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21:08: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张亚萌
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将在北京南池子美术馆持续展至11月30日的“我与敦煌——靳尚谊、唐勇力绘画展”,经由主办方推出系列学术活动,更在业界掀起关于“素描的意义”的热烈讨论:西画创作的基础固然是素描,但作为中国画创作者和学习国画的学生,有没有必要从西画素描的方法入手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起稿方式能否解决当代中国画对造型的需要?
10月20日,中国美协副主席、国画家何家英开讲“中国画素描教学思考”,在讲座中,他阐述中西方绘画基础的艺术规律、澄清对素描的偏见,更认为,在中西方绘画基础语言中找到“素描”的共同点,有助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素与描
当我们谈论素描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经常是以西方思维方式画出来的那种明暗素描——有时候人们指责某些中国画‘画得太素描了’,实际上是指画得太‘明暗化’——这种评论在潜意识中就把素描当作了明暗的代名词。”素描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人们似乎不大去追问,好像已经约定俗成。
在何家英看来,“素描”是日本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词汇,同时具有汉语语义:“素”即单纯、朴素,指的是黑白;“描”则沿用了中国“白描”的“描绘、描写、描摹”,指在黑白意义上的绘画基础性手段。一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素描——它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以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是一切科学的根本”,随着欧洲绘画的不断发展,学院教育成为主流,对素描也就有了更加系统的研究,并且运用科学分析,使素描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有效进入绘画领域: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西方绘画界形成了不同的素描表现形式,既有以线为主的大师素描,也有如实描绘客观对象的学院派素描,相较之下,学院派素描体系更加完备,它最早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的波伦亚美术学院,具有科学严谨的教学理念,促进了俄罗斯绘画学派的形成和发展——18世纪,深受意大利、荷兰、法国和英国影响的俄罗斯素描教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谨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
西方数百年科学的素描教学与研究,得益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准确的形体结构与空间意识、解剖学、透视学、明暗关系的研究与发展。“西方素描也不只停留在学院派的全息式明暗素描上,其素描形式丰富多彩: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素描,到现代艺术大师的素描,无论有无明暗,都真诚地表达着对对象的理解,提炼出艺术的造型,表达出绘画语言的感觉,付诸了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何家英说。
自由穿梭于线面之间
“素描的范畴很广——凡是视觉艺术,都离不开素描,所以素描不仅仅是西方专有的绘画类型:古代中国人作画都是用木炭条打稿,再用毛笔勾勒定稿,或者直接用毛笔勾线起稿,叫作‘粉稿’。比如齐白石起的稿子,李可染、傅抱石、孙其峰的写生及草稿,这些都是素描。”何家英将之概括为“中国式素描”。
何家英认为,中国人从来没有“素描”的概念,但这并不等于中国画不存在素描,只不过它有其它的名称:“作为创作所需的素材、草稿、草图、粉本等,哪怕简单记录的几笔草稿,都属于素描,这个概念不只限于西方绘画系统中的明暗素描,只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些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来对待。”而在今天,众多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其作品背后,都有很多速写、草图、底稿,这些也都可以被纳入当代中国画素描的范畴。
“中国画素描与西画素描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无明暗这一个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它造型理念导致的造型形式的区别:中国画素描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古代素描,一个是现代素描,它们的理念都是‘用线起稿、以线立骨’,其区别在于造型方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因而导致了线描形式也有所改变。”何家英认为,古代线描造型方法主要是目识心记,抓住对象最大特征和规律进行概括性的主观想象处理,同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程式、总结出许多造像法则,历经传承,形成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这说明中国画的素描阶段非常注重整体的形式特征和结构关系,这恰恰是素描中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部分”。
而中国现代素描是指经过学习西方素描后所形成的素描类型,有的是在继承古代以线造型的传统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素描训练的影响,有的是先学西方素描作为绘画基础,再“反刍”传统绘画精华。“这两种学习方法,都保留了以线造型的核心,也具有表现明暗和极其精微的写实能力,可以自由穿梭于线面之间。”何家英认为,现代素描的突破在于审美和造型意识上发生的根本变化:“由于绘画是以写生作为造型基础,使创作者迅速且系统地掌握了造型的方法,并能够对造型、结构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表现,能够使中国画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恰恰说明学习西画素描的必要性。”
以西方古典素描的眼光来看,中国画的素描——或曰白描,在没有任何明暗语言的情况下,为什么仍然能够表现出人物造型的饱满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作品所蕴含的透视因素,是通过透视现象而引导观者来观看造型的厚重、张力和空灵。“线的‘争’与‘让’、‘挤’与‘空’,都是依据结构之间的远近空间来决定的。”何家英认为,中国画家看到了透视的现象,却没有深究透视的原理,始终停留在感性透视的层面上。这种“感性透视”,在视觉上却是协调、舒展而自由的,“画面的和谐关系全在于画家主观的协调处理,他能站在一个结构透视的角度处理透视关系,或者说是一种审美心理的透视反应——中国画家没有‘透视’这样的概念,但是却能感受到透视现象在结构上发生的状态”。因而,在当代素描教学上,需要解决的是以单纯、简便的方式深刻理解艺术关键要素,这就是对学生绘画感觉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会处理画面一切关系的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既有从观察自然现象所得到的理解,也有主观观念所赋予的创造与灵感。
学会整体观察、把握节奏关系、增强空间意识、训练感觉、培养造型能力、掌握绘画规律、表达感受与情感……在中西方素描法则的契合点上,中国画素描教学仍有无限的发展空间。而说到底,素描就是要把复杂的事物通过单纯、概括的方法来解决和表现,素描所培养的整体观察的能力,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也是获得艺术真谛的前提,一如何家英所说:“一个人素描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水平。因此,素描既是绘画的基础性手段,又是绘画水平根本性的标志,解决好素描的基础,是进入绘画之门的根本。”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