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仁风远播”:带观者走入徐悲鸿的南洋往事

时间:2022-8-14 17:06:17  来源:文旅中国

侧目,111cmx109cm,1939年,徐悲鸿

   在徐悲鸿诞辰127周年之际,“仁风远播——中新文化的使者徐悲鸿作品特展”近日于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拉开帷幕。本次特展精选了徐悲鸿的23幅原作,包括《追风奔马》《侧目》《斗鹰图》《李惠望像》《放下你的鞭子》等佳构。

   本次特展展出了徐悲鸿1939年至1941年在新加坡时期创作的部分作品,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儒家思想的浸润和滋养,“仁风远播”也是对徐悲鸿推广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和赞誉。展览从深刻解析作品切入,围绕画中人物故事展开,带观者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开20世纪30-40年代徐悲鸿精彩的南洋往事。

   1939年1月9日,正是在那个遥远的下午,从香港驶来的 “万福士”号邮轮拉着长长的汽笛,缓缓开进新加坡港,从船上走下一中年男子,他就是在华人艺术界声望日隆的徐悲鸿。自1919年,徐悲鸿赴法留学首次途经新加坡算起,这是他第六次来到星洲。这次旧地重游最大的不同,便是他还带来了毕生心血——千余幅重要创作和历年购藏的近现代中国及欧洲书画珍品。在码头上以南洋儒士黄曼士为首的友人团及新闻记者们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一切,徐悲鸿是这样对记者表达——“艺术家应尽其所能,奉献国家,尽国民一份子之义务”。

   徐悲鸿与新加坡的不解之缘,源于结识黄家两兄弟黄孟圭与黄曼士 ,黄曼士在新加坡的居所江夏堂也成为徐悲鸿来往之间的第二个家。1938年仲夏,徐悲鸿从渝州出发,先赴广西桂林,又经广州、香港,最后辗转到达星洲,正式开始了他巡展义卖、筹赈救国之旅。这回到新加坡,被他视为“生平第一知己”、时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经理的黄曼士安排徐悲鸿住在江夏堂,他刚落脚便引起轰动,高官显贵、豪商富贾、文学艺术家、青年学子纷至沓来。

   虽在客居中,徐悲鸿仍坚持多年养成的习惯,每日清晨洗漱后即研墨作画,有时兴之所至,夜半起身,灯下挥毫。徐悲鸿最有代表性的《奔马(题第二次长沙会战)》《侧目》《斗鹰》《李惠望像》《群鸡》《放下你的鞭子》等都诞生于此。在江夏堂徐悲鸿画得最多的是马,当年这里有“万马奔腾江夏堂”之誉。三年间,他究竟画了多少匹马已难确知,但他当年为抗战筹赈、为美国画展准备,加上赠送友朋的马,估计共有千幅之多,这千幅中有奔马、立马、饮马、群马,以一当十,便是万马奔腾之势了。

   从1939年到1941年之间,徐悲鸿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槟城四地举行筹赈画展,盛况空前,筹款总金额为 54000余元叨币 ,这笔巨款全部用于救济国内伤员与难民。马来西亚霹雳州民间组织——霹雳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有感于此,专门颁发给徐悲鸿感谢状——“仁风远播”。徐悲鸿还通过为新加坡名人画像为抗战募捐,他的确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尽了最大的努力奉献国家。此外,徐悲鸿追求艺术的激情和改造中国画的理想,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当地,他成为提升南洋美术水平的重要奠基者。

   徐悲鸿在星洲创作出了散发着独特魅力的璀璨佳品,是自我艺术创作的新高地,它们的存在,记录着一位心揣家国情怀的民族艺术家只身一人远渡南洋的激情岁月,标志着他最为辉煌的艺术高峰,也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旷世创造。徐悲鸿创作的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 “马”“狮”“鹰” 等作品,无不流露出忧国忧民、关切祖国的情怀,以及随时准备扬路前进、奋勇抗敌的精神。

   1939至1941年的南洋时光在徐悲鸿的一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他心情愉悦、精力旺盛的时期,也是他佳品频出的三年,他把身心全部投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徐悲鸿在星洲之创作,折射出的艺术魅力恒久流传,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研究意义,更是时代担当的重要象征,为世人敬仰。他追求艺术的激情和改造中国画的理想,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当地,他是提升南洋美术水平的重要奠基者。他将自己的艺术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结合在一起,把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树立了一代大师的光辉典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