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汇集112个国家艺术家的193件作品 “艺汇丝路”艺术展彰显文明交融美美与共

时间:2022-8-26 20:15:21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宫剑南

  “几个世纪以来,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不同地区,成百上千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利用,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多样的风俗传统,也见证了历史上这些地区借助丝绸之路开展对内对外文化交往并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影响的盛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的一番心里话,道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以及“艺汇丝路”艺术展的重要意义。

  8月15日至25日,为期10天的“艺汇丝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持续吸引人们前来观展,成为人们了解“一带一路”建设成就引人瞩目的窗口。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美术馆、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共同主办,汇集了来自112个国家艺术家的193件作品,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艺术家受邀来华采风创作作品、中国美术馆国际藏品以及12位知名艺术家为本次展览特邀创作的作品,涵盖油画、中国画、雕塑、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形态多元、题材多样的作品既体现出各国艺术家对本国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也展现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期待。

  乌兹别克斯坦艺术家阿克马·努尔以东西方对话的形式描绘丝绸之路的伟大,巴林艺术家贾马尔·拉辛以版画语言画出自己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赞比亚艺术家戈登·沙姆林吉以象征中国的灯笼和象征非洲的陶罐来比喻两种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文化和创作,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有助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夏泽翰说,而亚洲的悠久丰厚、欧洲的多元浪漫、非洲的神秘多彩、美洲和大洋洲的奇幻奔放也都汇聚在展览当中——中国艺术家董希文的《哈萨克牧羊女》、阿塞拜疆艺术家麦斯·阿哈巴耶夫的《家》、匈牙利艺术家玛拉·更嘎的《爱情的花园》、坦桑尼亚艺术家J·马塔布威的《陶醉》、牙买加艺术家布兰恩·马克法兰的《红石林之红》,以及《王后》《奥尼小头像》《马赛人》《拿水果的少女》等非洲各地的木雕……许多作品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民族风情和真挚的情感。正如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文化交流的本质在于: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一张脸,是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一颗心,是彼此坦诚、真挚、温厚之心;一个魂,是共同珍爱、维护世界和平之魂。只要我们面对面、心连心,就能魂相依、脉相连,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相互依存,扶助前行。”

  艺术家站在自己的视角理解丝路文明,用艺术语言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这离不开有关方面的组织与支持。“本次展览通过来自五大洲1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令人感受到文化交融的非凡魅力。各美其美,方能美美与共。中国银行作为本次艺术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机构,期待与大家一起,以艺汇友、以艺通心,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说。

  多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先后邀请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优秀艺术家来华采风、驻留、创作,中国广袤的国土、浩如烟海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吸引着大家。埃及艺术家阿拉·阿瓦德于2016年赴内蒙古通辽采风,一天下午,他到达一个小村镇,其时正是盛夏,烈日当空,他看到20多位民工兄弟正在一处工地上劳作,挥汗如雨。阿拉·阿瓦德被眼前的场面所震撼,他急忙掏出速写本,勾勒出眼前的工作场景,并把它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最后创作出《中国力量》《摩登舞台》两幅作品。阿拉·阿瓦德感慨:“中国的成功正是源于中国人民的勤劳,这是所有阿拉伯人都应该学习的精神。”阿曼艺术家萨乌德·哈尼尼的《南丫岛风光》画面主体是阿拉伯风格的帆船,背景是南丫岛上的小房子和青山白云。游船归港、游子回家,萨乌德将自己比喻成远航的帆船,能够两次来华采风,就好像又回到了故乡。黎巴嫩艺术家蕾娜·卡拉齐安专注于风景、花卉和抽象绘画,她与先生哈古普·苏拉希安在贝鲁特经营一家艺术画廊。夫妇二人曾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美食如数家珍。他们总是为同行艺术家介绍中国风貌和习俗,在访华采风活动中,夫妇俩激情澎湃地创作了多幅作品,既表现了新疆的湖光山色,也把中国符号、文字融入到作品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其中的一幅,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天赋、精妙的艺术构思和对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民的热爱。在各国艺术家的笔下,勤劳热情的中国工人、充满生机的西北草原生态、韵味独特的江南古镇、充满浪漫与梦想的现代都市,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正在一幅幅画面中徐徐展开。这些“创作背后的故事”也在展览的互动展区得以呈现,他们在中国采风创作期间的心得体会正在以视频和文字讲述,分享在中国这片文化热土上的收获与感动。部分作品还运用全新数字化技术进行二次创作,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科技与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