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及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启幕

时间:2021-12-16 16:01:55  来源:中国美术报

图片:北京电影学院

  12月11日,由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无界——当代视觉艺术邀请展及学术论坛”在京启幕。本次活动通过“当代中国电影空间艺术邀请展”与“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两个平行展及同主题学术论坛,从实践和理论的层面共同开启电影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多维共振。活动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学科研究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视觉艺术研究院承办。

  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导演尹力先后致辞,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展览总策展人敖日力格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晓凌主持。

  胡智锋在开幕致辞中解释了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此次展览的缘由及特色。首先,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掘起,艺术生态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国油版雕”之外已形成了新的艺术样态,传统美术与新兴美术之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无界”已成为当下艺术生态发展的现状。第二,艺术学科分类和研究方面已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艺术学科分类和研究方面已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艺术的跨界融合和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我们当今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也使得当前美术学学科的格局发生巨大转变,传统美术学和美术学下设的二级学科的边界已被打破,由此也出现了由各个学科交融形成的新美术学科。第三,艺术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也发生变化,希望通过此次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教育的新变革和可能性。第四,技术发展降低艺术创作门槛的同时,也对艺术教育的专业人士提出了新的职责。“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回应当代艺术之变、艺术学科之变、艺术教育之变和社会文化之变带给传统美术格局生态状况的大变化。”

  此次展览也凸显出了三个特色。第一,中国特色,展览通过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体现了体现中国的东方神韵和美学气质。第二,电影学院的特色,北京电影学院在70余年的积累中,形成了电影美术、动画美术、新媒体艺术三位一体的美术学科格局,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完整教学体系,尽管它与传统的美术教育学科存在差异,但对美术学科的发展具有特色化的推动作用。第三,策展特色,此次展览把“无界”的理念渗透在策展本身,打破了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用跨界的艺术成果助力新时代美术教育、美术学科的发展繁荣。

  在尹力看来,“无界”即看不到界限和边缘。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影像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无界”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如创作思维和艺术表达的转变等。此外,电影作为科技、工业、艺术的同时,此次展览还为观众展示了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背景、流程,在运用声光画实景交融的过程中,电影艺术也呈现出当代艺术的表征和实质,相信通过此次展览能够看到更多电影美术家、场景提供者、数字艺术的制作者能够屹立在当代艺术的学术前沿和创作前沿,开拓出没有边界的、融汇贯通的当代艺术。

  张晓凌认为,“此次展览用特有的空间和影像叙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和启示,即未来的当代艺术的影像化、空间化、科技化、信息化趋势。信息革命的兴起,新技术的挑战,某种意义上颠覆了原有的艺术存在方式,也为我们的提供了很多时代课题,尤其是艺术教学和学科建设也面临着后工业时代新技术的挑战。北京电影学院用新技术探索美术学科建设的新的可能性,用影像艺术、空间艺术重新定义美术这个概念。”

  此次展出的两个展览中,由周戭担任策展人的“当代电影空间艺术邀请展”,立足于国家电影文化发展战略,聚焦于科技发展与媒介融合大背景下的电影视觉艺术创作前沿问题,围绕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电影艺术领域的科技应用等问题探索未来电影空间建构的新范式。展览从当今电影产业结构与行业现状出发,邀请到中国目前具有前沿创新性、学术代表性的四部电影作品《八佰》《刺杀小说家》《流浪地球》《罗曼蒂克消亡史》及其艺术指导,打破传统电影美术的概念,以“空间艺术”的全新广阔视野对电影中的空间装置、数据影像及相关文献进行重构和再次创作,以实现对电影场景空间从再现到表征的转化和探索,进一步激发对“电影空间的新视觉形态”“传统文化在电影艺术中的现代性转化”和“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机制”等有关当代电影视觉创作等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由刘旭光担任策展人的“第五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是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第五次举办国际性新媒体艺术展,聚焦跨学科语境下新媒体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前沿,并将其置于媒介融合的时代洪流中进行重构和反思。展览将涵盖国内外高水平艺术院校师生、知名跨媒体艺术家、实验电影人以装置、影像、交互、算法等手法创作的多样艺术作品,以广阔的视野呈现数字时代当代艺术的新样态,探索未来视觉艺术的表现可能与视觉爆发点,并引发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性转化”“当代艺术如何重构时间与空间”“当代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等问题的探讨。

  展览策划方面,“这两个展览都特别注重展陈设计,尤其是作品之间的关系和场馆光效,每一处都做了精心的安排。作品选择也非常考究,‘当代电影空间艺术邀请展’选择的四部影片均在探讨一个人类共同的话题,即人在自然中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我们也希望通过展览让观者感受到电影艺术与实际情境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演员与实际情境的关系。”敖日力格在接受采访时说到。

  12月12—13日,“无界”学术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举办。论坛邀请到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当代视觉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中的关键和前沿问题展开论述与讨论。

  “无界”的主题是对当下视觉艺术多元杂糅现象的思考与回应,一方面对已发生的视觉艺术现象进行回顾与重塑,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为契机,激发出一种生产性的力量,探索当代视觉艺术创作和教育的多向度可能性。该系列学术活动既是顺应“新艺科”建设的需求,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也希冀以跨学科姿态,拓展学科发展新方向与未来电影、当代艺术创作新空间。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5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