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在浙江美术馆陪你跨年

时间:2022-1-15 10:43:38  来源:中国美术报

展览海报 

  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0日,由浙江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西泠印社、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 筹)、长沙市博物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绍兴博物馆、君匋艺术院协办的“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何绍基书法作品、古籍文献150余件。此外,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温州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中国香港)提供专业支持。







展览现场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系浙江美术馆十余年来“中国传统经典系列”传统书法大型特展品牌项目的延续,也是克服疫情等困难,与湖南省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交流合作的最新结果。  

何绍基画像  141.8cm×7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1799—1873),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其一生经历了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是清代中晚期书坛最负盛名的碑学大家。据何庆涵《先府君墓表》云:“(其父)生平于诸经、说文、考订之学,用功最深,文章师法马班、昌黎,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书法溯源篆分,下逮率更父子、鲁公、北海、东坡,神明众法,自成一体。”“旁及金石、图画、摹印、测算,博综覃思,实事求是。”在诸学中,书法成就,冠绝一时。 

【清】吴儁 《何蝯叟顾祠秋禊图》 (局部)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书法“初从颜真卿问津”,早年学书取法受父亲影响颇大;亦勤奋刻苦,曾“手钩《忠义堂》全部,又收藏宋搨本《祭伯文》《祭侄文》《大字麻姑坛记》《李玄靖碑》”,初具秀润、畅达、清刚之气。中年学书博取众家,曾获《道因碑》《张迁碑》《礼器碑》等旧拓本,临仿多遍,其书学经历与书学思想在《何绍基日记》中可见。书风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醇厚有味。晚年专攻隶书,自课甚勤,临《张迁》《礼器》等碑,几逾百遍。观其所书,甄陶万象,孕育百灵,草篆分行冶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天分之高,用功之深,天下无偶。同时期的曾国藩就认为何绍基的“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是继阮元、包世臣理论倡导之后,全面实践碑学主张的书法大家。

何绍基执笔图

  在何绍基丰富的宦游经历中,曾七次到访杭州,与浙江结下了不解之缘。其父何凌汉曾任浙江辛卯科乡试正考官并提督学政,其师阮元曾任浙江巡抚。阮元非常赏识何绍基,何绍基的书学主张几乎全盘来自阮氏。道光三十年(1850),何绍基衔恤南归,经过杭州,憩暑于净慈寺,和僧六舟达受“晨夕谭艺者五六十余日”。六舟“日出其积年所蓄金石打本及所藏名书古画,相与欣赏订正,有时辩驳风起,奇论电发,蚊蹲于鼻、汗流被髁而不知也”。他和六舟的金石之交前后维持了20多年,传为艺坛佳话。

何绍基七次到访浙江

  何绍基还和龚自珍、吴云、赵之谦等人有过密切交往;72岁时,还应杨昌浚之聘,主浙江孝廉堂讲席。

  此次展览通过集中展示何绍基书法作品、古籍文献150余件,结合“意极平原”“锋藏篆分”“筑学金石”三个单元的叙事,向观众全面介绍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成就,以期弘扬具有当代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浙”“湖湘”二地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繁荣。  

浙江美术馆 湖南省博物馆

2021年11月

展览板块

一、意极平原

版块海报 

  本单元收录何绍基的楷书和行书作品,包括《临道因碑册》等,以展示其钻研唐碑,振古荡俗的决心。

  何绍基幼承家学,早年习书就从颜楷入手。少壮时,喜临《座位帖》。38岁参加殿试,亦用颜字书之,“为长文襄、阮文达两师相及程春海侍郎师所激赏。”“平生于颜书手钩《忠义堂》全部,又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稿》《大字麻姑坛记》《李元靖碑》。”“大小《麻姑坛记》,余弟兄每见即收,每于友于闲静时,出多本互相评赏。”其于颜书,几近痴绝的地步。后转学南北朝碑《瘗鹤铭》《张黑女墓志》以及欧阳父子、李邕书法等,“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清拓何绍基书何凌汉《神道碑》 13.8cm×27.5cm 1841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安得壮哉联 楷书 337cm×51.3cm×2 1835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黄庭内景玉经 楷书 20.6cm×10.7cm 1843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临《道因碑》册 楷书 27.4cm×52.1cm 1848 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读书延年横幅 楷书 清道光十四年( 1834)  29cm×1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初未有不联 180.5cm×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论书语轴 行书 127.5cm×62cm 长沙市博物馆藏 

集《争座位帖》字长联 行书168.5cm×45.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画史会要·孙位》语轴 行书 201cm×44cm 杭州博物馆藏 

僵梅卧柳之庐 59.3cm×168.6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小言赋》八屏 行书 236.5cm×57cm×8 1870年 西泠印社藏 

《端州石室记》轴 行书 54.5cm×24.5cm 1856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节录袁昂《古今书评》轴 行书 128cm×30.5cm 长沙博物馆藏 

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轴 行书 124cm×31.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胜地万叠联 行书 164cm×37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节录《后汉书》列传语 行书 129cm×61cm 山西博物院藏 

行路得师联 行书 168.5cm×45.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陶渊明诗扇面 楷书 17.5cm×50cm 长沙博物馆藏 

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轴 行书 156.2cm×81.7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二、锋藏篆分

版块海报

  本单元收录何绍基的隶书和篆书作品,包括《临张迁碑》《临<华山碑册>》等,展示其中年以后的金石书法面貌。

  “我昔壬午年廿四,东山使节日随侍。遍甄秦后篆分碑,始读仪征金石志。” 24岁时,何绍基随其父何凌汉游历山东,是他访碑活动的开始,并接触了阮元的金石学问,萌发溯源篆分的理念。之后的四十余年,他以惊人的毅力,派兼南北,正本探源,“以浑圆之笔为心情,而以方整之笔为形貌”,贯串五体,自成路数,如屈铁枯藤,惊雷坠石,无人能及。本单元收录何绍基的隶书和篆书作品,包括《临张迁碑》、《临<华山碑册>》等,展示其中年以后的金石书法面貌。

《画荃》语横幅 隶书 31cm×131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行路读书龙门联 隶书 174.9cm×24.8cm×2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藏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轴(其一) 隶书 128cm×63.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驾言游好联 隶书 106cm×28.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临《张迁碑》册页 27.4cm×52.1cm 184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临《礼器碑》册页 (8开选4开) 42.7cm×29.5cm 1864年湖南省博物馆藏 

节录梁孝元帝《金楼子》四条屏 篆书172.2cm×45cm×4 湖南省博物馆藏 

蠹斋横幅 篆书 61cm×152.5cm 绍兴博物馆藏 

金钟翠竹联 篆书 133.5cm×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金钟翠竹联 篆书 133.5cm×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金钟翠竹联 篆书 133.5cm×30.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3) 

节临汉《郑固碑》四条屏 隶书 111cm×57.3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题《墨饴》横幅  45.5cm×161.5cm 1871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三、筑学金石

版块海报

  本单元以金石为主题,旨在凸显何绍基那个时代的书法氛围,帮助观众理解独具一格的何氏书风是如何形成的。

  何绍基称“我生金石宿缘厚,广搜遗逸理放纷。”每到游一地,皆访碑并拓墨。“至焦山必手拓《鹤铭》”,“归舟十次经浯溪,两番手拓中兴碑”。“但闻名迹与古刻,不惮临深兼履危”的毅力,使得他在书艺上勇猛精进。27岁,他在济南得天下孤本《张黑女墓志》,视若珍宝。之后的三年里,“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篋中”,一跋再跋。“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每见《麻姑仙坛记》,必购藏以归。还冒雪打碑,遍寻《灵岩寺碑》,百临《张迁碑》,醉心若此,叹为观止。 

课卷批语册   11.7cm×18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文心雕龙·宗经》语轴 行书 何凌汉  125cm×27.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鲁丕《举贤良方正对策》轴 行书 何绍业 127cm×3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雨外琴中联 何绍祺 楷书 169.5cm×31.5cm×2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临《兰亭序》卷 何绍京  26cm×90cm 1869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节录《庚子销夏记》轴 行书 何庆涵 137cm×28.5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旧藏顾莼画梅  170cm×65cm 西泠印社藏

 何绍基   兰石图  32cm×121cm 1851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种竹日记》册 27.5cm×22.4cm 1847—1848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日记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 

诗文草书手稿册 13.8cm×24.7cm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墓志拓本 青石拓本 44cm×64.5cm×3.5cm 1874年 长沙市博物馆藏 

 文献资料 浙江图书馆、西泠印社藏

附录:何绍基古印选及颐素斋印谱

何绍基古印选 

颐素斋印谱

颐素斋印谱 

颐素斋印谱 

颐素斋印谱 

颐素斋印谱 

颐素斋印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闫敏歆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闫敏歆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2年出版38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