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23 23:00:34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现场
常言道:“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作为山西省会的太原坐拥晋祠、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历史文化古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发展中的历史与文化肌理,循着这些建筑的轨迹,人们能找到太原之所以是太原的理由。那么美术馆则是一座城市艺术殿堂的标志,也是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当代美术馆则为古老的历史文脉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也是观众了解当今生活与艺术的重要平台。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理事长刘燕 图片由山西省当代美术馆提供
在开幕式致辞中,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理事长刘燕讲述了美术馆筹建的相关过程:“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历经两年的改造,正式在这个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历史建筑中落成。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系山西省文旅厅正式批准,经山西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民办非营利艺术机构,开办及运营资金来自政府支持、美术馆创始人理事会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公益美术馆事业并非一蹴而就,需靠众人拾薪和世代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在此我也想欢迎更多的朋友能够加入到我们美术馆的志愿者团队,共谋心灵和精神的福祉。”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馆长王春辰致辞 图片由山西省当代美术馆提供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馆长王春辰提到,城市越来越发达,但是在很多的城市还没有一座当代美术馆。“当代”其实就是今天的理想和追求,当代美术馆要做尽可能多的有想象力与创造力,反映时代面貌,展现来自中国与世界的艺术作品。“美术馆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的平台,让我们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伟大的人在思考这个世界。就像我们的开馆展你会发现来自西班牙的一个伟大艺术家米罗,他创作的作品天真浪漫,张大千的作品有自由的挥洒。未来我们还会策划很多优秀的国内外展览,让有历史有文化的山西太原,能够在当代艺术这个领域里,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有它的一席之地。”
山西省政协常委、省文联原主席郭健致辞 图片由山西省当代美术馆提供
山西省政协常委、省文联原主席郭健在致辞中提到:“我们曾经骄傲于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也非常的感慨于太原市最近的这几年的变化,包括我们宜人的气候,整齐的街道,丰富的文化资源,秀美的山川景色。太原有很多博物馆,太原市委市政府决心要打造一个博物馆之城,这一座当代美术馆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一样的气质和内涵。就像在一座古老的房间里面打开了一扇天窗,有一束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了通过这扇窗去看外面世界的这种萌动的心。置身于这样的艺术的殿堂,要感谢为改变我们的环境,改变我们生活作出努力的每一位践行者。”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致辞 图片由山西省当代美术馆提供
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致辞并宣布山西当代美术馆开馆 图片由山西省当代美术馆提供
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的开馆之际带来了两个大展。其一是由策展人王春辰与西班牙策展人杜兰·乌卡尔(Lola Durán úcar)联合策划的“自然的诗学:胡安·米罗艺术展”,其二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大风起兮:张大千作品展”。
“自然的诗学”共展出米罗作品201件,包括20件特别作品、六个系列的主题插画作品以及51件彩色版画,以水彩、水粉、中国水墨、油彩甚至织物等多种材料创作。胡安·米罗是现代主义运动的领先者之一,他突破传统的绘画风格,尝试过立体主义、野兽派与超现实主义等多种现代主义风格。米罗描绘的主题包括儿童、太阳、月亮、星星、鸟眼睛和梯子。
展览现场
米罗 《夜色风景下的女人和鸟》 纸上水粉和铅笔 1976年
艺术家通过简化形状、线条和颜色,将绘画中的元素最少,以此将人们和其它物体图式化。米罗作品融合抽象元素、特定颜色和重复出现的图案,常常类似儿童的绘画,执着而富有童趣。在米罗看来,绘画中的形式比色彩更重要,形式一旦确定,色彩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黑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米罗 《歌剧院》 失蜡青铜 1977年
米罗《索拉亚》纸本水粉和水墨
米罗《无题》纸本油画、水粉、墨和炭笔 1981年
策展人王春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米罗的作品中有一种诗性。文学和艺术有共通性,都是对于情感的表达,画家以色彩构图与线条进行情感的挥洒,诗人则是以诗言志。”在中国文人画中早有对于诗画的融合,苏轼曾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米罗曾说:“我试图如同文字塑造诗歌,音符构成乐章一样去使用色彩”。青年时代的米罗曾长期生活在巴黎,在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文学作品与绘画相结合的创作方式非常普遍。在与超现实主义诗人们的交往中,米罗热衷于读诗、写诗,从诗中获得许多感悟。诗歌拓宽他的视野,使他脱离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诗歌的影响下,米罗不仅将诗歌的意境和抒情方式融入到绘画作品中,还尝试直接创作图文诗,使文字和绘画产生一种冲突又融合的奇妙联想。在米罗看来,诗歌和绘画在本质上是类似的,诗歌以文字作为符号表达情感,以笔触作为符号来传递思想,都是艺术表现的媒介。米罗一生为262本图书创作了系列插图,本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6组绘本版画作品,展现了米罗与20世纪欧洲作家、诗人和出版人的交往。
米罗 《为朋友准备的一些鲜花》版画和彩色丝印1964年
米罗 《为朋友准备的一些鲜花》版画和彩色丝印1964年
《献给朋友的花朵》是米罗1962年为其著作《我像园丁一样工作》创作的插画作品,每一张都是米罗专门为一位朋友创作的,其中有罗马尼亚裔法国剧作家欧仁·约内斯科(Eugene Ionesco),德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的遗孀尼娜·康定斯基(Nina Kandinsky)等。本次展出了这套彩色石版画其中的35件作品。米罗通过其最具表现性的代表性的色彩与线条,回忆起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情绪和感受,以色彩和线条,创作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带领观众进入其精神世界。
展览现场
米罗 《有金色羽毛的蜥蜴》彩色平板印刷 1971年
《有金色羽毛的蜥蜴》是1967年米罗的原创图文诗作品。这件作品以和谐的韵脚,多彩的想象,展现米罗对人与自然之间奇妙关系的理解。由于出版纸张有缺陷,1971年由出版商路易斯.布劳德(Louis Broder)重新制作,本次展出的16件都为1971年的版本。
米罗 《镜后》 彩色平板印刷 1965年
《镜后》是1946年10月由艺术家、艺术交易商埃米.梅格(Aime Maeght)创办的艺术杂志。上世纪60年代后,杂志专门为马蒂斯、毕加索和米罗等一批现代艺术大师发表原创版画作品。米罗的这11件作品用奔放自由的色彩线条勾勒出一个奇妙的世界。
观众欣赏作品
观众在作品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米罗常为喜爱的文学作品制作插图。米罗会按照对作品和作者的理解确定插图的基调,直接描写作者诗歌中的意象,以散漫自由的方式将其并列在图像中引导读者继续展开联想。1974年,米罗创作系列版画《地狱或新赫布里底群岛的惩罚》,这是他为法国作家、巴黎超现实主义运动领导人物罗伯特.德诺斯(Robert Desnos)的一部作品创作的插图。米罗与其在1925年在巴黎相识并成为密友。米罗一直都希望能为德诺思的书创作插插图,但因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推迟。德诺思从集中营获释几天后因伤寒去世。近30年后,德诺斯的遗孀决定委托米罗为他丈夫1922年在摩洛哥完成的第一部散文集创作插图,本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23件作品即为诗集的插图。
展览现场
《米罗花园中的离合变奏曲》将米罗的绘画和西班牙诗人拉斐尔.阿尔贝蒂(Rafael Alberti)的诗歌《献给米罗》结合在了一起。米罗的21幅版画将他对自然的热爱或抽象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蝴蝶、花朵、虫子、鸟儿与人的共存,赋予花园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没有主人的锤子》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勒内.夏尔(Rene Char)在1934年创作的诗集。1976年,米罗出版同名插图集,包括23件石刻蚀刻版画作品。
米罗曾说:“当我站在画布前时,我从不知道我将会做什么,也没有人会比我更为震惊即将被创作出来的作品。”米罗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即使在晚年时期也不断尝试拓展艺术的边界,希望艺术可以更加大众化,并为更多人接受和喜爱。他的每一滴颜料都充满着生机,每一条线条都寄托着态度,色彩和线条的活力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米罗认为:“一幅画必须让思想生长,画中可以有花朵、人物、马,可无论是什么,它们必须能够揭示一个世界。”米罗想要揭示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本次展览中可一探究竟。
展览现场
观众观看作品
“大风起兮:张大千作品展”让观者可以一览中国近代美术史中艺术家张大千的艺术精彩。展览展出的7件作品涵盖山水、花卉、人物、泼彩,为张大千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浓缩着他一生的艺术探索,展现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以及现代中国绘画大家的绰约风姿,既摹古开今,又融汇西学现代艺术之妙。
张大千《云山图》设色纸本 1966年
张大千《玉殿清荷》设色纸本 1973年
大千先生曾用泼墨、泼彩技法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山水作品,如《长江万里图》、《峨剑夔巫通屏》等。其中包括久未面世的巨幅山水——1966年创作的《云山图》,为其吸收西方的现代艺术绘画的思想,独创了的泼彩画。作品以笔墨自由挥洒,一气呵成,以其艺术水平,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他用狂放的激情泼墨、泼彩,又同时以严谨、工细的方法勾勒、书写,墨和彩有机交融,“泼”与“写”巧妙结合,有张有弛,节奏分明,远观气势雄伟,近看耐人寻味。大千先生在作完此画后书写的题识中用“欣然命笔”和“风落雷转,倏忽而成”形容他当时满意的心情和一气呵成的创作过程。
张大千《山寺晴峦》设色纸本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胡安·米罗出生于1893年,比1899年出生的张大千大6岁,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地处东西,作品的面貌虽不尽相同但都承载着各自国家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个夏末,两位现代艺术大师将对话在太原这座应时而建的新美术馆中,为观者带来一场重量级的艺术盛宴,奠定了山西省当代美术馆的建馆基调,即着眼于历史性、创新性、实验性和未来性,立足于当下人的思考,放眼于世界。(文/孟媛 图片除特殊标注均为作者拍摄于展览现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