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二探“越窑”

时间:2022-8-13 8:29:08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

文/小星

  第二次踏入“以明”私人博物馆是在一个阳光静好的夏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正好地洒在馆前的青石地砖上,门口的知了适时地降低了鸣叫的音量,一切都是那么恰到好处。馆内,以明老师早已备好了热茶和正当时令的水果,准备“开课”了。而本次要了解的正是源自江南水乡的“越窑”。

何为越窑?

  所谓越窑,从广义上讲是指浙江省东北部宁绍平原一带唐宋机器以前诸多青瓷窑场的总和,具体包括慈溪、宁波东钱湖、上林湖及上虞等著名窑场。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瓷窑之一,越窑烧造历史悠久,窑址众多,产品品类丰富,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越窑以青瓷闻名天下。关于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美,众多文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唐代文人陆羽曾在《茶经》中对几种不同颜色的陶瓷茶具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了越窑青瓷“类冰”“类玉”的结论,认为茶水在越窑青瓷的映衬下所呈现的颜色是最好的。而顾况也曾以“越泥似玉之瓯”来表达对越瓷的喜爱。对比现世所存的越窑青瓷珍品,亦可知“类冰类玉”之名所言非虚。从釉色和质感上看,越瓷与其他瓷器相比,确实如湖水般清澈透亮,如璞玉搬冰透晶莹。

  而越窑青瓷中又尤以“秘色瓷”最为珍贵。“秘色瓷”从字面上讲就是颜色神秘的瓷器。但对于“秘色”究竟为何,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1988年陕西省法门寺塔下唐代地宫的发掘解开了这一谜团。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 瓷器釉色来看,“秘色”并非是一种特定的颜色,而指的是“稀见之色”,秘色瓷可以看作对制作精美规整的越窑青瓷的总称。

越窑青瓷的发展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但事实上早在东汉晚期就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越窑青瓷。而越瓷的起源更是可以追溯到商周古越地原始瓷的生产。古越地是原始青瓷的发源地,目前浙江境内发现的近百处商周原始瓷窑址更是证明了这一点。而汉代的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越窑青瓷烧制工艺的进步,为后来越窑青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三国西晋时,受宗教习俗、丧葬习俗等的因素影响,越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亦是越窑青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当时越窑青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准。而后越窑的发展陷入了短暂的低谷。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越窑的发展也步入了鼎盛时期。所产的瓷器不仅能供国内使用,还能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从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越窑青瓷和中国传统瓷器的国际影响力。雍容华贵的唐代越窑青瓷发展到五代变得更为优美秀致,这与到时的制作工艺进步大为相关。随着当时制瓷原料、成形技术以及窑炉结构等装烧技术的精进,五代的越窑瓷器开始出现薄胎、重纹饰等现象,使得越窑青瓷的品质又上了一个台阶。

馆内的越窑藏品

  馆内所藏的高品质的越窑青瓷有两件,都展现了当时越窑制造的高超工艺水平。一为五代的人物造像,一为唐代的刻花小瓯。

  图一是越窑青瓷的一具人物造像雕塑,展现的仿佛是一个小人卧坐作揖的形象。图中可以看出,雕像人偶穿着打扮不似一般孩童。其头上戴冠,冠的形状似是蛇盘绕而成。服饰简单,并无繁杂的纹饰,但依稀可见项上似乎挂有佛珠串。而人偶神情安详肃穆,似带有笑意。再细看,人偶怀中似乎抱着一物,纹饰繁杂,中央点缀着一朵栩栩如生的花。人像的身份现在已不可考证,个人推测为法师一类有身份的人。综合来看,无论是人偶的神态,还是头身比例,都恰到好处,惟妙惟肖,这在不确定性极强的青瓷烧制过程中是极为罕见的,故实为珍品。

图1为五代|越窑青瓷人物造像

  秘色瓷刻花小瓯是唐朝晚期的青瓷作品,形似盘碗状,经鉴定为“瓯”。《说文》中写道“瓯,小盆也。”即指出,瓯在古代是饮茶饮酒的重要容器。该瓯的中央雕刻着牡丹纹样,手法简明,但寥寥几笔,却将其展现的栩栩如生。这样的雕刻工艺在唐晚期甚是少见,也证明该藏品的珍贵之处。

图2为唐代|秘色瓷刻花小瓯

 

参考文献

[1]徐莹. 唐五代越窑青瓷的国内分布与传播路线研究[D].浙江大学,2016.

[2]娄佳清. 三国东吴时期越窑青瓷工艺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9.DOI:10.27461/d.cnki.gzjdx.2019.000939.

[3]刘莹. 禅思想与越窑青瓷礼佛器具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DOI:10.27786/d.cnki.gzjlg.2019.00025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