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从“澄泥砚”学起

时间:2022-6-21 7:01:50  来源:文/吴星怡

  上周,在曹老师的邀请下,有幸走入他位于曙光路的“以明”私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记得那天晚上来时路上雨下得尤其之大,“噼噼啪啪”的雨声扰得人心烦意乱。但穿过狭窄漆黑的小巷,循着暖黄色的灯光,伴着悠扬的音乐踏进陶瓷博物馆的那一刻,心却莫名的安定了下来。几盏茶后,曹以明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起了他的“宝贝”。

  馆中汇集了自战国至明清的陶瓷珍宝,而唐代“鸳鸯型澄泥砚”正是其中最为特别的存在。笔者也将以初学者的视角,跟着曹老师的步伐,以“以明”馆中所藏为蓝本,由这只澄泥砚出发,开启古陶瓷的学习之路。

  何为澄泥砚

  据记载,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与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四大名砚”。所谓“澄泥砚”,从字面上讲,是指由经过反复澄洗的河海湖塘的细泥烧制而成的砚台。也正因如此,澄泥砚的质地及其细腻,宛如婴儿肌肤一般。毫不夸张的讲,澄泥砚代表了古代人工烧制制泥制砚台的最高水平。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非石质砚之一,澄泥砚凭借其“呵气生津,触手生晕”“储墨不耗,积墨不腐”等特点,在中国名砚中久负盛名。与自唐宋起,澄泥砚就作为贡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无论是欧阳修在《砚谱》中所书的“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一句,还是苏轼《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中的那句“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都足以见得澄泥砚在当时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澄泥砚的发展

  唐时,以山西绛州和河南虢州所产的澄泥砚最富盛名。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两地都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也为华北沉积泥土矿床区,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泥料,具备了制作优质澄泥砚的原料条件。同时,两地毗邻陕西、河北等著名瓦砚产地,具有一定的制作工艺基础。由此,唐代起,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已经接近成熟。 

  而宋代则是澄泥砚的兴盛时期,也正是这一时期,澄泥砚的形制更加多变,也出现了制砚名家。元代所存世的澄泥砚数量稀少,且缺乏文字记载,但从存世实物来看,元代的澄泥砚制作并未中断,且延续了宋代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形制增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蒙族文化特点。
明时的澄泥砚在继承宋代的工艺基础上,对色彩和雕刻工艺进行了再创新,出现了朱砂澄泥等,使得澄泥砚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但可惜的是,到清代,民间的澄泥砚制作工艺失传。乾隆时期曾倾能工巧匠之力为之,但其制作手法已不同于古法。而此后,澄泥砚更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鲜少有制作的记载。

  所幸,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当代民间艺术家的复原,绛州澄泥砚在1986年重新恢复,并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链。2008年,绛州澄泥砚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沉浮的澄泥砚,也重新在当代大放异彩!

  馆藏澄泥砚缘何珍贵? 

  澄泥砚作为我国传统的书法工具,除却其本身的实用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澄泥砚本身的形状、纹饰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经鉴定,馆藏的“鸳鸯型”澄泥砚源自于唐代(见上图),实物大致呈鳝鱼黄色。根据加工烧制的过程及时间不同,澄泥砚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暗黄、灰绿、淡紫等三色。清人朱栋在其《砚小史》中对澄泥砚的颜色做过这样的描述:“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其次为绿豆砂,又次为玫瑰紫……然不若硃砂澄泥之尤妙。”可见在当时呈鳝鱼黄颜色的澄泥砚已属上品。同时,经千余年的时间洗礼,能将颜色保持得如此鲜亮的,更是罕见。由此,馆藏的澄泥砚从颜色上来看,实为存世珍品。
而从形制上来讲,澄泥砚在设计上强调主观艺术想象,追求尽善尽美。从砚体形上看,澄泥砚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等多种形状。雕式上也有立体雕、平面雕等。馆藏的澄泥砚呈鸳鸯形状,形态鲜活生动,雕刻花纹精细,整体保存完好,也较好地还原了鸳鸯的情态,体现了唐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

参考文献

[1]沈晓筱. 中国澄泥砚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游晓蔓. 澄泥砚形制设计艺术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3]郑辙.砚和砚的研究现状[J].珠宝,1991(02):11-15.
[4]王莉. 宋代澄泥观造型艺术特色初探[D].山西大学,2019.DOI:10.27284/d.cnki.gsxiu.2019.001573.
[5]耿建蕾.澄泥砚及其制作工艺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9):6-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