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7 20:08: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程文凯
2022年NFT(非同质化通证)市场持续火热,尽管成交额有所下降,但没有阻挡让人目不暇接的作品更新和市场平台的玩法迭代。国内的数字艺术品平台也雨后春笋般竞相生长,并且推出的数字艺术品形式较去年下半年而言,品类更为丰富了:3D模型、数字绘画、视频、声音、实物与虚拟资产的结合等等不一而足。
随着NFT的持续火热,一个问题愈发清晰,数字艺术会取代传统艺术吗?谁是更适合玩转NFT市场的艺术家?相较传统艺术市场,NFT的出现使得艺术家可以从每一次交易中得到利润,而不仅仅是首次交易——NFT首次成交后的每一次二级市场交易,创作者都能得到相应的版权费,这使得艺术家们和画廊等代理机构的关系不如传统艺术市场那样紧密了。同样我们还可以看到,虽然NFT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的单价作品已经挤入在世艺术家最贵作品前三的位置,但是纵观整体成交额,由加密算法生成的众多10K(一万件)项目作品,比如“加密朋克”等,其整体成交额实际上更为惊人。面对这个由算法生成的“像素艺术”,藏家也没有在意创作者是人还是机器。无论创作者还是藏家,都处在一个全新的语境中重新看待“艺术”,NFT的出现,确实改变了艺术的可能性。
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图像处理软件日臻完善,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约在35年前,汤马斯·诺尔和他的兄弟开始着手开发Photoshop,当然在那之前电脑图形图像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此时3D图形软件也开始大发展,从90年代开始,Maya、3D Max、Houdini等3D软件相继推出,CG技术开始在动画、影视中使用,1995年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了史上第一部3D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与此同时,显示器等硬件的技术也在飞速更迭,二者相辅相成,使得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呈现给观众的视觉体验能够做到无与伦比、绚丽夺目,并且越来越难分真假。
年轻一代就是这样伴随着数字艺术的长足发展长大的,或者我们可以说,艺术家和工程师们正在一起引领着艺术的创新,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能够使用图像、视频、动画软件以及具有视觉特效创作能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成为了最能紧跟时代的创作者。NFT的创作需要迎合市场,同时NFT市场也为数字艺术家与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经营作品的机会。年轻的创作者们不需要通过画廊的中介经营,不用进入大型的商业公司,精通某一方面的数字艺术创作即可以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
电脑是数字艺术家们创作的主要工具,虽然数字艺术出现的时间并不是非常长,但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并且愈加细分。比如充满想象力的数字绘画,艺术家们可以使用诸多软件完美地创作出模拟油画、水墨等传统绘画特点与姿态的数字作品。掌握三维软件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帮手,3D建模创建的角色、建筑模型、环境和各种特殊效果广泛用于电影、游戏和插图等视觉表现中。在角色创建上,较新的3D建模方式“3D雕刻”经常被用于雕刻细节更为复杂逼真的人物和动物——3D雕刻的工作方式模仿了雕塑家用黏土雕刻的传统方法,现在最著名的3D雕刻程序是Zbrush,除此之外免费的开源软件Blender的3D雕刻功能也获得了很多创作者的认可。像素艺术、2D动画、3D动画,还有通过3D建模和Photoshop等软件制作的充满想象力的数字图像等等——数字艺术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延展性和可能性,再庞大的创作野心和蓬勃的想象力,都有机会通过数字手段实现。
除却以上种种,还有众多因为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举的创作手段,明确地传达了一个信息:艺术家不仅需要扎实的“手上的”基本功,同时绝对不能放弃对软件的学习,数字艺术的创作工具只会越来越便捷,功能更加强大。当记者采访炙手可热的NFT艺术家帕克使用什么工具进行创作的时候,帕克的回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未来艺术家的方向:“我认为工具不是最重要的,我用现在大家都在用的各种软件进行创作,如果软件没有我想要的效果,我会自己编程来实现这些效果。”创意+数字工具+程序,在如今很多重要的NFT艺术家或者说数字艺术家身上,这三者都是再通用不过的创作程序。
当大众热火朝天地探讨哪些职业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并且一致坚定地认为艺术家这个职业拥有神圣的创造力的时候,艺术家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这一笃定的结论仿佛就是在昨天得出的,但事实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并证明创作之门并非如此高不可攀。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发展,“一键生成”式的绘画程序越来越多之后,这些程序的智慧显然程度不一。2021年非盈利人工智能组织Open AI推出了人工智能绘画程序“Dall.E”,仅仅一年后它已经能够通过短语或句子的描绘创作出艺术质量非常高的画面——同一主题的画面可以随意切换材质和艺术风格,同时提供不同角度的画面,还能做细致的局部编辑。
艺术创作被“傻瓜化”的时代,想象力、持续学习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良好的艺术审美以及勤奋创作还是最重要的。当然,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冲击。工具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能否掌握最新的创作工具,决定了未来10年、20年一位艺术家的创作还能不能被年轻一代观众看到。很明显,掌握了数字艺术创作技术的艺术家们,有可能才是未来最被需要、最具有竞争力的艺术创作者。
(作者系中国美术馆馆员)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