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30 10:42:33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宫剑南
金银丝花纹缎櫜鞬 故宫博物院藏
武备文化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审美于一体,是国家和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藏品中,清代宫廷武备文物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清代军事和宫廷生活的缩影,清宫武备文物时代跨度长、体系完整。它们中的大部分为清代皇帝的御用品,亦有皇室成员、侍卫亲兵、八旗军兵之物。包括盔甲、盾牌类的防护装具,马鞍、马鞭等骑乘装具,弓弩、箭支一类的远射兵器,刀剑、匕首之护体兵器等,种类丰富、工艺精湛、材质优良,兼具礼仪性、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了解、研究清代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7月22日至10月30日,由故宫博物院、嘉德艺术中心主办的“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展览甄选故宫珍藏武备文物150余件(套),以清代御制藏品为主体,按照武备文物在清代的功能,以“礼遇天地”“神锋握胜”“宝冶凝涛”三个单元分别对应礼仪、战争、艺术与武备的关系,综合反映武备文物在皇家祭祀、秋狝狩猎、部队阅兵、行军打仗、收藏品鉴等诸多方面的运用。“本次展览充分吸收了以往展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经过双方策展团队的精心策划,严格筛选150余件武备文物予以展示,集礼仪、实用、艺术于一体,堪称清宫武备的上佳之作。每一件都有历史,每一件都有故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表示。
对刀剑情有独钟的人,大多知道《清宫武备图典》这部书,里面的很多文物在本次展览中得以呈现。刀剑文物在通常的展示里往往不会“出鞘”,而此次展览,这些刀剑首次“亮剑”,可以使观众近距离欣赏其造型、工艺,以及百年之后依旧锋利如初的刀身剑刃。一直以来,乾隆御用刀剑都是众多武备爱好者关注的重点。在“礼遇天地”单元,有一件清乾隆年间的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它是乾隆十五年仿照皇帝吉礼随侍佩刀“神锋”而特别打造的。“小神锋”属乾隆皇帝的贴身之物,平时放置于宝座旁,出行则有侍卫背负。无论是“神锋”还是“小神锋”,它们均仿照金川地区的藏刀装具风格制造,这与前一年朝廷取得第一次金川之战的胜利有关,同时也是乾隆皇帝对上天感恩的表现。“小神锋”作为本次展览的首件文物,于修复后第一次走出故宫。
黑漆饰金嵌宝石盔 故宫博物院藏
与“金川之战”“廓尔喀之役”相关的武备文物在“神锋握胜”单元里呈现。“神锋握胜”本系盛放乾隆皇帝御制“天地人”宝剑的剑箱之名,这四个字恰好又出现在了木柄鲨鱼皮鞘腰刀——遏必隆刀所附牙牌之上。这把刀充满了传奇色彩: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其刀被收入宫中。直到乾隆时期,被贮藏七十余年的遏必隆刀以“尚方宝剑”的身份再次问世。是时,朝廷与金川土司爆发了第一次战争,被乾隆皇帝推崇至极的遏必隆之孙——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讷亲,以统帅身份奔赴战场,但他却因贻误战机兵败,被定以“误国之罪”。乾隆皇帝派大学士傅恒取而代之,并赐遏必隆刀。乾隆十四年,为警示众将,乾隆帝命傅恒用此刀将讷亲正法。以祖传之刀取孙儿之命,乾隆皇帝的果敢刚毅以及取胜的决心,足以震慑三军。最终,乾隆皇帝以此刀立威,取得了金川之战的胜利。
在展厅的八旗盔甲大阅场景中,有一把清乾隆年间的木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它是内府用7年时间打造的地字一号腰刀。作为乾隆“天地人”系列刀剑中唯一一把黑漆鞘腰刀,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关注都在其特殊的材质和独特工艺上。“太阿”腰刀原本计划放在“宝冶凝涛”单元里与其他“天地人”刀剑一起展示,但在策展期间,故宫博物院专家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乾隆皇帝命内务府造办处打造“太阿”腰刀时,即打算将其在大阅时佩带使用,便为其更换了展位。至于乾隆皇帝的“天地人”系列刀剑,是乾隆十三年始至乾隆六十年止,由内务府造办处打造的30把宝剑、90余把腰刀的总称,每把刀剑带有“天”“地”“人”的编号。在“宝冶凝涛”单元展出的12把“天地人”腰刀、宝剑中,其中有10把刀剑均为首次走出故宫参展,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展览特意安排了从未展出过的乾隆御用刀箱。这些刻有制作年份、刀剑名称的楠木箱是研究“天地人”刀剑的重要资料。
“天地人”刀剑和众多精美匕首展示出的是清宫武备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乾隆年间御制的宝剑、腰刀,可以说是清代冷兵器制作的巅峰。从乾隆十三年开始,到乾隆六十年结束,内务府造办处按照皇帝的旨意,分四批制作了120余把“天地人”刀剑。从制作之初绘画纸样,到不断修改后制作木样,再至最终打造完成,无论是刀剑的刃、鞘、柄,还是上面的花纹、装饰,每一个步骤及每一个细节,乾隆皇帝本人几乎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严格把关,不惜工本。每一把“天地人”刀剑在其刃的底部都有专属的编号、名字以及对应图案。
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局部)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对喜爱拉弓射箭的人,在展览中会看到30余支造型、用途各异的箭矢。它们从故宫收藏的近一万支箭中甄选而来,依照功能分为吉礼、大阅、狩猎所用,按照箭的类型又分为鈚箭、骲箭、哨箭等。其中狩猎的箭支就包括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鸭、射鱼等。每种箭的材质、形状、用途都有文献记载作为参考依据,可以使观众近距离地观看每种箭支的差别,同文字记载进行对比,感受满族人对于箭支的重视。
此外,众多精美的匕首也是展览的亮点。这些匕首做工精细,造型精美,集防身实用性和收藏艺术性于一体。据清代很多档案记载,皇帝的寝宫内、床上都会放置匕首。在这些匕首中,有的是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的,有的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应系通过贸易、进贡而来。这些形态各异的赏玩小刀,为清宫武备的艺术性增色不少。
在文物实物展示之外,展览还辅以相关文献及宫廷绘画资料,让观者更为清晰地了解清代政治、军事以及宫廷生活的另一面,认识清代皇家大阅、狩猎、操练及兵制等情况,展现一个“崇威尚武”的王朝,还原一个“耀德尊礼”的时代。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