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 14:48: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金山日照万年长(中国画) 李兵
他曾经在甘孜藏族聚居区生活了十年,对雪山观察入微;又长期在党政部门和文艺战线工作,对“大国气派”有着深刻的认知。当他潇洒自如地将高原雪山的圣洁、雄浑、巍峨、壮美等气象呈现于作品中时,他想要通过绘画承载的不仅是高原雪山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的大国脊梁风貌,更是雄强无畏、兼济天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国画家李兵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探究出了‘块斧劈皴’笔墨技法和‘挤白’‘衬白’染雪法,通过笔触和色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将高原地区因冰川冻土而形成的肃穆刚劲感、高寒积雪因风吹而形成的流动感,以及高原雪山因太阳运动而带来的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拓展了中国水墨雪景山水画的创作题材,推动了雪景绘画艺术在体现物象质感和动感上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画的程式发展,是对中国美术史在笔墨创新和审美意趣时代化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这样评价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兵的作品。
创作属于时代、属于人民的精神山水
新时代,新时空,新坐标。李兵说,社会在发展和进步,知识在积累和更新,人对自然的审视和认知也会随着社会实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个时代的艺术应当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一个时代的画家应当有一个时代的创新创造。
李兵的水墨高原雪山画端庄大气、雄美恢弘,无论是素材取舍、笔墨表现,还是画面构成、设色布局,甚至题款内容上,都取象正大、取势宏阔。“画风乃世风,画格即国格。”李兵说,当代国画家画山水画应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国家强盛的愿景、时代精神的光华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画境中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创作出既属于时代又属于未来、既属于自己又属于人民的精神山水。
李兵画寒冷的高原雪山,不是朔风怒号、贫瘠荒凉,而是笔过处云淡风轻,落色处苍山向荣。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沈周的《庐山高图》等前人经典山水一样,蕴含着浓厚的思想情感。“时代不同了,观察自然的条件不同了,人的视觉传达内容和审美取向也变化了。”李兵在创作中非常注重将传统与当代审美相融合,同时借鉴西方油画在光影处理上的经验,在山水意境处理上有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此外,他还创造性地使用大面积颜色,比如用红色和黄色来呈现雪山奇观。他的“日照金山”系列作品以大量的金黄色作主色调,把清晨霞光映在雪山上的人间奇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画面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雪山因为朝霞而使‘银山’变‘金山’,这是自然属性;自古以来百姓都希望拥有‘金山银山’,这是社会属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是具有新时代特性的新理念属性。因此,画‘金山银山’意义重大,既能展示自然之美,又能寓意希望之光,既能表现阳光的热情和生命的壮美,又能昭示宏伟的理想和美好的前景。”李兵说。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认为,李兵作品中所追求的邈远宏阔、以天合天、天地浑然的气象是艺术应该存在的一种品格。
推动中国山水画艺术程式的发展
李兵的水墨高原雪山画,因为画法新、染法新、韵味好、气象好而深受好评。他从自己的绘画实践中总结出“皴随物定”的法则——笔墨技法应随物而变,要在体察自然的基础上品味自然,在笔情墨趣中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灵感悟。此外,他还总结出了“六象轮回”写生创作规律和水墨雪山画构图“六感”。李兵解释“六象”即发现景象、观察形象、了解本象、熟悉对象、提炼气象、表现物象。李兵的“六象”由写生到创作,再由创作回到写生,他先将自然精神化,再将心象进行物化,在不断轮回中提升创作水平和审美层次。“六感”即远近有通透感,高低有错落感,浓淡有虚实感,向背有距离感,穿插有掩映感,色彩有时空感。“艺术不仅要展现自然,更要超越自然。这种超越既包括对物象本身进行提炼和萃取,升华出具有时代精神境界和时代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也包括对前人视觉感知和艺术表达的超越。”他说。
“对于一个国画家来讲,技法只是基础和手段。”李兵认为,真正属于一个时代的艺术应当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特征,只有勇立时代潮头,作时代风尚的提炼者、倡导者、实践者、引领者,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国力强盛、人民自豪、阔步民族复兴之路的大背景下,坚定崇高、大气凛然、强健雄美、磅礴浪漫应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山水画风。”
在几十年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中,李兵创作了《更喜岷山千里雪》《铁骨雄魂》《雪域欢歌》《贡嘎迎旭日》《凉山攻坚路》《西望崃山》《赤水奇兵》《难忘征程》《净土玉颜》《和风》《仙姿惊广宇》等一系列作品,致力于在传统精神框架下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崭新现代山水图式文本,以蕴含强烈自身情感的笔墨叙事方式营造出高原雪岭的风骨意境和人文内涵,从而推动中国山水画艺术程式的发展和题材表现时代化。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