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土石饰“两河”

时间:2022-10-25 20:44:41  来源:美术报

  壁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遍布在世界诸多文明中。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仅各地壁画的场所、材料、作用各不相同,就是主题、手法也各自有別,一部世界壁画史,无异等同于一部人类文明史。王川先生是画家、作家,也是文化学者,他在研究艺术的同时,还创作了8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曾获全国首届壁画大展佳作奖。本辑《世界壁画》将按地区和文明进行介绍。

  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合称的“两河”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上群雄并列,纷争不断,乌尔、阿卡德、苏美尔、赫梯、加喜特、亚述、巴比伦等王国相继崛起,疆域最大时从地中海延伸到波斯湾。宫殿建筑是历代王朝的标志,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君王以壁画来装饰宫殿已蔚然成风。

  然而,“两河”多土少木无石,缺少硬料,当地人只能就地取材,用土壤来做建材。他们把粘软的土壤做成泥板,在上面压印上楔形文字,再烧成砖,这样就使软土变成了硬砖,就是粗陶。

  文字和绘画,都在“两河”的陶板砖上产生,都是产自于泥土。

  “两河”的壁画材料并不丰富,以陶砖为主,少有金属和石料。最普通的就是在砖墙表面刷一层白色的石膏,然后在上面绘画。法国考古学家帕罗在4000年前马里的基穆里利姆宫殿墙上发现了一批残破的壁画,上面画着祭师正牵着一头公牛去庙里献祭的情景,为了表示公牛的神圣地位,它的角尖被涂成了金色,还挂着一个流苏垂饰。这样的壁画残片在其它的地方也有发现,都是手绘的作品。

  “两河”壁画的第二种材料是陶砖。这些壁画有的是素砖,更多的是彩釉砖。从粘土到泥板到陶砖再到釉砖,是一大进步,不仅是工艺的进步,更对绘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陶砖上的图像是浮雕而不是绘画了,底层是彩色的釉,五光十色,斑驳绚丽,既具有立体的三维效果,又具有平面的二维效果,更加紧固致密,直到三千多年后还在闪烁着光彩。

  这批陶釉砖浮雕以新巴比伦王宫城墙上的壁画最为壮观精彩。当年德国考古学家在新巴比伦城发掘出了一座伊什塔门,门的墙上全部贴满了以蓝色为主的彩釉陶砖,其中还夹有大型的浮雕动物。他们推测,可能整座巴比伦城墙都是用彩釉砖贴饰而成,或许还有高耸的巴比塔,这种庞大的工程极尽奢靡。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波斯,再以后传到了中国,是后来中国“琉璃砖”的祖先。

  宫殿是最高等级的建筑,必须要使用最珍贵的材料,两河只有棕榈树和椰枣树,质地松软,要从黎巴嫩运来雪松,从波斯运来石料。无论是在亚述还是在古、新巴比伦王国,无论是在哪处宫殿遗址,都曾出土过石板浮雕,题材都是在宣示国王的无敌功业,宣示国王征伐的无往不胜,宣示国王承天运,受神佑。血腥历史,枭勇国王,野蛮胜利,都在这些画面中一一出现。

  一部“两河”史,没有纸质的文书,除了泥板书,就是这些浮雕和壁画。在尼尼微的宫殿墙上长长的全景式浮雕上,有士兵筑城的场面,有列队突入的场面,有蜂拥攻城的场面,有流矢交坠的场面,有把犹太士兵吊死的镜头,还有胜利后列队向国王进贡的场面,非常壮观。重要的是,这样的宫殿不止一座,可以想象那时的壁画水平有多高。

  “两河”富产的石油在几千年前没有用途,当地的画家用沥青做粘合剂,把贝壳和石片拼镶起来做成装饰,乌尔时期的一件壁画上就有这种材料做成的画面,这当是世界上最早的“嵌螺钿”和“马赛克”工艺品了。

  “两河”壁画风格是写实与装饰相结合,人物大多是写实的,多是卷发虬髯的美男子,神态威严,但他们的须发,以及背景、树木和物件都作图案化、装饰化处理,富有疏密变化。画面进行了分割,国王高臣僚矮,以作区别。有些画面上还加了密密的楔形文字,有的刻在背景上,有的索性就刻在人物的身上,成为装饰性的构成。“两河”壁画采用了“正面律”,所有的人物都是侧面的,却是有着正面的眼睛、侧面的下肢,上身则是半侧半正。这种“字画结合”和“正面律”的处理方法,和埃及的绘画很相像,但在时间上要早于埃及。

  这种卷发虬髯的男子形象,竟然从乌尔一直延续到阿拉伯时代而没有变化,成为中东的标准形象而穿越了五千年。

  “两河”壁画中的这些处理方法,在穿越了五千年之后,还为现代的壁画家所师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