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稿图展在京举行

时间:2022-4-16 18:56:21  来源:中国美术报

   【编者按】以往看画展,我们看到的总是艺术家经过千锤百炼后创作出的成品,在欣赏之余不禁常好奇这些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近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展厅举办的“九朽一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稿图展”将这些博士生导师们的创作过程一一揭秘,这不仅是对这些知名艺术家创作思维的剖析,也是对美术实践类教学方式的一次探讨。

前言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石涛画语录》)

   艺术创作通过创作过程实现,这个过程往往是繁复的。从素材收集,到构思,到小稿创作,再到作品绘制阶段,是灵感与现实的凝结。而小稿,则在画家创作的整体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宋·邓椿《画继》)小稿,在中国画中也称“课徒稿”,不仅彰显画家的绘画能力,有时也决定着一幅画的成败。画家为了完成一幅作品,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都需要协调构图、作品规格、视点、结构、色彩、韵律、平衡、中心、明暗、光影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绘制正式作品前,这些要素均须在画家的小稿中得到体现,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与创作同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实践类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实践类研究生的小稿训练,随着导师们的引导与严格要求,研究生对于小稿创作也日渐重视起来。本次展览通过展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实践类博士生导师的小稿作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小稿学习样本,同时也传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导师们对于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与风貌,并以此来勉励实践类研究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

   艺术之道,皆是跬步千里;涓流汇聚,方成万千气象。遂谓之——历经“九朽”,方能“一画”。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郑光旭

2022年3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