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断裂的一代”在松美术馆开展

时间:2022-8-31 20:13:42  来源:中国美术报

费亦宁展厅现场

   8月20日,“断裂的一代”在松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聚焦“90后”艺术家,包括费亦宁、郭宇恒、侯子超、刘昕、马海伦、蒲英玮、史莱姆引擎、孙一钿、王梓全、袁可如、张季、张移北、张月薇、张子飘。

   展览聚焦新世纪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环境对这一代人的影响,呈现他们对于过去艺术传统的断裂,以及显现的新的特征。

   据悉,展览将展至12月4日。

  

前言

断裂的一代:“90后”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

□崔灿灿

   “断裂的一代”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比之前的艺术运动更为彻底,因此引发了广泛的困惑。

   “90后”特指出生于1990年前后的年轻艺术家。“断裂的一代”是对这一代人的梳理和总结,尝试以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中的‘85新潮、玩世和波普、新生代、青春残酷、卡通一代等为参考,比较受全球化影响的“断裂的一代”,和中国过往流派的不同。

   “电子色”是这一代人最通俗的视觉特征,它来自电子、印刷、光谱、数据、摄像头、屏幕、像素、程序、工业品和互联网共同虚拟的当下。全新的现实中断了绘画的写生传统,“电子色”取代了自然色与天光,数据信号替代了自然生命。“图层”取代了绘画的塑造,多重空间的叠加成为这一代的创作手法。他们又是“加速”的一代,“媒介剂”的广泛使用,带来了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同频。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艺术不再是图像学上的更改,而是结构上的现实和虚拟的交叉、移动、断裂、涣散。“网络化”的观念、艺术生产、传播方式、现代观众的接受度,皆断裂于过去的艺术。

   时尚化、消费化是“90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成长的背景和生活方式,也是最令知识分子沮丧的新现实和新美学。“时尚”影响了他们和现实的关系,艺术不再是现实主义里的“反映”,而是“反应”的持续流变。“消费”塑造了平视的世界观,人设和艺术观的激变,人文主义的救赎传统在这里断裂。他们坦然地面对市场、成名和物质生活,规划职业艺术生涯,拍摄时尚短片,谈论私人生活,设计有自己符号的衍生品,以“消费”的态度看待“艺术的消费”和“消费的艺术”。

   “科幻电影”影响了“90后”的美学视野和时空感受,带来了中国当代艺术中从未有过的视角。“散文电影”是对这一代人思维和感知的复杂性的比喻,类别的模糊,丛生的结构,有机的语法,含义的神秘和灵性。散文体、短语、意识流,多屏、画外音和诗歌式的独白,成为这一代人独特的艺术生产和观看方式。它来自于这个时代的复杂、含混、多义,对于“复杂性”和“复杂性的戏剧性”的追求。

   过去的中国艺术流派大多诞生于本土,“断裂的一代”则是空间上的井喷,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同时出现。也是从“90后”开始,中外的“艺术的时差”逐渐消失,信息和知识同步,地缘同化。普遍的留学背景,让他们断裂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序列,表达全球议题,关心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与断裂。圈层的分化,去中心主义,让他们很难像过去艺术家一样出道就“名满天下”,也让“断裂”存在于展览内部,同一代人有着鲜明而本质的区别。

   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同样涉及现象外的思考:这个时代的本质和表象的关系;科技进步的乐观和技术、资本的滥用;自然人和技术对人的再定义;身体和激励的异化;社会带来的意识、心理、情绪、分泌的变更;时代的塑造和反塑造;差异性取代了批判性;全球化和身份焦虑。他们决然而又直观地利用了植根在这些关键词中的文化含义,并示范了如何使用这个时代最断裂、最大众化的方式,凝聚成一种力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