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展:寻找艺术中的“缓存空间”

时间:2022-10-19 20:53:12  来源:澎湃新闻

展览现场

   10月18日,缓存在/Being Theoria——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向公众开放,来自全球十数个国家的60余名艺术家(团体)参展,展览将持续至12月4日。

   当代纤维艺术在中国发展较迟。在欧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从工艺范畴开始转向艺术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万曼(Varbanov)来到中国,在杭州现在的中国美院创立了壁挂研究所,引领了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近20年来,纤维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眼光,它已不再只是传统手工技艺的编织连结,也不只是纤维性材料的造型与拓展,在它的开拓路径中,始终维系着人们对今日文化、生活状态以及未来模型的新思考。在此背景下,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美术馆共同发起“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此前三届主题分别为:2013年“纤维,作为一种眼光”、2016年“我织我在”和2019年“无界之归”。从2013年首届开展至今,该展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之一,也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当代纤维艺术展览项目。

   该展览总策展人刘畑18日告诉澎湃新闻,将这次展览主题定为“缓存在/Being Theoria”,是前三届展览的延续与发展,将“纤维”视为一种探讨世界基本结构与人类思想原型的线索。

   据介绍,本次三年展不设分割的板块,而是以若干“线索”的形式串联全场:文/纹(文字/文化/文明),绪(情绪/思绪),线(轨迹/线条),织(劳作/身体),网(网罟/互联),结(记事/神话),综(纷纭/繁复)……这些线索彼此交缠“纽结”于空间之中,呈现为若干个供人停留、沉思的“缓存空间”。

   来自全球十数个国家的60余名艺术家(团体)带来了各自的作品。来自美国的安·汉密尔顿是国际知名的视觉艺术家,以大型多媒体装置、公共计划和行为艺术合作项目闻名。此次,她带来了新版本的装置作品《线型》,通过两位表演者的现场演绎展现其意图。智利艺术家康斯坦萨·皮娅专注于研究声音中的杂音,她的参展作品《奇谱:前西班牙时期电子纺织计算机》是一件装置作品,绳索连接到一个电路板,能放大并声化安置地点的电磁变化,从而研究传统印加奇谱上的符号及绳结系统与当前二进制编码系统间的相似之处。纤维艺术三年展的创始人、中国美院教授施慧,带来了《书非书》、《一千年以后》等参展作品。

   作为本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特别项目“净因 | Pure Reason”,已于此前在杭州博物馆开展,12位艺术家的2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与建于五代时期净因寺石塔遗迹相呼应、碰撞,投射历史遗迹与今天的特殊关系。此外,本届展览还将进行系列讲座和论坛,首讲将由人类学家蒂姆·英戈尔德教授线上进行。他将从人类学的角度,以“交缠之线与绳结问题”为题进行讨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