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风旋虹裳曳广带 瑰姿艳逸醉凤态——霓裳羽衣新说

时间:2022-8-30 20:25: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红色缎绣人物花卉纹宫衣(清)

  穿越云裥瑞锦的楼阁,迷醉盛世繁华的长安。犹见灯火阑珊,箫鼓喧闹,笙歌迭奏,歌舞升平。在这耀眼夺目的画卷之内,你能否寻觅到那个狂妄不羁,令力士脱靴,贵妃研墨,啸曰“天子呼来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风流谪仙?你是否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倾城之姿?抑或是,你会哀伤于马嵬坡下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在这骋目纵横间,隐匿了多少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故事?都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么便从这出“霓裳羽衣曲”讲起。

  “霓裳羽衣曲”乃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爱妃玉环依韵编舞,终成千古绝响。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感受到此舞的片羽鳞光。“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道出诗人曾赴内宴观赏过不少歌舞,唯霓裳舞的惊世脱俗令观者念念不忘。人间难得几回闻的轻歌曼舞,定然需配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华美霓裳。白居易诗中便有叹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千载岁月悠悠,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人为“霓裳羽衣曲”的失传叹息不止,又有多少人为“霓裳羽衣”的形制畅想至今。有言霓裳羽衣乃“下着霓裳,上着羽毛。霓为青赤色彩虹,霓裳是指若虹之裙,而羽衣则是指鸟类羽毛所编织的衣服”。此说法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原因有二:其一是唐安乐公主曾猎杀百鸟,为己裁制羽衣,其残忍行径竟致数种鸟类灭绝,招致众怒。玄宗发动政变后,曾命后宫女子缴出包含羽服在内的奇服,于大殿内烧毁。所以杨贵妃所着之霓裳羽衣,定然不是采用鸟羽所制成;其二是霓裳羽衣之名,虽有“羽”字,并不代表服饰上一定有真的羽毛,很可能是采用丝绸材料,通过裁剪等方式摹制禽羽。

  其实亲眼目睹过“霓裳羽衣”风采的白居易,已经在诗文中对此服做了基本描述。全诗两次提及羽衣,均作霓裳羽衣连用,并未出现任何关于羽毛的描述。因羽衣极罕见,诗人若目睹了这传闻中的羽服,当会有所叹,然文中却未见。这也流露出一种可能性,即“霓裳羽衣”的形制或为衣裳相连式,“霓”与“羽”二字则是形容出此服的两个显著特征:一、服色若炫彩之虹可称“霓”;二、服形似飘羽之带可称“羽”。而“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这两句则说明,此衣裳肩部有霞帔且周身饰物繁多。

  唐代“霓裳羽衣”的绝世风采,今人只能从片言只语中去猜度。然清人心中的“霓裳羽衣”,我们却可在申报馆编印的《点石斋画报》中寻出踪迹。1884年至1889年,其刊录了一出名为“演剧笑谈”的时事。结合图文,我们可以一览时人心中霓裳羽衣的具体形制。

  《点石斋画报》中“演剧笑谈”的故事,其配文曰:“昔唐明皇信崇道教,凭道士叶法善之力中秋之夕,导引升天畅游月宫,备聆仙乐记其节奏谱成霓裳羽衣之曲。……”从内容可知,图中所绘之剧,正乃玄宗神游月宫得遇仙女的故事。显而易见,仙女所着之“霓裳羽衣”乃为戏衣中的“宫衣”。齐如山考证曰:“宫衣,亦曰宫装,又曰舞衣,乃公主、郡主等所穿,……其制法,绸缎绣花、圆领、带水袖,长及足,周身缀五色绣花飘带,且有许多璎穗,腕以下及袖口有横条花纹,此名趟袖,如《彩楼配》之王宝钏、《醉酒》之杨贵妃均可穿。”可见在京剧中公主等角色可穿此服,此观点在清代《升平署的脸谱》中也得到印证。

  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所着之服为“宫衣”。关于贵妃醉酒的故事,有趣闻道:公元745年,玄宗在册立贵妃的仪式上,命乐队演奏了“霓裳羽衣曲”,贵妃用心揣摩编舞;公元751年,玄宗本与贵妃约好于百花亭共宴,却失约于贵妃,改赴梅妃处;贵妃久候君王不至,得知实情后,心中郁结难解,唯有借酒浇愁;一阵阵酒意袭来,心头千思万绪皆化作歌舞,后贵妃便在木兰殿跳了惊世骇俗的霓裳羽衣舞。显然,霓裳羽衣舞与贵妃被失约后醉酒歌舞存在关联。虽传言只值一笑,然今京剧中,贵妃着“霓裳羽衣”醉酒歌舞之景,或暗示此两者存在某种因缘际会。从“演剧笑谈”的配图中可知,戏台所演剧目并非《贵妃醉酒》,倒与《太真外传·梦游月宫》甚为相似,但《梦游月宫》中“杨妃”扮相却与此处差异较大,常为素裳配红披帛;可能这与后世将杨妃与月中嫦娥形象相融后,产生的服饰流变有关。

  那么在清代,仙子着此“霓裳羽衣”的习俗到底由来多久?以下观点将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一是凤尾裙的起源时间,周锡保认为该裙乃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出现的。因清人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有载:“……裙式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扬州画舫录》是清乾隆年间关于扬州风貌记录的著名笔记。可见,凤尾裙在清中叶已然流行。二是清初作家洪昇曾创作戏剧《长生殿》,戏中增添了唐明皇游览月宫之事,其定稿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三是升平署作为清代掌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最早便始于康熙年间。借这几条线索,可以得出清代“霓裳羽衣”的具体形制,最早可以追溯至清康熙年间。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便珍藏有一件绝美的清代“霓裳羽衣”。此衣圆立领,衣裳相连。肩部有三层彩色云肩,均作八如意云头式,上绣有36人,神情各异,姿态生动。腰际以上,以大红色缎为地;采用盘金绣,绣花卉状四合如意云纹,其内间饰万字纹、花卉纹,一起构成网状装饰底纹;其上采用平针、打籽、戗针等多种绣法,绣出鸾凤、梧桐、牡丹、兰花、梅花、菊花、皮球花等各式纹样,可谓“锦上添花,花上生华”。舒袖宽大,左右袖口各镶缀11条彩绣花边,共22条,名趟袖,以“百子图”为题材。腰部罩腰围,以青色缎为地,彩绣花卉博古纹,纹饰丰富,针法多样。裳部分则由百褶裙与凤尾裙共同构成,凤尾缎裁剪作条,末端裁剪成宝剑形状,共82条,色彩各异,底端缀有葡萄形铃铛,寓“多子多福”。

  此服仅刺绣各色人物就达248个,且云肩、趟袖、腰围及凤尾部分均错落钉缀有1.3厘米的银色金属圆片,与金绣纹饰光泽相互作用,呈现出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乃是刺绣服饰的鸿篇巨制。试想扮演杨贵妃的名角,着此“霓裳羽衣”登台而舞,必通身五彩霞光满溢;动时风袖飞旋如有情,广带飘逸云欲生,铜铃作响和仙音,飞鸾展翅翱九天,这不正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闻的仙子霓裳吗?

  在众多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凤尾裙中,多见“裙腰间下坠绣花条凤尾”或“裙子外面加饰绣花条凤尾”形制,此种衣裳相连的形式较为少见。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清红缎彩绣凤穿花纹宫衣”,此衣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所藏差异较大。

  “谁令醉舞拂宾筵”“一曲霓裳听不尽”,这“寂不传矣”,闻之令人“涤尽尘虑”的盛世霓裳舞曲,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令后世畅想至今。唐人的“霓裳羽衣”究竟为何模样,今已难有确切结论,但是透过清人的目光,我们依旧可以领略到传闻中“霓裳羽衣”的绝世之美。

  (作者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