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17 9:40: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 记者 尹春芳
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科技的推动为美术馆带来新的课题。今年是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5周年,记者获悉,“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即将正式上线。
关山月美术馆早在二十年前就对数字美术馆有所布局。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告诉记者,关馆在2002年就启动了建立数字化画库的管理系统;2008年,在官网上设置关山月国外写生的三维展厅;在2012年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中,关馆首次探索数字化评审系统,为评选工作带来很大便利;2012年,在“山月丹青——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艺术展”中,关老名作《山村跃进图》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增进与观众的互动性。二十年间,关馆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推进数字化建设。
2010年,深圳提出“打造智慧深圳”,开启建设智慧城市道路上的创新摸索。数字深圳也给关馆带来新机遇。陈湘波介绍,要将此前的数字化探索整合起来,就需要搭建一个以大数据思维赋能的平台,通过对美术馆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提高美术馆服务的能力。
2018年,关山月美术馆数字博物馆项目被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同时被列为福田区首批“新基建”重大项目之一。作为一个系统的城市美术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关馆的数字馆利用数字技术突破传统业务的局限和壁垒,拓宽美术博物馆的传统功能,从根本上实现当代美术博物馆思维和运营模式的升级转型。
2019年,关馆围绕“智慧美术馆”的应用管理平台和软件支撑平台、产品支撑系统以及IT基础设施等方面搭建平台,打造一个更科学、更系统化的知识生产平台。
关山月美术馆总编辑张新英介绍,数字馆建设包括“基础层”“系统平台层”“数据生产层”三个层面,涵盖了1个门户、4个平台、6个主要应用系统和5个基础建设实体。关山月美术馆数字平台包括对内的专业业务管理和对外的公共文化服务两个方面,前者即美术馆的智慧管理,后者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关山月美术馆”,保持传统的发布和推广方式;其二是“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由藏品中心、学术中心、展览中心和教育中心四个虚拟空间组成,以虚拟社区的方式融合美术博物馆的各项功能,突破时间、空间和技术上的限制。
在陈湘波看来,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关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努力探索美术博物馆运营思维和模式的升级转型,拓宽实体美术馆的业务范畴,用一种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和习惯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关山月美术馆的影响力。
届时漫步数字馆,不仅可以打通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在公共教育方面,也可以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强化公共教育职能。2021年,关山月美术馆通过教育资源包和线上教学方式,组织“在希望的田野上——艺术助学计划”,助力乡村振兴。
2014年,关山月美术馆结合数字美术馆的建设工作,主编并出版《跨界与融合——数字美术博物馆的建设与实践》一书,这是国内首部面向数字美术博物馆专业领域的书籍。同时关馆还搭建了包括所有关山月作品、历史照片、研究文章的关山月知识库,并先后完成了以时间为线索的“关山月年表时间轴”、以空间为线索的“关山月艺术地图”、以人物关系为线索的“关山月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关系图”以及“关山月作品色谱柱状图”等数字人文研究课题,形成了应用数字科技而搭建的创新研究体系。
“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也起草了《数字美术馆建设标准》,全面覆盖美术馆行业的收藏、展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等基本职能。该标准已于2022年经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立项编制,预计在2023年完成标准的制定。
实体美术馆向虚拟空间的延伸,是对未来美术馆理想空间的一次探索。陈湘波总结说,“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不仅积极参与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而且不断探索通过数字化与全市、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美术馆的协作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深圳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助推深圳城市文明典范的建设。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