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15 7:39:46 来源:美术报
王生良 书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见证”,“文字”的断裂就是“文明”的消失,四大文明古国得以延续至今的唯有“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汉字”的“书写”演进,是“华夏文明”持续辉煌的“活水”。
在“文字”的书写中,由于文字内容与“书体”的完美融合而产生了微妙精深的美学品质,因而“书法”具备了它特有的审美的属性,但“书法”更多的还是“实用功能”。综观“书法史”,数千年能流传至今的“墨迹”精华,无一不是历代的官吏、文士、匠人,或许还有那些医家、术士和帐房先生的“笔迹”。史上没有“专职”的“书法家”,只有那些历经生活磨砺、感悟喜怒哀乐,用笔不辍的情感“记录”者。王羲之在曲水流觞微醺后的《兰亭序》;苏轼在黄州苦雨中悲愤而书的《寒食帖》等等,无一不是书者生活、情感、学养在“笔端”的流露。
活跃在杭州新安江建德“书坛”的“书家”王生良先生,年少从军于“水兵”之列,役后又服务于“铁路大动脉”,有丰厚的阅历和生活积累。“书法”是王生良的“先天”酷爱,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古严州府,又是一方文化底蕴深厚之地,牌匾、楹联、古碑比比皆是;乡贤名士、书画名家聚众,这是他嘬吮的第一口奶水。用他自己话说:“走南闯北,眼界拓展,平时喜欢平正、博大的书风,如张长史、颜鲁公等先贤。而长期生活在‘东南形胜’的浙江,得江南毓秀滋养,挥写中自然会追求一份灵动。当然一个人的书风离不开传统的滋养,也离不开时风的影响,关注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这也是我自觉的追求。平时书写,创作,我喜欢身心全然放松,没有‘程式教条’的束缚自由书写,行走在法度和性情之间,在法情之间寻找传统、时代和个人品性的结合”。王生良先生天性聪颖好学、性格平和守静,没有好高骛远。数十年的勤耕不辍,而今在建德市、镇及周边,他书写的楹联、匾额随处可见。尤其是那些气势不凡的巨幅碑记,如《新安江胜迹图》、《寿昌镇综合治理碑记》、《忆西湖》及《舍人井碑记》等等,字体娟秀气势磅礴。书法“日课”已是他的生活常态,“尺牍、随感”随手拈来,这是一种情感的恣意、随意的潇洒。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作为曾任的建德市书协主席、现任新安江书画院院长,密切配合政府“文化建设”,积极策划、组织多项重大展览、构建多处“书法村”及频繁带领书画家参加大量公益及民俗活动。在建德掀起了“书法热”,形成具有特色的“书画团队”。可以说,他是城乡基层文化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书法艺术之路漫漫,王生良君宏于志而游于艺,不骄不躁浅唱长吟,已达到了“我行我书”的学用境界。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