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8 13:10: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枯木怪石图(局部) 苏轼(宋)
“为艺术而艺术,为生活而艺术”,这曾是一个艺术学界的经典命题,对于艺术与人生关系之探讨,又可引出艺术史上无数桩公案。站在今日视角回望中国古典艺术,我们不难发现宋元以降的中国艺术早就以实践回答了这一问题,那就是中国文人画中的“墨戏”。然而,墨戏作为人文画中最为精髓的艺术类型,体系庞杂,源远流长。长久以来,虽受到艺术史家和文艺学家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却并未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成果。近日,谷疏博的《墨戏研究》出版,不仅再次聚焦“墨戏”这一中国文人画“集大成者”,更是再次为“游艺人生”的人类生存之理想状态,提炼和提示了一种中华文化特有的实现路径。
墨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滥觞于唐兴盛于宋,发扬于明清,是文人画中的精华,不仅仅在中国绘画史和传统画论中占有重要位置,还远布海外,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深刻影响了日本绘画的创作及观念。《墨戏研究》作为一部脱胎于博士论文的研究著作,将研究的视角对准了这一中国绘画的重要概念,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其中鲜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让人甫一翻读便觉眼前一亮。这种研究的传承与延续,既体现在本书作者对前人研究的吸纳上,又体现为对墨戏内涵与外在的双重追溯上。通过对既往关于墨戏的“综合研究”“思想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梳理,本书从精神内核和美学内涵进行体察,梳理墨戏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入探讨了“墨戏与逸品以及墨戏与格法之间的关系”。同时,本书对墨戏流变独具深度的阐发,从历史的宏观视域俯瞰整理出了墨戏的发展脉络。墨戏兴盛自宋元,然而对于其定义与定位历来却又是模糊不定的。本书从墨戏“随兴作画”的内在意蕴出发,将墨戏创作的内在哲学源头追溯至先秦的庄子、儒家;从墨戏“笔墨游戏”这一最直观外在特征出发,挖掘唐五代直至宋元明清的墨戏之流变。以墨戏内、外两种艺术特征出发,作者巧妙地勾连起墨戏的艺术肌理与中华文化以及历史脉络之间的有机联系,个中巧思令人惊喜。
对于墨戏这样一个意蕴丰厚而又传承久远的艺术概念,条分缕析地解读是很难的。然而在《墨戏研究》中,作者以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一以贯之的辩证思维探寻到破解“墨戏”之题的巧妙路径。《墨戏研究》将墨戏概念中“墨”与“戏”的创造性拆解,从而“虚实相生”地对墨戏的内涵进行了充满创意的精彩剖析。在“实在”与“虚意”之间,中国文人以笔墨游戏人间的艺术化生存状态跃然读者眼前。
从“实在”层面观之,本书又有两重维度:一是墨戏生成与绘画物质材料,即“墨”的关系;二是墨戏内蕴与社会文化的现实环境的关系。在物质材料层面,墨戏并不重视笔墨,然而“墨戏得以成‘戏剧’在于‘纸墨相发’”,由此而衍生出的“笔墨”更是中国画的最基本创作理念。《墨戏研究》从墨、纸、笔等墨戏创作的物质基础演变出发,从“物性”和艺术美生成之间的关系加以思考,独辟研究蹊径。物质性与艺术的关系,是西方艺术史中的经典命题,从这一角度出发,本书的研讨让墨戏成为中西沟通的平台。在社会文化层面,历史上社会文化的变迁更成为本书考察墨戏生成及其内涵的重要维度。有宋一代士人阶层的生成直接促成了以苏轼为代表的“士人画”理论体系生成,而墨戏正是士人画中集大成者。本书将墨戏与创作者的时代相关联,探寻墨戏与社会变化、士人心态变迁以及文化环境的涵养相结合。这就将墨戏的成因与特点,从创作者个人际遇升华到了整个历史和社会整体的层面,从而以中国历史的全貌和士人心态的整体去把握墨戏这一中国绘画的独特族群。由物料及历史再到理念,墨戏的生成与演变与作为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脉络逐渐清晰。
以“虚意”角度观之,本书提炼出墨戏的三重美学特征,即墨戏的不可模仿性、尚奇和诗性的外显。这三重美学特征,并非画者特为墨戏而为之,盖因墨戏者需随“兴”而发,惟抒胸中之“逸气”,继而随物赋形,信手拈来。在与寻常之物的兴感耦合中,墨戏力求将日常生活之凡尘定见皆尽破除,以见菩提无树、明镜非台,焉能不奇?正如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所说,画家以知觉经验的“作画法”把握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世界的接触正是通过知觉的方式所达成。书画家徐渭亦云:“本来真面目,由我主张”,沿着“因墨为戏,因墨成戏”这一辩证进路,《墨戏研究》对墨戏“笔墨游戏”的美学内涵进行了充满创意的精彩阐释,也将对墨戏艺术特征的研究自然而然地上升到了价值层面。作者在文末总结道,墨戏的生成,正是依托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高扬的自我意识与人文精神。“画不在画,而在我”“我不在我,而在天地”——由画及人再到天地,墨戏之自由真我境界通达天地,也让作者对墨戏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及美学层面,而是深入到中国文人画的内部,即中华文化的内在肌理。
读罢掩卷,我们不禁深思:墨戏作为中国文人画集大成者,凝聚着中国艺术精神最为核心的艺术、美学及哲学理念,更蕴含着艺游人生的最高生存理想,这不正是现代人最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吗?在中国崛起引领新全球化的当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这个时代对中国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带来世界人民普遍焦虑的当下,墨戏中所传达的中国艺术精神无疑为人类现代化生存提供了一套曾被实践验证的“中国方案”。由此视之,谷疏博《墨戏研究》的推出恰逢其时,也将为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在新时代的转化表达,带来美学层面的参考与指导。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