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2 21:10:40 来源:艺术中国
提到西方艺术史中的木刻版画,德国文艺复兴巨匠丢勒的《犀牛》可以说是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丢勒,“犀牛”;此版本为 Willem Janssen 复刻,约1620年;馆藏于德国国家博物馆之柏林版画素描博物馆
但在登台亮相西方艺术史的六个世纪中,除了《犀牛》,还有诸多木刻版画作品不容错过。作为世界四大版画艺术博物馆之一,德国柏林版画素描博物馆在2022年特别推出年度大展“木刻:从1400年到现在”,通过百余幅馆藏作品呈现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从古典大师丢勒、克拉纳赫,到蒙克、凯绥·柯勒惠支、桥社“三巨头”等现当代艺术家,大量木刻版画杰作首次集中展出。
“木刻:从1400年到现在”(Woodcut:From 1400 to the present)特展现场及海报*,德国柏林版画素描博物馆(Kupferstichkabinett),展览时间:2022年6月3日-2022年9月11日
15世纪至18世纪:古风时代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出现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论是文字印刷还是图像印刷,都对传播文化知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其中的图像印刷便是“最初的木刻版画”。但直到15世纪,欧洲地区才等到约翰内斯?谷登堡的出现——作为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欧洲人,他的发明可以说是颠覆了过往、塑造了今日。同期,与印刷厂同样大量兴建的还有造纸厂,印刷术的出现以及足量纸张的供应,为木刻版画登上西方艺术舞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木刻:从1400年到现在”特展现场及海报*
大约从1400年开始,木刻技术使大量复制单一主题成为可能。与西方绘画一样,在木刻版画出现的最初阶段,其内容是主要围绕宗教题材展开的。本次展览中最古老的作品便是其中代表,它来自德国巴伐利亚或萨尔茨堡地区,大约创作于1420年左右。
“圣克里斯托弗”*(HI.Christophorus),德国巴伐利亚或萨尔茨堡地区,约1420年
彩色木刻在15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其魅力在随后吸引到宗教改革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德国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等艺术大师投身其中。
左图:“施洗约翰”(Johannes der Taufer),德国巴登-符腾堡地区,约1440-1455;右图:“怀抱圣子的荣光圣母和天使”*,约1460年
“维纳斯与丘比特”*,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der Altere,1472-1553),1508/09
宗教以外的世俗主题也于15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在木刻版画中。在展览现场,这只猫的人气并不比丢勒的犀牛低,虽然当年的印刷版本没能保存下来,但“原装”的15世纪木刻板却留存至今,现场展出的“猫”版画就是用原装板在现代翻印出的。
“猫”,德国地区,15世纪
来自德国南部的“卡斯帕大师”(Master Caspar)则描绘出了“爱情折磨十八式”,女神维纳斯站在“我的心正在受伤”的卷轴旁,不知是否能为受困于情的人们献上解忧锦囊。
“维纳斯女神与情人”,卡斯帕大师(Meister Casper),德国南部,约1485
木刻版画的应用也日益丰富及实用起来,作为书籍插图是最为常规的操作。德国历史学家哈特曼·谢德尔是最早使用印刷机的制图师之一,他所著的《纽伦堡编年史》出版于1493年,是一部插图丰富的世界历史著作。这本书以圣经为基础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是早期印刷书籍中编制最完善的书籍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出色地将图文混排的书籍。
《纽伦堡编年史》*,哈特曼·谢德尔(Hartmann Schedel,1440-1514),1493年出版
除了用于书籍插图,木刻版画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被制成幸运护身符,或是贴在木盒等家居用品的外侧;如果足够有钱,你甚至可以来一套售价昂贵的“木刻版画德式扑克牌”。
木刻版画德式扑克牌*,德国纽伦堡地区,约1550年
左下*:塔罗牌,的里雅斯特(意大利),1803;右上*:16世纪德国南部木箱,箱子外侧彩色木雕绘有新旧约场景及爱情、家庭主题,推测该木箱为婚礼而备。
因为可以廉价地大量生产且运输方便,木刻版画成了昂贵的绘画或挂毯的优选替代品,超大尺寸的木刻版画可以像墙纸一样直接贴在墙上,非常适合用于室内装饰。16世纪的瑞士裔德国木刻艺术家约斯特·安曼复刻了提香的名作“威尼斯总督游行”,这幅由14块木刻板组合而成的巨型版画不禁让人联想起《清明上河图》。
“威尼斯总督游行”*,约斯特·安曼(Jost Amman,1539-1591)复刻自提香(Tizian,1488-1576),约1550
“威尼斯总督游行”木刻版画细节部分*
多变的应用形式是花腔,版画大师登场才是重头戏。“北方达·芬奇”丢勒无疑是C位人物,他是艺术史上最杰出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凭一己之力将版画的艺术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参孙杀狮”*,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约1497/98
对欧洲人来说,犀牛在当时是“从没见过的动物”,丢勒也没有见过真的犀牛,他创作于1515年的木刻版画是基于一幅素描印度犀牛、加上自己的想象而来的,虽然与真实犀牛的构造有不少出入,但想象力已足够惊人。在随后的三百年间,丢勒的这幅版画风靡欧洲,成为翻版无数的爆款。有人曾这样评价,“再没有动物图画能像丢勒的犀牛般对于艺术影响深厚”。
丢勒“犀牛”*,彩色木刻版画,Willem Jansz.Blaeu(1586-1638)复刻,约为1620年印刷
丢勒一生并未正式收过学生,但同为德国纽伦堡人的汉斯·斯普林克里被视为丢勒的门徒。他的一身木刻技艺师从丢勒,与丢勒一起“办公”,参与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委派给丢勒的不少“皇家订件”艺术品的制作。
汉斯·斯普林克里(Hans Springinklee,1495-1540),左*:“马克西米利安皇帝的凯旋”(未完成作品之局部),1516-1518;右*:“圣乌苏拉”,1519/20
德语规范辞典《杜登辞典》中有一个德语单词“holzschnittartig”(如木刻般的),它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粗糙并且缺乏细节”,但真实的木刻版画应该与“简单粗暴”划等号吗?事实上,诸多木刻版画杰作呈现出了精湛的技艺以及绝妙的细节,从展览现场汉斯·塞巴德·贝哈姆的16世纪木刻板便能一目了然。贝哈姆是继丢勒之后的德国著名版画艺术家,一生创作了约1500幅木刻版画。
“圣克里斯托弗”*,汉斯?塞巴德?贝哈姆(Hans SebaldBeham,1500-1550),木刻版画及木刻板,约1528
“浪子回头的比喻”*,汉斯?塞巴德?贝哈姆,木刻版画及木刻板,1535
在彼得·保罗·鲁本斯的职业生涯中,他擅于通过与专业版画师合作来宣传自己的作品。鲁本斯与佛兰德雕刻艺术家克里斯托菲尔·杰格尔合作创作了24幅木刻作品,杰格尔完美呈现了鲁本斯笔下人物的动态及张力。
“赫拉克勒斯”,左图*:克里斯托菲尔·杰格尔(ChristoffelJegher,1596-1653)根据鲁本斯作品制作的木刻版画,约1633;右图: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油画,1632/33,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到了17至18世纪,彩色版画技艺的发展已能做到使之看上去更像水彩画或水粉画,而非木刻版画。
“渔夫、骑兵与意大利景观”,英国18世纪木刻版画艺术家约翰·杰克逊(John Baptist Jackson,1701-1760)翻版自意大利巴洛克画家马可·里奇(Marco Ricci,1676-1730),1744
“古早”时代的很多木刻版画都属于“复制版画”,再现+复制名作是它的主要功能。由艺术家充分发挥艺术创造性的“创作版画”,要等到19世纪才成为真·主流。
“神向以撒显现”*,Antonio Maria Zanetti, der ?ltere(1680-1757)翻版自拉斐尔(1483-1520)壁画,1740/41
19世纪末:时间跨世纪,木刻新世纪
19世纪初期,木刻版画在德国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浪潮中仍旧不是大放异彩的角色,但它始终在日历与杂志中,在诗集和童话故事的插图里,经久不衰。比如德国浪漫主义画家路德维希·里希特的童话插图,一直到20世纪仍在出版。
“白雪公主”*,KasparErhardtOertel(1840-1885)翻版自路德维希·里希特(Ludwig Richter,1803-1881),1860
1867年,日本艺术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吸引到了西方世界的注意,浮世绘影响到了卡米耶·毕沙罗、马奈、高更和梵高等一大批欧洲艺术家。东方风情、源自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象征主义、新艺术运动(Jugendstil)……木刻艺术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强势复兴,大踏步迈向新世纪。
吕西安·毕沙罗(Lucien Pissarro,1863-1944,法国风景画家、版画家,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之子),为法国象征派诗人朱尔·拉佛格(Jules Laforgue,1860-1887)诗集绘制的插图*,1898
“懒惰”*,费利克斯·瓦洛东(Félix Vallotton,1865-1925,瑞士/法国籍纳比派画家、版画家,现代木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1896
“吻”*,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德国现代设计之父),1898
“吻”,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挪威画家),1902
“布列塔尼婚礼”,卡尔·莫泽(Carl Moser,1873-1939,奥地利/意大利画家),1906
“镜子”*,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1907
20世纪之交,桥社(Die Brücke)创始人基尔希纳、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埃里希·黑克尔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时期的木刻版画,从原始而质朴的风格中探索木刻版画新的可能性。
恩斯特·路德维希·凯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桥社创始人之一),左图*:“三形式”,1917;右图*:“波兹坦广场的女人”,1914
卡尔·施米特·罗特卢夫(Karl Schmidt-Rottluff,1884-1976,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家,桥社创始人之一),左图:“镜子前的女孩”,1914;右图*:“伟大的先知”,1919
“男士自画像”,埃里希·黑克尔(Erich Heckel,1883-1970,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桥社的创始人之一),1919
凯绥·柯勒惠支 (K?the Kollwitz,1867-1945,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父母”(为纪念死于一战战场的儿子所作),上:木刻版画,1922;中:粉笔石版画,1920;下:雕塑,1932
“小世界”(七号)*,康定斯基(1866-1944),1922
木刻版画的“当代打开法”
约瑟夫·博伊斯、海伦·弗兰肯特尔、弗朗茨·盖尔驰……进入20世纪下半叶,当代艺术家继续拓展着木刻版画更多的可能性。与之前的时代相比,当代艺术中的木刻版画有向着更大尺寸发展的强烈趋势,在“新想法”与“老技艺”间再次焕发活力。
“鹿”*(21/50),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德国艺术家),1973/74(印刷)
“桑树精华”*(Essence Mulberry,9/10),海伦·弗兰肯特尔(Helen Frankenthaler,1928-2011,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抽象主义艺术家之一),1977
“无题”*(自画像,79/200),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1952,当代超前卫艺术最具代表艺术家之一,意大利新表现主义核心人物),1984
“德累斯顿女人”*(27/30),乔治·巴塞利兹(GerorgBaselitz,*1938,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之一),1990
“草丛 I”*(Graser I,13/27),弗朗茨·盖尔驰(Franz Gertsch,*1930,瑞士超写实主义画家,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1999/2000
“从属系列:波兹坦大街 A”*(1/3),马蒂亚斯·曼森(Matthias Mansen,*1958,德国版画家),2012;作品中的木刻板取自波兹坦大街公寓中的地板
“木床”(Woodbeds),埃斯特·弗莱克纳(Ester Fleckner,*1983,丹麦视觉艺术家),2020
(作者:李宛潸,本文配图除特别标注外,均为展览现场用图,*星标为作者翻拍)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