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丹枫呦鹿图》 中的绚烂秋色

时间:2022-8-15 22:11: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丹凤呦鹿图(绢本设色)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丹枫呦鹿图》轴是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古画精品,这件作品纵118.5 厘米、横64.6厘米,无作者名款,绢本设色,画面捕捉了色彩斑斓的树丛中鹿群动静相宜的生动场景。图中钤印元内府“奎章”“天历”二长方朱文半印,印证该画在14世纪前半叶曾入藏元代内府。旧题于五代,图内押有乾隆、嘉庆皇帝诸玺,裱边印有清初收藏家阿尔喜普等人的藏印,后为清宫藏品,入编《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卷五等著录,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辽时期旧藏典籍中对《丹枫呦鹿图》作者身份信息佐证查无可考,但寻其样式风格、表现技法、画幅尺寸,与同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五代《秋林群鹿图》极为相似。观察发现《丹枫呦鹿图》中所画鹿种较罕见,翻阅对比不同鹿种特征,可确定画中之鹿为濒危物种——马鹿,属大型鹿类,雄性有角,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亦有赤鹿之称,与内蒙古巴林右旗的庆陵东陵壁画《四季山水图》中鹿的形象比较近似。艺术史专家李霖灿对比分析画稿尺寸、艺术风格、装裱样式等有关资料,结合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所载判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丹枫呦鹿图》《秋林群鹿图》应同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辽国兴宗进献宋仁宗的五幅《千角鹿图》中的两幅佳作;另据现有印章推断,《丹枫呦鹿图》的创作年代至少是元以前出现的作品,该图应属辽代契丹画家所作。

   呦鹿,出自《诗经·小雅》,常指鹿的鸣叫。《丹枫呦鹿图》绘鹿群呦呦,在繁而不乱、深邃浓密的林中,若坐若行,若往若来,若卧若起……一头领首的长角雄鹿昂首远望于画外,灵眸清澈警觉地洞察四周,周围雌鹿掩蔽其中举首竖耳聆听,阔步穿梭于林间,沉浸在这如绚烂花海般的枫林中,观者可从画中感受时光温柔流淌的美感,心灵也在悄无声息中获得治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塞外走兽题材的《丹枫呦鹿图》,将鹿群与植被完美结合,充分显现山水画万物通灵的气质与意趣,运用上下相叠的构图手法,上半部、底部均为繁茂的树林,此为密;中下部绘鹿儿在林间行走、驻足、休憩,此为疏,颇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感。铺天盖地、充盈饱满的山林其实是对“密”的聚焦处理,铺叠排布在广阔的天地之间,群鹿与旁处的景致,疏密相依、空灵生动。树为静,鹿为动,动静结合,生机盎然。为突出灵动的鹿群,画家在画面中下部故意留出空白位置,增强画面的疏密对比,展现出幽静而又深远的诗意画卷。

   《丹枫呦鹿图》中蕴含个性鲜明的笔墨语言,装饰性的线条产生图案化的审美趣味,有别于传统花鸟画的技法表现与精神面貌,犹如清丽天真的一股清流,如期而至,深入人心。枝繁叶茂的树丛中多夹叶树,树叶勾勒行笔工细秀润,高低错落,随风而动,分别将红、黄、青色按规律排列,对画面中“灵魂”的红叶树进行艺术处理,考虑不同形状、大小、聚散等因素的搭配组合,冷暖色运用恰到好处。以细腻的用笔勾出姿态灵动的群鹿造型,先用淡墨勾轮廓再去分染,随后用墨及颜色罩染反复强调,把握鹿身形体结构的虚实关系,大胆表现鹿身光影效果凸显体健雄壮的立体感,若隐若现的渲染形象却十分写实。《丹枫呦鹿图》中白色树木运用一种比较特殊的处理方式,是将线条落笔在色块之上,先用白粉画出树的外形,随后在色块上勾出墨线,丰富画面色墨变化层次的表现力。《丹枫呦鹿图》是一幅以色为主、以墨为辅的绢本重彩画,一并将鹿、树木、背景施以墨色层层渲染,使绚丽的色彩变得敦厚而又沉稳,整幅作品笼罩在暖黄色的色晕之下,好似身处夕阳余晖下共赏鹿群与四周树林美如画的烂漫氛围。《丹枫呦鹿图》设色选用中国画传统颜料,取之天然的矿物色、植物色,堪称以“重彩”为线索的色彩实践。  

   《丹枫呦鹿图》带着北方边陲游牧民族崇尚深沉安宁的异域情调,以秋山群鹿、红叶非枫、纯洁之心营造花鸟画以意写之的意境美感。观其构图顶天立地,笔墨清丽细致,赋彩冷暖相宜,平涂挥笔而就,弱化传统中国画的勾勒及皴法。其标新立异的品格与气度在历代中国画作品中并不多见。在求新求变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代表个性的笔墨语言,依旧是当下中国画守正创新、行稳致远的创作理念与品评标准。五代时期的《丹枫呦鹿图》是多元文化碰撞后形成的新气象、新风貌,无不承载着画家对家乡这片热土的真挚情感,观者感受到艺术再现的自然之美,心驰神往那绚丽多姿的北国风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