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23 8:51: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 宫剑南
种瓜得瓜(纸本设色) 刘海勇
“60年前,潘天寿先生以‘雁荡山花’为题,将巨石、野草、清流激荡起壮怀的时代气象;一甲子后,‘雁荡山人’刘海勇将对家乡的热爱灌注于毫端,续写笔墨精神,植根大地、紧跟时代、守正创新、勇攀高峰。”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说。7月16日至27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以“葵园桑海”“雁山花树”“大风起兮”“炼笔养境”4个部分,展出刘海勇作品百余幅,呈现其近年来对写意花鸟画的思考与实践。
刘海勇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先后师从徐家昌、马其宽、张立辰、薛永年等名家,形成了融合南北、大气淋漓的艺术风格。他的创作从海派花鸟画的写意传统出发,在新的绘画母题和笔墨手法中求索,以回应中国画的时代命题。“展览的关键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最早、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的‘风’字,体现出刘海勇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浸润以及其艺术厚重质感的来源。”马锋辉说。美术家的“采风”,不仅可以看作是自然哲学与人文关切合二为一的具体行动,也可以看作是对社会现实和时代召唤的回应。刘海勇的作品体现出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坚守、对时代责任的勇于担当和对以美育人的不懈追求。
天地有情,生灵有心,花鸟是天与人的中间态,其中有沉甸甸的历史观和生命体验。“‘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对花鸟的描绘,并非是为造作美丽的姿态,而当是重访生灵的本真。所以姿态妍蚩并不重要,只因本真故,美丽或雄强,清秀或奇古,生物各得其态。‘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花鸟似乎是本来具足之物,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生生不息。落到画面上,花鸟所呈现的关系即是人与人、与天地本来具足的关系。”本展联合策展人刘呗宁表示。展览中,刘海勇以《百花向阳》《种瓜得瓜》等作品展示自己负笈南北的求学之路;以《萧茫》等描绘乡土的嘉树香花的作品,呈现雁荡山对于画家的身心之哺育;以近两年的西域写生《胡杨颂》系列赞颂那一片苍凉中蕴涵着的生命温热,以此磨砺自己;以《香果满峄城》等作品展示画家在教学相长中的感悟。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读到刘海勇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坚守、对时代责任的勇于担当和对以美育人的不懈追求。
“刘海勇是一位既富有蓬勃能量,又面临机遇的当代青年花鸟画家。其创作的题材涉及甚广,无论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皆能以独特的意匠组织起点、线、面的秩序‘网幕’,透现‘鸿濛之理’所发出的熠熠之光。”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他每每在大山大水中采风考察,赏江南之秀色、观西北之苍莽,直面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往迹。借助传统中国画‘饱游饫看’的研习方式,海勇追溯山川悠远、花木生发的现场,通过写生唤醒了源自生命本体的活泼气象,更树立了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在从教上,刘海勇立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积极推进中国画学科和花鸟画专业发展,从促进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创新入手,追寻中国画笔墨结构发展的历史规律。观其课徒稿,他秉持着培根铸魂的信念授人以渔,辨精阐微,娓娓述来,形成自己的花鸟画教学范式。”
山花春世界,古木开新境,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让中国画一直在寻求现代改良的途径中不断探索。刘海勇在其艺术实践中,始终坚守民族文化气质和中华美学内涵,坚持文化传统的根源性对于艺术发展的决定性意义:中国的传统绘画是建立在东方哲学理念上的“意象表现”,追求“心物交融”的审美过程,以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