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以青春之力创造美好明天

时间:2022-8-28 13:10: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以青春之力创造美好明天

——“美术作品中的青春——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侧记

  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8月16日至25日,由中国美术馆、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美术作品中的青春——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之一,共展出馆藏青春题材作品16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呈现了不同时代的青春形象和不变的青春信仰。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长期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扎根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的岁月年代,用画笔展现民族志士的英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画笔记录广大工农兵、知识分子如何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此次展览作品包含了多个艺术门类,作品内容展现了各行各业的青春工作者风采,是广大艺术工作者用画笔为时代立碑、为时代塑像的生动体现。”

  青春是有信仰的。100年前,在民族危难时刻,青年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走上历史舞台,让“青春”伴随着“青年”的成长,有了崭新的含义。身处革命战争年代的青年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王盛烈的《八女投江》、杨之光的《矿山新兵》、唐一禾的《七七的号角》、宗其香的《突破碾庄圩》等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革命时期的青年人,抱着坚定的革命信仰、甘于奉献青春和生命、前赴后继投身革命事业的情怀。在展厅里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有些美术作品的尺幅很小,“这是因为有些作者当年跟随部队一起,条件有限的无奈之举”,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传播处工作人员吴笛说,“这些作品细节也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如今艺术家能在安稳的环境中进行创作、观众能在美术馆里观看展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青春是激昂的。当新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百废待兴,一代青年又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气风发、自力更生,在神州大地上谱写出昂扬的奋斗乐章,所以这一时期美术作品中的青年人的形象也大多乐观昂扬。1958年,北京各界群众在毛主席的号召下积极投入到十三陵水库的建设中,大家扛着自己准备的工具,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干劲,在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水库建设,周令钊的《修十三陵水库》生动记录了那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刘秉礼的《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画面单纯,青年女运动员朝气蓬勃,表达出青年在完成党所交给的艰巨任务后的喜悦心情……身处各行各业的青年人热情投身生产建设,在各自的领域积极奋斗,做出成绩。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都是时代的参与者,他们在画别人,也在画自己,用画笔记录了火热的时代和生活,践行了“艺术为人民”的文艺理念。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年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不变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以及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我的进取心。这时期的青年人生活日渐丰富,面貌也更加多姿多彩,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人一目了然,又回味无穷。在黄永玉刻画白衣天使形象的《我的祖国,我的人民》、靳尚谊描绘当代学生样态的《中学生》、田金铎表现竞走运动员姿态的《走向世界》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青年的蓬勃样貌。“雕塑作品《日日夜夜》刻画的是一个温暖瞬间,在灯光配合下所展现出来的温润的形象让人感觉特别安心、特别治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化处工作人员晋哲楠说。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工作人员陈真认为:“美术馆就应该是一艘摆渡船,用艺术带着大家到达一个心灵的自由之地。”

  虽然在不同时代里,青春的形象和性格各不相同,但不变的是青春的信仰和为信仰而奋斗的勇敢和活力。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在美术馆与观众对话,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青春痕迹,慰藉心灵。此次展览热度颇高,甚至在网上引发了讨论,吴笛非常高兴:“当美术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场景的时候,证明艺术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对于未来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观展,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部工作人员张天意有着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此次展览虽包含了诸多种类的艺术作品,但是仍希望未来能有装置等更多形式的作品,增加年轻人的观展欲望。同时他认为观众在观展时拍照也是一种好事,说明观众认可展览,也能通过分享照片增加展览的传播,从而影响到更多观众。

  美术作品中青春人物承载的文化理念、高尚精神、人生价值必将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坚守理想信念,淬炼本领担当。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工作人员刘汉娥在看过展览后感慨:“这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再现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定格了动人的青春瞬间,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这些故事、这些美术作品,让人们相信真理的火种可以燃遍神州,长征的火把可以点燃中国的黎明,为了伟大事业的成功,纵使燃烧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是一代代不负时代重托的中国青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