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中国首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22-10-28 21:18:24  来源:艺术中国

  当卡瓦斯博被问及为何创作尺寸更大、更具有雕塑感的物件,而非日用器皿,他回答说:“这就是我追寻的路。很难说为什么,但我相信情感和冲动的运行方式与有计划的策略完全不同。不可预知的事物吸引着我,这关乎对材料的把控,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取得平衡,这本身就是令人兴奋的”。

  ——摘自奥德瓦·拉肯德发表于GD新闻的文章《情感表达》,2001年2月11日

“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2年10月25日下午,“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作为托比恩·卡瓦斯博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示了托比恩·卡瓦斯博创作于2010年后的23件艺术作品,其中的“堆”系列与“管状”系列是其艺术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对“容器”这一根本陶瓷原型的当代性探索与表达。在托比恩·卡瓦斯博一生的艺术实践当中,观者可以看到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个体,如何以最积极的行动和最勇敢的探索开拓出一片全新的空间。

“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现场

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通过线上视频方式与现场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 

  陶瓷的当代艺术性探索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在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对陶泥的锤炼、塑形,这其中蕴含着对陶瓷物性的思考与感受,持续激发着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创作。来自挪威的陶瓷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rn Kvasb?)便是其中的一员。出生于1953年的卡瓦斯博,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挪威当代陶瓷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他在制陶技术上的创新以及陶瓷艺术性表达上的探索独具一格,享誉国际。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主持开幕式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挪威外交部、挪威驻华大使馆、挪威工艺美术协会提供支持。开幕式现场由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主持,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的嘉宾代表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白思娜、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文化项目官员邹雯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邱志杰,雕塑系主任张伟,雕塑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孙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川,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以及本次展览的下一个巡展地景德镇陶瓷美术馆展览的策展人冯博一等嘉宾共同出席展览开幕式。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白思娜致辞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白思娜在致辞中表示,文化交流是挪威与中国双边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构建起一座桥梁,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可以上溯到人类文明的源头,令东西方各国人民共同为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赞叹;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又充满了现代创造力,能够帮助艺术家表达个人观点,不断创新。此次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将两国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陶瓷艺术无穷的可能性。希望未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能够进一步发展,增加两国文化艺术的了解、沟通和互鉴。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致辞

  “关于如何从我们的传统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继承,托比恩·卡瓦斯博的艺术创作给了我们巨大的启示。”在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先生看来,艺术创新实际是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过程中产生的。托比恩·卡瓦斯博恰恰是在东方旅行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传统窑炉制作技术,成为了窑炉制作大师,其管道系列作品上甚至还有中国瓷器的纹路。与此同时,管道同样也是人类大脑、身体里的血管,是人类社会城市和建筑里的管道。这些管道一头连接生命,一头连接工业,一头连接大地,一头连接火焰,将两个遥远国度的文化艺术紧密联结在一起。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视频致辞

  “粘土是托比恩·卡瓦斯博情感表达的化身,更是他思想的载体。”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在致辞中表示,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相信粘土这一材质充满着丰富的感知色彩、文化内涵和独特品质,他亦在自己的艺术实践当中不断强化技术和造型之间强有力的结合。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制作和烧制陶瓷的过程中遇到过众多的阻力和挑战,这也使得他更加懂得和尊重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通过其对于材料技术的经验,以及对空间的理解,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的创新尝试,在艺术中自由地表达自我。

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视频致辞

现场嘉宾 

  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充满液体,它们的生长依靠着管道来构成身体内液体的分配与运输。正是这些管道构成了生命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也让人类成为了一切生物的兄弟姐妹。托比恩·卡瓦斯博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人类身体内部的管道系统,这些管道能够传输血液、水以及其他液体。它们代表着生命,同时也代表着非永久性,代表着疾病和死亡。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在粘土与灵魂之间,管道既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艺术家情绪抒发和情感宣泄的出口。

展厅现场

  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rn Kvasb?)生于1953年,是挪威当代陶瓷艺术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毕业于卑尔根应用艺术学院 (KHiB),现生活、工作于灵格布市(Ringebu)的维纳比格德(Venabygd)区域。托比恩·卡瓦斯博是二十世纪十年代挪威当代陶瓷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随后一直致力于对于陶瓷材料物质属性的深入探索,以及对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理念变革的思考。陶士材料的本质及其与烧制技术结合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以及陶瓷艺术与人类生存、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密切关联,是他所关心的话题。他的作品总是以颇具烧制难度的大体量形态呈现,其中往往包合高强度的体力参与,与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

展览现场

作品局部

  本次展览聚焦艺术家近十年的艺术创作和思考,具体呈现了二十三任以“管道”和“堆”为基本造型元素的作品。作为支撑人类生存的基本结构单元,“管道”将血液·水及其它身体所需输送到全身。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小到家庭中的洗衣做饭,大到农业的灌溉,工业的燃料供给,都依靠“管道”的输送。“管道”既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物种一样拥有的自然生命形态,又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的实践成果。同时,对于陶瓷艺术来说,“管道”这种中空的造型,与“容器”这一陶瓷艺术的最初起源相关联。陶瓷艺术各种造型语言的发展,以及陶瓷制作技术的不断演进,可以说都是源于这种中空造型所带来的可能与挑战。通过“管道”,卡瓦斯博将人类的历史与陶瓷的历史联接起来。

作品局部

  这种联接,是经由身体之力与物质之力的一次次“较量”完成的。艺术家将手工压制而成的管状泥胚彼此堆叠,泥胚管相互挤压,艺术家对挤压下的泥胚再次塑形·泥胚自身的重力和身体给它的外力彼此抗衡,这种力的对抗会在塑造过程和千燥过程中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泥胚会断裂或坍塌,艺术家便根据这种状态继续塑造·这一过程,或许会让人联想到中国太极拳运动中的推手。对手双方手臂贴连,在运动中反复试探,接受对方的力,也回应对方的力,寻求对方力道的突破之点。与之相应,在卡瓦斯博的创作过程中,是身体之力与物质之力的彼此接受与回应,也是人类能量与自然能量的彼此接受与回应,相互探寻各自未知的无限可能。

现场嘉宾观展

  在创作过程中,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将粘土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材料,而粘土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从成型到烧制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让艺术家感受到了创作的阻力,一方面也让他体会到生命中不可控制的种种能量,正如艺术家内在的生命之中有无数无法计算、无法知晓的元素。而创作,就成为了艺术家思考的出口和情感的释放,它们在作品成型的一步步过程中成为了一种最真实的生命体验。

观众在艺术年表前驻足

观众在作品前驻足

展厅现场

  从挪威的小村庄走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托比恩·卡瓦斯博走过了长达47年的路途。在托比恩·卡瓦斯伯还是孩子时,其父亲告诉他:“看在上帝的份上,别做常规普通的工作。” 得益于时代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托比恩·卡瓦斯博能够自由地游走于东西方,探索材料之间的边界以及文化之间的互融。技术和造型之间强有力的结合,粘土与灵魂之间强有力的释放,共同构成了托比恩·卡瓦斯博的管道系列创作;而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碰撞,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更让托比恩·卡瓦斯博的作品成为跨越藩篱、连接生命的经典之作。

展览海报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1月25日。展览随后将于2023年春天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展出。(图文/郭荣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