出了我个人收藏的石湾陶塑(即石湾公仔)。王贵老对这场展览非常关心,他说这是首次有私人藏家成系列的石湾陶塑在省博物馆展出,意义重大,并对其中的一些陶塑作品非常感光趣,要向我了解作品更多的细节。而我对于岭南秦汉制陶与石湾公仔陶塑的文化传承等问题正想向他请教,因为王贵老寓居岭南七十余载,对岭南地方文献非常熟悉,对岭南的陶瓷史素有研究,他收藏的秦汉以及南越陶瓦等数量之丰,可谓岭南私家之冠,研究着力极深。于是我来到广州五羊新城的王贵老的家里向他请教,王贵老学养广博深湛,人却谦和虚冲,跟我谈了足足半天,临别时还拉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嘱我一定要常来。他对我的关爱,让我铭记在心。


  2018年,我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五色祥云——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单色釉瓷器特展”时,那时王贵老虽然已经行走不便,还是坚持坐着轮椅出席开幕式,须知那时医生为了他的健康已经不让他外出了,他也已近一年不出家门,可他关爱后学,执意抱恙亲自前来为我的展览站台,为我捧场。在广东电视台播放的现场新闻采访中,他在镜头里对着我说:“玮瑜的收藏很好,这个展览也做得很好,要坚持多搞这样的展览……”每每看到这些留在历史里的影像,都让我感动至深:他心中饱含了多少善意与关爱,才会身体力行地扶掖我这个后辈的成长。


  2019年,他的“岭南文脉——王贵忱捐赠南越陶瓦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我前往祝贺。开幕式上他见到我,高兴地捉住我的手说:“岭南并非荒蛮之地,秦汉时已经开化。我来岭南几十年了,时时处处以岭南人自居,而你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岭南人氏,一定要代代相传,把岭南文脉传承下去。”


  这几年,疫情的防控措施令我们不得不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也少了许多亲耳聆听长辈谆谆教诲的机会。当初以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我们又能重现往日围坐畅谈学术的美好时光。没想到等了那么久,却等来王贵老驾鹤西去的消息,既让人沉痛万分,也让人惆怅惘然……

  论辈分,王贵老高我岂止一辈,然而,每一次见面,王贵老总是轻声慢语道地跟我谈他对某一领域研究的见解,并没有端着前辈架子,而是像朋友间似的闲话家常谆谆教导。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从没有什么局促之感,常如坐春风中。

  论学术,王贵老精研学术,著作等身,为学界所推崇,我自然望尘莫及,可王贵老不因我识浅而轻慢我,反而如春雨润如酥般细说因由,诲人学问无遗力。他治学承袭乾嘉学派重视实证的严谨道统、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应用的学风,让我受益良多。

  论人品,他虽然没有明显的师承,平生转益多师,他有此成就,并没有顾盼自许,目空师友朋侪,反倒常常提及当年周叔弢、商衍鎏、于省吾、苏庚春、容庚、商承祚等众多师友对他的指导和帮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先生西去,音容宛在,风范长存。

  他对我的奖掖与帮助,长记心间。

  冯玮瑜泣祭

  2022年11月1日

  (作者是著名作家、收藏家、艺术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