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漆画、肖像、书法:中国美术馆八大展览跨年

时间:2021-12-27 19:20:09  

  12月27日,中国美术馆2022迎新系列展新闻会在京举办。活动中发布中国美术馆近期启幕的八大跨年展览。

  八个展览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惟真惟一——徐明华艺术展, 一层1、7、8、9号厅展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任重高远——于右任、高二适书法作品展,四层18号厅(开渠厅)展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向光而行——唐一禾艺术回顾展,一层3号厅展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藏漆画艺术展,三层13—17号厅展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只信仙都有此奇——陈树人绘画作品展,一层5号厅展出;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五层19—21号厅展出;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净堂墨华——洪厚甜书法展,一层11号厅展出;风拂大地——王建国油画作品展,一层 2、4、6、10号厅展出,这些展览均已在近期开幕,并持续展览至2022年。

江南屋 乔十光 吴冠中 漆画 97cm×178cm 2008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八大跨年展览海报

  八个展览各有侧重,其中展品年代最早、也最值得一看的是“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该展览从中国美术馆藏、南京博物院藏作品中遴选出百余件(套)肖像画作品,以时间为序,分为明、清两个部分展出。展览作品呈现了肖像画的不同形式、功能、技法,展现出中国明清时期肖像画发展的艺术成就。

沈度乐琴书处图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 74cm×112.6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范仲淹画像 佚名 绢本设色 28.9cm×25.4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古往今来,无问西东,肖像画都以直观而鲜明的思想性、社会性和时代性映涵着艺术之于人性表达的独特、深刻和绝妙。两晋之际,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宋元时期,文人画大兴。随着宇宙意识和笔墨情趣的高标,“以逼肖为极则”的肖像写真逐渐成为匠人专擅技艺。及至明清,肖像画在人物画科日益式微的背景下异军突起,呈现出丰富活跃之态势,先后出现“江南法”“墨骨法”“白描法”“海西法”以及融西方写实技巧与中国写意笔墨于一体等诸多画法。

马蹄莲 吴可人 漆画 79cmx69cm 199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八个展览中最有特色的是“丹漆随梦”漆画展,该展览分为“故园寻梦”“梦笔生花”“蝶梦鹏游”“百年梦圆”4个篇章,共展出中国美术馆藏漆画作品200余件。

午门瑞雪 白小华 漆画 174.6cm×116 cm 2004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现代漆画脱胎于漆器,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漆画艺术家的自觉探索开启了由漆器装饰向独立画种的转向,本次展览中,有曾经失传的“清宫彩漆晕金工艺”的复活,也呈现故宫、水乡、古镇等世界文化遗产的面貌,同时以物质化、图像化的方式展现了明代漆工典籍《髹饰录》所载髹饰技艺文字。

青藏高原 乔十光 漆画 90.5×180.5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汾水古渡秋风楼 黄山 漆画 78.5cmx163 cm 200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永恒的记忆 李永清 漆画 180cm×180cm 200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漆画的漆取自漆树,来自自然,因其本身固有的红棕色泽,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最常见的漆色均为黑和红,而其他娇艳之色,非漆所能至,故引油入漆。桐油的使用是漆艺史上极为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事件。自此,油、漆长期并用,是漆艺的基因,其不同的配比衍生出性能的千差万别,生发出别样的材料属性和技法体系,并在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等绘画共性语言的书写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其他展览中,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唐一禾;也有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如徐明华,他是中国第一代选派留苏的公派留学生;也有中国文化核心的文化大师与书法艺术家,如于右任、高二适。

王之涣凉州词 于右任 纸本132cm×32.5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致陶白手札(陶老先生曩承手帖) 高二适 纸本 31cm×17.5cm 20世纪70年代 中国美术馆藏

  “任重高远——于右任、高二适书法展”共展出于右任、高二适书法作品20余幅。于右任是20世纪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以碑意入草,雄肆醇厚。他又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创立标准草书社,致力于历代草书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确立“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之原则,为草书文字的书写树立规范。

古石、长松联(上联)于右任 纸本 165cm×45cm 创作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古石、长松联(下联)于右任 纸本 165cm×45cm 创作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致贾景德函 于右任 纸本27.5cmx20.5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致贾景德函 于右任 纸本27.5cmx20.5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于右任先生、高二适先生是忘年之交,于右任长高二适20余岁。高二适曾应于右任之约在1947年端午节、重阳节赋诗十余首。高二适是学者、诗人、书法家,他的书法出古入今,于近现代碑学风气之中,独以帖学为宗。其书学以章草筑基,参王羲之、唐太宗、孙过庭、张旭、杨凝式、宋克诸家笔意,糅合大草、今草而自成一格。1965年,高二适曾与郭沫若论辩兰亭真伪。高二适独持己见,撰《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立论精严,援据充分,确证《兰亭序》非伪。

刘桢公宴诗 高二适 纸本 41cmx39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唐一禾,1905年生于湖北武昌,曾就读于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春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曾获学院“罗马奖”。1933年,唐一禾与常书鸿、秦宣夫、吕斯百、曾竹韶、王临乙等人发起成立“旅法美术协会”,1934年冬毕业回国。1944年3月24日,唐一禾与长兄唐义精(武昌艺专校长)乘船赴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因江轮倾覆不幸罹难,时年39岁。

唐一禾作品

  “到民间去”是唐一禾的艺术创作主张。虽然唐一禾留存的作品不多,但这些遗珍均表现出民族气节和艺术追求。《七七的号角》是唐一禾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计划创作的《抗日战争史画》组画的第一幅油画稿。画面上由学生组成的文艺宣传队正行走于街头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展现了那个时代热血青年的精神风貌。

唐一禾作品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唐一禾先生用绘画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美好与丑恶,善良与不公。自法国留学归来,以西方现实主义的严谨造型与浪漫主义的抒情笔调,并融合中国画的创作原理,在夸张的人物造型和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中表现了深沉的爱和恨。其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民性,民族性激发了抗战的斗志。”

  徐明华的展览以“精到自在——理想之境的素描”“静谧的整体感——人像与静物”“华彩沉郁——我画风景”三个篇章。其中,徐明华留学时期的油画《女大学生》《镜前》、主题创作《韩桥矿工——首创百日红的人们》《红米饭,南瓜汤》,及20世纪80年代后所作静物画《螃蟹》和风景画《三月》等各时期代表作均在展览中亮相。

  “徐明华先生的名字并不广为人知。但是,只要了解他艺术的人,尤其是美术界的有识人士,一提到他都十分钦佩。”五年前,吴为山曾专程到宜兴邀请他办展,在一个偏僻小村的石拱桥上找到他时,80多岁的老先生仍躬身对景写生。“今天,90岁的徐明华先生终于觉得可以办个展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