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策展思维:从“小美好”到“大时代”

时间:2022-9-26 20:37: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张亚萌 实习记者 冉丹

  “自20世纪90年代起,策展在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和推动艺术发展与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历经30多年的探索实验和实践,策展人群体在不断壮大,策展所形成的功能增值和广泛的社会效益让策展界、美术界乃至整个社会逐渐达成对美术文化的关注、需求和认知的共识……”在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上,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从中国策展的发展历程谈起,总结了当下中国策展的新态势,并对未来青年策展人即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分析。

  近日,由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2022“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在中华世纪坛启动,此次系列学术座谈活动通过4场座谈会,由4位学术召集人、4位学术评议人,以及22位青年策展人分别围绕“时代之变与策展语境”“以教育为立场的策展”“艺术赋能与文旅融合”“数字时代下的艺术生态”4个主题展开。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古今中外,人才是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策展而言,每一次实践都考验着策展人深厚的艺术史学养、敏锐的艺术评论与批评精神、丰富的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审美修养、以及传播推广的能力,并将其学术研究,尤其是对社会现实文化的思考、艺术生态的观察通过展览策划体现出内涵和价值。而在今天,青年策展人群体已经拥有更为开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和新的知识结构形态,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探索中不断实践,以一股新鲜而充满活力的气象积极推动着中国艺术发展,并且向往着未来。范迪安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在我们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时刻,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共同的目标。但是在充满变量的时代背景与当代艺术的语境中,策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也对中国的青年策展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能力来面对比较复杂的现实。”

  “首先,要坚定策展立场与态度,坚定的文化立场是我们策展的重要前提。青年策展人要学习、关切文化发展中新的时代任务,建立起在策展中的文化责任与使命意识,尤其是要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真正把握好自己在策展这个领域研究的学术主线,并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价值判断。”关于新时代青年策展人的发展,范迪安这样说。策展人作为艺术家的转译者、引领者,需要能力,也需要有使命感。对此,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也表达出相似的观点:“作为策展人,我们对这个世界承担着哪些责任?从‘小美好’到‘大时代’,策展人以其敏锐的触角预知着世界,将内心的话语通过展览表达,借用艺术家创造性的作品体现。在时代背景下,我们往往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参与’:把握时代的命脉,展览也就有了参与性;二是‘自修’:向自己发问,以问题为驱动,在循环中寻找落脚点。”

  策展的概念正在从传统框架中抽离,呈现出多元化的融合样态;既是一个立足于本土艺术现实的媒介,也是一个充分的、宽阔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策展总是面向现实中新的材料和现象展开,在对于这些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时,要注重秉持中国文化,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范迪安建议,要思考展览主体的当代意义,特别是中国文化意义,通过策展的守正创新形成对新的艺术现象的高度学理分析:“我特别希望我们青年朋友的策展实践立足中国大地、立足今天,一方面积极关注整个世界展览策划中的新特征、新趋势,一方面要防止照搬照用,更要提炼独特的文化主题。展览无论大小,都要建立在这种学术研判和文化研判基础之上,在面向社会的文化传播中才会拥有比较坚实的主干,形成在艺术发展趋势上的更大的共识。”

  “今天的社会传播,包括社会的辨识都是迫在眼前的,一个展览就是策展人的作品,这个作品如何更好地坚持原创性、体现创新性、具有前瞻性,都是我们自身评价展览策划现实的一些重要基准。”范迪安表示,策展是一项创造性工作,而原创性赋予了艺术生命力。在策展普遍活跃的情形之下,青年策展人一方面要避免策划时同质化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更应坚持策展的原创性,这就需要基于深度的知识积累和学术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在创新方面冲破某些固化的范式和套路,勇于提出学术新见,促进新的展览语言和展览叙事方式。

  培养跨学科的协作能力,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当代策展人必备的技能之一。“面对策展中更为广泛的跨学科实践,既有艺术本体,更有多学科的穿插交流,所以策展的概念既有传统意义上组织作品、展示陈列和艺术批评的功能,我们更会看到它延伸出的新的工作内容,更加关注互动、教育、传播等这些社会性的作用,也需要青年策展人不断提高全面驾驭策展实务的能力。”范迪安说。近年来,“可持续性”成了策展人无法绕开的时代议题,从全球的策展语境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策展人将策展的视角集中在循环经济、低碳未来、材料生态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其研究具有现实和学术的双重意义。中央美院美术馆设计部主任纪玉洁介绍了“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展览,它详尽体现了中西方关于材料与设计的创新探索以及艺术跨越至材料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物理学、哲学等等各类学科之间所产生的紧密联系。无独有偶,广州美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以“从华南到东南亚:区域研究方法与策展实践”为主题进行发言时,将她深耕区域研究、跨学科背景所用于策展的方法向大家一一分享:“于策展而言,区域研究可以提供一个相对整体的社会全因素研究,更易连接观众的日常经验,通过区域研究能力,可以为艺术作品流派、艺术家背后的关联提供更多视角,将文化传播、艺术实践放置在更宏观的历史框架中呈现艺术史之外更复杂的艺术情景,让我在做社会参与艺术实践时避开了很多社会问题的表象,从社会结构的问题当中进行艺术实验和文化再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