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30 16:47:18
不久前,瑞安房地产旗下最大体量购物中心项目——瑞虹天地太阳宫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以“北上海生活力中心”为理念,太阳宫将开创一个集艺术、文化、自然、生活美学为一体的全维度共融性的都市生活场。
值此太阳宫开业的契机,为了让蓬勃商业能量与新潮艺术魅力完美碰撞,知名策展人刘钢带来了一场以《SUNIVERSE日心说》为主题的艺术展。本次展览邀请了国内外十余位知名艺术家,通过展陈设计和艺术品,用与太阳相关的元素串联起太阳宫整个空间,每一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心中的太阳形象,希望通过作品激发人们对太阳的丰富想象——太阳宫里每一位游客都可以自由徜徉在太阳带来的色彩世界里,感受太阳的力量和正能量。
在太阳宫主入口处,矗立着一个名为《太阳逗Funny Sun》的大型公共艺术雕塑,这个充满活力的装置由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家陆平原亲力打造。这座拟人化的彩色巧克力豆叠塔,以动感流淌的视觉效果,呼应了城市、人与商业空间的有机关联性。
对于“心中的太阳”,陆平原有着自己的理解,“太阳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永恒的命题,因为它象征着一种能量,象征万物向阳的本能,同时太阳也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跟其他天体之间有一种围绕,旋转的联动关系。这次的创作围绕着太阳、能量、生命等命题来展开。”
“最会讲故事的当代艺术家”陆平原
长期以来,陆平原一直在关注“物品拟人化”这个主题,也常被这样的事物吸引,这些各式各样,带有人类表情和生命特征的符号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他惊叹于人类的这种赋予物品生命的能力。这一次,陆平原选择了拟人化的八颗彩色巧克力豆形象,“巧克力豆是大家熟知的人工食品,它也时常被人们用拟人化的方式演绎和表现,我将一串各色的巧克力豆以雕塑的形式串联在一起,让它像都市信号一般竖立在这,也象征我们对‘生命’的崇拜,它像能量塔,带有当代的生命和能量信息。在《太阳逗》雕塑中,大红色的巧克力豆在最高点,其他颜色依次连接扎根在地面上,也映射整个太阳系持久不息的能量循环。” 《太阳逗Funny Sun》色彩遵循彩虹光谱系统,七彩的效果在表现太阳、温度、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贴合了年轻一代的潮玩审美趣味,更蕴含了对瑞虹收官之作一路长“虹”的美好愿景。
回忆起第一次来到太阳宫的情景,让陆平原印象最深刻的是瑞虹天地周围的几个项目名字都与宇宙和星系相关,“周围的建筑都是流线形态的,太阳宫就像中心一样处于能量的输出和循环的核心位置上,这让我体会到人类对聚集、社交、消费、活动的追求也是自然形态的一种。”
《太阳逗Funny Sun》是陆平原个人创作高度最高的单体雕塑作品,因此,相较于以往的艺术创作,于他而言,这次面临的是全新的挑战。“十米的高度,制作整个过程花了较长的时间。从造型设计到色彩选择再到落地朝向,都经过反复的调整和修改,最后在工厂中制作成不锈钢,再到拼接安装,我伴随这个‘生命’的诞生。”陆平原向我们解释道,“这也是我做过最高的一件公共雕塑作品,因为公共雕塑是面向公共空间,面向所有能看见它的人,这也和做一件完全展现个人对艺术理解的作品不同,虽然它来自个人感受,但它不仅仅和我个人有关。”这件作品带有表情、颜色,陆平原希望它像一个新时代的“生命曲线”,能让人感受到某种蜿蜒向上的生命力。
在陆平原看来,“故事”本事就是一种艺术的媒介,只是它相较于其他媒介更无形,它可以是一个大型纪念性建筑;可以是一段文本;可以是一个精神性的符号;也可以是某天看见的一句话。“故事的呈现形式有很多种类,这也是这个独特的媒介最吸引我的地方,我通过文本传达故事,也会从物的角度切入,探讨无形和有形的关系,但故事这种如流水般灵动的特性是最让我着迷的,它凝聚着关于万物的传说,能将物注入生命和灵魂。当《太阳逗Funny Sun》这件雕塑落成后,能像一个活的‘生命体’产生故事,展开一个个它与各式各样的人之间的故事。”
《星期六—花脸雪糕》
随着城市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意识的增强和认知的提升,艺术多元化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期待和认可。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脱离“白盒子”空间,选择在城市公共空间、商业空间里去创作艺术装置,去表达设计理念,让来来往往的人流在空间里偶遇惊喜,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趣味。在陆平原看来,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在创造“活”的艺术,它不应该被某一个具体“盒子”所定义,“正如今天我们看见博物馆中的一个独立陈列的雕塑,它曾经就有可能是与建筑和环境相互依存的;同样的,今天创造的艺术物品未来或许也会被陈列在博物馆里。”
当艺术作品在失去了“白盒子”的保护之后所面对的,是全开放的空间和无意识的人流,如何在这样的空间里保有话语权?如何让公共艺术真正“走”出去,去贴近大众?
《1984》,广州空港双年展,2019
陆平原认为,在美术馆与公共空间中欣赏艺术,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可预知”,“当人们前往美术馆看艺术作品,会先有一个预设,观众会根据美术馆的路线或是引导去欣赏和阅读作品,它相对线性,会有个‘自传式的剧本’。但公共艺术的观众是无法预知的,观众与艺术是一种‘偶遇’的状态,这种状态无形,却有有趣的地方,除了对作品的要求以外,它需要艺术家或策展人把整个城市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背景或是载体,来考虑人群活动和环境因素替代雕塑的‘底座’,城市历史和流动的传说替代挂画的‘墙面’,或是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需要艺术家们扩大原本的语境来创作。”
除此之外,在这种无序的、毫无计划的空间,在艺术家们创作的过程中,更需要把“人”的因素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因为,人们对于公共艺术装置的打卡和社交分享愈来愈趋之若鹜,“观众都希望看见‘我’和一件作品在一起,在打卡拍摄的影像中,‘我’比‘作品’要重要,哪怕只拍作品,也有‘我’的痕迹,这会拉近人和艺术之间的距离,让艺术与更多的人发生直接的关系,”陆平原说,“这是一件好事,是时代和科技给予创作者的新命题,因此,我们似乎也更要去仔细观看和研究那些不能快速被社交媒体化的艺术作品,去了解作品背后不能被图像化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艺术欣赏视角。”
谈及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陆平原告诉我们,“真正优秀的公共艺术,应该是属于时代并能超越时代的,它不轻易被观赏者的年龄和人群的属性所限制,我认为好的艺术家工作就像在用各种方式描绘他心目中的时代肖像。通过艺术家和城市发展者们的长期努力,可以更进一步的突破和改变艺术和人们之间的距离,真正让艺术文化社交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动
涵盖沙龙、晚宴、论坛、展览、品鉴会等形式
畅谈健康、消费、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趋势
致力于打造生活爱好者与创新者的跨界交流平台
见证中国新消费时代的美好生活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