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0 20:44:26 来源:艺术中国
游客参观香港故宫(图片来源:新华社)
近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宣布,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第二批共69件珍品,已由10月起在香港故宫1、2、3、4、5及9号展厅亮相。自7月3日,香港故宫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三个月内已有逾44万人次参观。
本次69件珍贵文物均属故宫博物院的珍宝,用作轮换自香港故宫开幕起展示的包括书画、纺织品及其它脆弱且对光线敏感的作品。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这些材质的作品仅展出三个月。
本次轮换展出的69件珍品中,25件在9号展厅“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特别展览展出,这个展览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和卢浮宫与马有关的珍贵藏品,体现出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展品中最为瞩目的包括清代宫廷画家的画作《乾隆帝盔甲乘马图》、创作耗时11年的传奇动物绘本《兽谱》及其记录上古神兽的《兽谱·龙马图》,以及描绘乾隆皇帝与皇室女子在木兰围场骑射场景的珍贵画作《威弧获鹿图》等。“驰骋天下”特展将于今年12月31日结束。
在香港故宫1至5号展厅新亮相的一批故宫博物院珍藏包括:描述雍正帝于国子监讲学的《雍正帝临雍讲学图》、乾隆皇帝送给母亲崇庆皇太后的八十大寿贺礼《甘珠尔经》(1号展厅)、一件以金线和孔雀羽毛绣成的戏服“松鹤纹老旦帔”(2号展厅)、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作“粉彩九桃结图天球瓶”(3号展厅)、世宗宪皇帝(雍正)及孝圣宪皇后近乎真人大小的朝服像(4号展厅),以及展示清乾隆时期工匠精湛技术的楼台式水法钟(5号展厅)等。新一批作品大部分只在香港故宫展出3个月,至2022年12月结束。
【精彩展品介绍】
“驰骋天下:马文化艺术”特展(9号展厅)
乾隆帝盔甲乘马图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绢本设色立轴 故宫博物院
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十一月初五,由于右部哈萨克归顺,乾隆帝于南苑举行大阅典礼,检阅八旗部队。演习结束后,乾隆帝亲身上马骑射,连发七箭,箭箭命中。这幅画描绘的便是他当日身穿铠甲、骑乘白马的英姿。
余省(活跃于约 1736-1795 年)、张为邦(活跃于约 1723-1761 年)《兽谱》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绢本设色册页 故宫博物院
《兽谱》创作耗时十一年,始于 1750 年春,成于1761 年冬,共 180 页,左文右图,满汉文合璧。画中动物形象结合了现实与想像的元素。《兽谱》内容参考《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禽虫典〉与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1623 – 1688 年)所著《坤舆图说》。图像以传统的中国山水作背景,神兽的造型富立体感,栩栩如生。这种风格是宫廷画家以郎世宁(1688 – 1766 年)处理色彩、质感、光影的画法为基础而形成的。
余省(活跃于约 1736-1795 年)、张为邦(活跃于约 1723-1761 年)《兽谱·龙马图》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绢本设色册页 故宫博物院
传说有一只兼具龙和马形态的生物,身上有文彩图案,名为“龙马”。它生活在现今河南省洛阳孟津区会盟镇一带的黄河里。有一天伏羲来到这里,看到龙马身上的奇异图案,引发他仰望天空,又俯视大地,思考生物间的关係,最终创造出代表宇宙万象的“八卦图”。
威弧获鹿图 清乾隆(1736-1795 年)纸本设色手卷 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乾隆帝与一位皇室女子在木兰围场中骑射的场景。位于现今河北省的木兰围场,以林木茂密、动物种类繁多而闻名。秋风红叶,青草地上,这名皇室女子在策马之际仍能脚踏马镫,向乾隆帝奉上羽箭,助其射鹿,英姿飒爽,显示出清宫女子多样的风采。
紫禁万象: 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1号展厅)
临雍讲学图 清雍正(1723–1735 年) 绢本设色手卷 故宫博物院
国子监始创于隋代(581–618 年),明清时期为国家最高学府。清代国子监设于安定门内,与孔庙为邻,自顺治皇帝始,清代共有七位皇帝亲临,行礼仪、宣教化,称为“临雍讲学”。本件描绘了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初一日在国子监举行的“临雍大典”。
甘珠尔经(一函)清内府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磁青纸、描金;经版:漆、金、缂丝、半宝石 故宫博物院
藏文大藏经中的经部及律部合称《甘珠尔》。此《甘珠尔》经是乾隆皇帝送给母亲崇庆皇太后(1693–1777 年)的八十大寿贺礼,为一百零八函的其中一函。礼物灵感来自康熙帝,他曾支持祖母孝庄文皇后(1613–1688 年)御制藏文《甘珠尔》泥金写本。
楚藩持节 (《徐显卿宦迹图》)余士、吴钺 明万曆十六年(1588 年) 绢本设色册页 故宫博物院
明万历七年(1579 年),徐显卿(1537–1602 年)作为副史前往武昌与蕲州等地,册封藩王及妃。此图可见徐显卿等人随两架龙亭自午门而出的情景。龙亭是明清两代盛放重要神位和官方文书的礼仪载具。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2号展厅)
松鹤纹老旦帔 清乾隆(1736?1795 年)蓝缎绣平金 故宫博物院
这件戏服为老年妇女角色所穿着。松树与仙鹤纹饰寓意长寿,或与剧中祝寿场景相关。衣上的图案採用奢华的金线和孔雀羽毛绣成。此件戏服见证了乾隆时期宫廷演戏的繁盛景象,当时为皇室服务的伶人过千,戏服道具极尽精美。
观荷抚琴图 清乾隆(1736-1795 年)绢本设色立轴 故宫博物院
画中文人装扮的乾隆帝身着古装汉服,文人装扮,于凉亭荷塘边抚琴。琴艺在传统文人四艺“琴棋书画”中居首位,乾隆帝一生曾御制多幅此类的汉装像,表现他博学多才的文人身份。但皆为丹青游戏,并非纪实性画作。
行书述悲赋 清乾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748?1763 年)纸本水墨手卷 故宫博物院
孝贤纯皇后在随丈夫乾隆皇帝东巡途中受风寒,不幸病殁于舟中,终年三十六岁。乾隆皇帝悲痛至极,在妻子去世满一百天之时,作此赋以寄託哀思。书写此赋所用的藏经纸特别珍贵,原本只用来印刷和抄写佛经,可见乾隆帝对此作之珍视。
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3号展厅)
粉青釉洗 浙江官窑 南宋(1127–1279 年) 瓷 故宫博物院
官窑青瓷胎薄釉厚,釉多呈粉青色,釉面满佈开片。文献记载,北宋时宫廷于京师(今河南省开封市)设窑;南渡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后, 又在修内司和郊坛下两处设窑。清朝时,宋代官窑瓷器已十分罕有,因此清代乾隆皇帝谓其“贵似晨星”。
粉彩九桃结树图天球瓶 江西景德镇御窑 清乾隆(1736–1795 年) 瓷 故宫博物院
此瓶为乾隆粉彩大件器物的代表之作。瓷器以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珐琅彩料装饰,先以玻璃白打底,再涂以各色彩料,运用渲染手法表现出写实的效果。瓶身所绘桃树承袭了雍正朝的纹饰风格,蕴含祝愿多寿的吉祥寓意。
龙颜凤姿: 清代帝后肖像(4号展厅)
世宗宪皇帝(雍正)朝服像 清乾隆十五年(1750–1751)或之前 绢本设色立轴 故宫博物院
像中绘雍正帝略见发福的中年样貌。上唇稀疏的“八字鬍”、颔部的黑色毛痣等特徵,均与清宫所藏大量雍正肖像面容一致。其夏朝服的纹样与配饰较之清初样式已见繁複,但亦与乾隆中期后的定制存在差别,是章服制度的演变过渡阶段。
孝圣宪皇后朝服像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绢本设色立轴 故宫博物院
此像为乾隆帝在其生母崇庆皇太后逝世的十天后传谕绘制。像中太后显现高龄仪态,面容清瘦,两颊凹陷,皱纹明显。她头戴夏朝冠,身着夏朝裙及明黄色夏朝袍,外罩蓝色朝褂,其纹样与配饰与乾隆朝以前皇后祭祀像之样式一致。
孝哲毅皇后朝服像画稿 清光绪元年(1875)纸本水墨画稿 故宫博物院
此图为孝哲毅皇后朝服像的稿本,蕴含丰富的创作过程信息。藏于白描綫条之间的细小文字与点染色块,是画师勾勒细节和搭配色彩的提示信息。其纹样描绘与正图基本一致,但局部设色则偶有差异,显现创作过程中的试验与完善。
器惟求新: 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5号展厅)
楼台式水法钟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清乾隆 (1736–1795 年)铜镀金、嵌珐琅、玻璃 故宫博物院
此钟分为底座与水上楼台两部分,以“水法装置”相连。水法是一种活动装置,以机械转动透明螺旋形玻璃柱,形成各种流水的视觉效果。于此钟的底座上弦之后,水法装置就会启动,亦同时带动楼台的人物活动。
御制题携琴访友图山子 清乾隆 (1736–1795 年)青玉 故宫博物院
山子是清代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携琴访友为中国艺术中常见的主题,相传春秋时期伯牙与钟子期为友,伯牙善鼓琴而锺子期善聆,故伯牙弹琴时所思,钟子期均能感受,因而有“知音”一词流传后世。此山子背后有乾隆题诗。
(注:图文内容由香港故宫博物院提供,展品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