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9 20:39: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些年,文化节目爆款频出,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眼光。而文化节目的一个分支文博类节目更是创新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创作风潮,获得了各界的好评。这类节目起源于20世纪末、新世纪初的《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等节目。这种节目第一次较为专业地将与文博相关的知识和话题引入大众视野。之后,《一槌定音》等文博类节目次第涌现。它们多采取访谈、知识竞赛等形式,以文物的鉴定、展示和投资为主要内容,或设置专家讲解、情景再现、观众竞猜等流程,或引入探案解密式的叙事方式,使节目更具悬疑性、刺激感。但这一阶段的节目受众以文博领域的专家和爱好者为主,尚未能引发更广泛受众群体的收视热情。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越来越重视,中国人的文物保护理念不断升级,再加上业界对文化类节目的热情持续走高,文博类节目成为创作热点。这一次,文博类节目在创作理念、呈现方式上都进行了创新突破,让“高大上”的博物馆、文物和传统文化知识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最近北京卫视推出的文博探秘类文化互动真人秀《博物馆之城》就是文博类节目的创新之作。
与不少文博类节目聚焦某一类文物、某一个博物馆有所不同,《博物馆之城》将叙事范围框定在北京的博物馆,表现城市与博物馆之间相互成就的关系。节目一开篇就介绍了北京“博物馆之城”称号的来源,因为这座城市拥有204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18座,北京就是一座没有屋顶的博物馆,一座博物馆之城。创作者以简短的一句话破题,让观众了解北京博物馆之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构起了“城市-博物馆”的文化符号体系。
紧接着,节目从“博物馆”的概念入手,每集表现一类博物馆的典型代表,为观众普及博物馆的相关知识,展示北京作为“博物馆之城”拥有博物馆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比如,北京艺术博物馆是艺术类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是综合类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是名人类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是行业类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是专题类博物馆等,让观众对博物馆知识有了更加具象深入的了解。
从呈现形式及特色来看,近年来涌现的文博类节目注重发掘文物、博物馆在大众传播体系下的新表达,使节目受众实现了从文博专家和爱好者向普罗大众的拓展。以《博物馆之城》为例,节目采取职业体验的形式,邀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杰等人组成博物馆探秘团,每期去一座博物馆担任工作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工作流程。在探秘团的带领下,观众沉浸式体验博物馆工作的酸甜苦辣,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博物馆和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和故事,感受博物馆的魅力与能量,从而对文博工作、文物保护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博物馆文化真正融入社会生活。
此外,《博物馆之城》无论是在历史文化故事的讲述,还是文博人情感的描写,都表现出一种诗意化、美学化的特征。比如第二集介绍了首都博物馆“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展出的两把扁壶,一把是出土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另一把是出土在新疆伊犁的青花凤首扁壶。一把踏遍中原来到京城,一把爬过雪山戈壁,落脚在边陲重镇,然后又穿过600年的风沙在首都博物馆相见,真可谓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相聚的背后,是无数考古文博人不懈的坚持和努力。这种描写充满诗意,饱含情感。
总之,《博物馆之城》以新颖的形式、生动的故事、诗意的讲述,奏响了城市、博物馆和人的和谐交响,不失为文博类节目的一次有益尝试。
(作者系《光明日报》影视评论版副主编)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