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看展览|王苡沫的《人间·剧场》摘第七届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时间:2021-12-16 16:37:48  

  由策展人何桂彦提名的艺术家王苡沫凭展览《人间·剧场》摘得2021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王苡沫获得十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受邀在2022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展览。

  发现奖评委、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办人钟维兴在致辞中说:“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原电厂里,王苡沫通过结合了动漫、行为表演和影像装置的复调演奏的方式,因地制宜地转化工厂废墟为上演集体记忆的戏剧性场景,导演了一出纪念“工业崇高”在互联网时代的命运的活剧。她的作品《人间·剧场》既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对于过去的一曲挽歌,也是对于时间与记忆之关系所展开的具有十足戏剧性与强烈视觉性的把握与探讨。《人间·剧场》同时也展示了王苡沫对于工业题材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力,也展现了她调动、运用多种媒介与艺术手段以求充分实现自己的创作目标的能力。”

  王苡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间·剧场》是她的妈妈工作过工厂,小时候她去过那里,但是很不喜欢。她甚至用“厌恶”一词来形容这座工厂和她母亲的生活。随着重庆地区产业化调整,工厂在王苡沫眼里开始“生锈”了,工人下岗,“但是他们换一个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有一些心酸。”这种有别于她小时候印象的坚硬冰冷的工厂和机器,后来给她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力,慢慢变成了她作品中的一种景观——神秘的工厂,像乐园一样存在。这是生于1996年的王苡沫创作出属于她这个年纪的《人间·剧场》。

  本届摄影节由阿尔勒摄影节(法国)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和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担任联合总监,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教授担任艺术总监。今年展出与28位策展人合作的30场展览。

  年度阿尔勒单元

  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在疫情后再度启程,集美·阿尔勒在本年度阿尔勒摄影节中精挑出4场展览来到中国展出:阿尔勒“再读”单元展览《东方快车——在历史与神话之间》(策展人:艾娃·格瑞维亚特、亚瑟·梅泰塔尔),该展览展出横贯巴黎和君士坦丁堡的世界第一趟国际豪华列车——东方快车的珍贵档案资料,包括照片、地图、设计图纸、宣传册等。发现奖单元《瓦迪凯尔特:石色之光》(策展人:索妮娅·沃斯)艺术家伊拉尼特·伊卢兹的作品基于对自然元素的研究,揭露了受到威胁的生态系统,并呈现了引人深思的自然景观图像。发现奖单元《曾经是我的世界》(策展人:索妮娅·沃斯)展览中,艺术家玛丽·托曼诺娃讲述了自己离乡十年后,重返曾经的家族农场,开始重探破碎的时间与记忆的自传故事。2021阿尔勒图书奖单元也如期与观众见面。

雅克·图歇,威尼斯辛普隆东方快车的广告海报,1930年。海报,103cm x 62cm。图片由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基金,SARDO,法国国家历史档案中心提供。

伊拉尼特·伊卢兹,《瓦迪》,选自《污水口》系列,2021年。无纺纸,136cm x 9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玛丽·托曼诺娃,《穿着爸爸的毛衣(留下的一切)》,选自《曾经是我的世界》系列,2018–2019年。收藏级艺术微喷,31cm x 21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每年邀请5位策展人提名共计10位有才华的华人摄影师入围举办个展,并在开幕周期间评选出大奖得主,获奖者将得到10万元(税前)人民币的奖金,并被邀请在次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上举办个展。今年被提名艺术家有:刘月、周姜杉(由陈霄提名);宗宁、王苡沫(由何桂彦提名);徐冠宇、李文嘉(由李佳提名);陶辉、钟云舒(由缪子衿提名);郭国柱、邹璧宇(由曾翰提名)。

刘月,《基础图像 光谱-07(H30000,W30000,Dim3)09a》,2016年。艺术微喷,150cm x 15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宗宁,《疖肿》,2019年。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330cm x 15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王苡沫,《人间·剧场》录像静帧,2021年。实验影像,7分30秒。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徐冠宇,《外籍人口系列:JZ-08132017-10032020》,2020年。收藏级艺术微喷,140cm x 178cm。图片由艺术家、扬西·理查森画廊和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李文嘉,《无题(雷克雅未克,冰岛)》,2017年。收藏级艺术微喷,101cm x 127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陶辉,《跳动的原子》录像静帧,2019年。单频道高清彩色有声录像,14分12秒。图片由陶辉、马凌画廊(香港,上海)和施博尔画廊(柏林)提供。

钟云舒,《遥远的路途》,2021年。艺术微喷,75cm x 10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郭国柱,《流园No.2|122°82′E 30°72′N》,2015年。315克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128cm x 10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邹璧宇,《戛然而止的生活·海港城》,2015年。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影像策展人奖”

  “影像策展人奖”以扶持年轻影像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中国青年影像策展人和研究者,吸纳参与影像的跨学科研究。为期三年。今年共收到53份有效投稿,5组方案入围本展览:“往昔乃是异乡”(策展团队:彭嫣菡+Tracing the Elephant)、“未名河”(策展人:蒋斐然)、“世界之时,夜之时”(策展团队:印帅&张艺川)、“Women are Fashioning”(策展团队:刘影&游伊一)、“SMART-59”(策展人:周一辰)。

  新加坡影汇

  每年摄影季关注一个亚洲国家的摄影境况。继日本(2020)、印度(2019)、韩国(2018)、印度尼西亚(2017)之后,今年则聚焦新加坡。《十字路口——透过镜头看新加坡(1870-1940)》策展人葛月赞(Gretchen Liu)和王欣通过呈现珍贵的历史影像,在展览中以摄影师的视角描绘了新加坡向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多种族的港口城市的转变。蔡斯民《留真:当代中国画名家像传》横跨中国内陆,港台以及欧美等地,收录了当代十四位上世纪初出生的中国著名画家的肖像。《一座岛屿的自然史》群展,由新加坡DECK摄影画廊总监李锦丽 (Gwen Lee)策划,透过多位新加坡艺术家照片、档案、装置和电影不同形式作品,对应新加坡的历史进程、探索这个岛国的历史和当代叙事(艺术家洪松年、赵与林、江岫颖、汪春龙、李伟业、邓蔚洋、赵仁辉、Syahrul Anuar、黄淑婷)。

海峡华人儿童,19世纪90年代,G.R. 兰伯特公司。玻璃底片现代印刷品。图片由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提供。

蔡斯民,《陆俨少》,1988年。收藏级艺术微喷,50cm x 35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江岫颖,《表面的伪装之下》,2014年。收藏级艺术微喷,115cm x 76.6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中国律动

  每年携手一所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展现中国摄影的新生力量。今年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重要的不是摄影: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纪程》展览。此次展览由蔡萌和曹庆晖联合策展,一方面意在讨论摄影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通过“重要的不是摄影”进行发问,通过“重要的不是媒介”、“重要的不是专业”、“重要的不是观点”、“重要的不是展览”以及“重要的不是摄影”五个章节,逐一进行讨论,在承认其各自命题重要性的前提下进行反思和讨论。

徐冰,《何处惹尘埃》,2014年。收藏级艺术微喷,30cm × 45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无界影像

  “无界影像”单元呈现了艺术家在媒介(印刷、视频、数码、装置等)和多元文化等不同层面上展开摄影的多元跨界可能。本届邀请著名诗人北岛,著名画家刘小东和当代艺术家赵半狄展出作品。

  北岛展览《重影》由策展人沈祎策划,作为中国当代诗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北岛的摄影和诗歌的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摄影是北岛观察事物的另一种方式。几年前的一场重病几乎终止了北岛的写作,而摄影则成为北岛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正如策展人沈祎所言,“摄影,成为北岛赋予语言的一具新的身体。他以诗人的本能和惊人的意志,试图将自己从生死悬置的语言中解脱出来。”

  《儿时朋友都胖了——刘小东影像》展出了他在这几十年来所拍摄的摄影作品。摄影于刘小东而言是对生活的记录,是对一些特定氛围的即时捕捉。在《厦门·赵半狄的小窝》的展览中,“赵半狄的小窝”作为“派对”系列行为作品的延续,它的存在如同一座远离现实的艺术方舟,让人们聚集在此分享彼此有限的时间,且被摄像机记录下来。

北岛,《视野》,艺术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刘小东,《装修工作室的民工,北京》, 1995年,艺术微喷。图片由刘小东工作室提供。

赵半狄,“赵半狄的小窝”展览现场,2020-2021年。图片由昊美术馆提供。

  藏家故事

  “藏家故事”单元展出中国或亚洲重要的摄影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藏品。今年展出了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的作品。

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海鬣蜥的爪子》,选自《创世纪》系列,2004年。哈内姆勒纯棉硫化钡纸打印,90cm x 123cm。图片由成都当代影像馆提供。

  致敬

  本单元自上年度起设立。今年的“致敬”单元展览《激流瞬间:战时中国和沙飞的影像实践》,由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蔡涛策划,纪念中国现代摄影史上的重要摄影师沙飞(原名司徒传)。沙飞并不满足于摄影记者的职业身份,而是有着更为个性化、理想化的自由追求,他不仅拍摄了鲁迅和白求恩先生的影像,也用相机记录根据地生活,用敏锐的视角呈现战时中国的样貌与精神。

沙飞,《白求恩日光浴》,1939年。图片由王雁女士提供,鸣谢北京画院美术馆。

  在地行动

  “在地行动”单元旨在探索摄影艺术在举办地的发展。《无限的派对》以“俱乐部派对”元素贯穿展览,结合多媒体混合装置与影像作品,实时输出影像画面,打破摄影展览本身的学科属性,构建出?个沉浸式的虚幻空间;《南方以南》展览落地厦门鼓浪屿美院。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人们在这些地理空间的自然流动和行为痕迹,以当代议题回应历史;《时间的拟态》由福州桂湖美术馆策划,邀请福建本土以及旅居海外的闽籍艺术家参与。

N.APE STUDIO,The Microscope,2021年。P2 LED屏幕、钢结构、亚克力、若干电源连接线、雷达传感器,100cm x 20cm x 3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朱岚清,选自《沉船发掘记》系列,原泉州地方国营造船厂遗址附近,2018年。数字微喷。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张中亭,《家、少年的实时切片》,2020年。数字微喷,综合材料。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们的时刻——人人都是创作者

  该展出包括Martin Parr、肖全等多位艺术家在内的手机摄影作品及VISION+影像计划优秀投稿作品。探索手机作为新媒介为摄影带来的可能性,生活中那些让每个人驻足的瞬间的意义以及影像回归于最本真的纪录的力量。

马丁·帕尔,《2021康沃尔郡的故事376号》,2021年。图片为手机拍摄。

  寻找最美地平线

  展出的作品来自10位创作者,今年5月,他们跟随国家地理的专家,前往四川贡嘎雪山,共同捕捉最美地平线的绝美瞬间。

方欣 @rwandanm, 《雅拉清晨》,2021年,中国四川斯丁措。

  集美·阿尔勒图书展

  作为重要的展示和创作的媒介,摄影书一直以来都是深受摄影艺术家们青睐的创作形式。本届摄影季设立集美·阿尔勒图书展 ,面向华人艺术家和中国艺术机构公开征集以摄影书为媒介的作品。在投稿的百余本作品当中,选择了50余本来自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手工书和出版物,力求展示华人当代摄影书的发展现状,推介优秀的摄影书创作者,建立一个摄影书的展示与交流平台。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2015年在厦门市集美区启动,自创立以来,展示了超过两百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从阿尔勒摄影节中精选出的摄影作品展览,至今已吸引了三十五万人次观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