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关于展览的展览: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时间:2021-9-24 14:50:24  来源:020艺术观察

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二回

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
 
展出时间:2021年9月10日—11月5日

展出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学城)1-2号展厅
 
展览总监:胡斌、陈晓阳

策 展  人:盛葳

展览统筹:何小特

展览执行:李铁军、侯俞伊

视觉设计:陈华辉

空间设计:杨义飞

典 藏 组:梁小延、梁小红、梁欣、林朝阳
 
展 务 组:何泉、黄兴彪、温萍萍、谢伟航

公 教 组:王秀媛、刘子瑗、余爽、杨柳

行 政 组:蔡灿、钟凌燕、杜倩盈
 
参展艺术家:陈望、丁正献、葛原(葛克俭)、古元、郭炎、贺鸣声、胡一川、黄永玉、计桂森、李寸松、李桦、力群、刘旷、刘仑、卢鸿基、陆田、罗清桢、戎戈、邵克萍、施展、石之琦、王麦杆、王琦、汪刃锋、王树艺、吴忠翰、夏子颐、辛易、徐甫堡、杨可扬、杨讷维、野夫、亦支、曾景初、章西厓、张漾兮、张一山、赵延年、郑霄、朱鸣岗

展览现场


前言

  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受学校委托策划“抗战时期木刻创作展”,与图书馆紧密合作,在特藏文献中爬梳出与新兴木刻有关的书籍和图像,其中便含有两套民国时期版画原作。经过细致考证,一批皆是现代版画会成员之作,大部分可见于其出版物《现代版画》《木刻界》等,是罕见的完整系统收藏。以这批作品作为支撑,我馆于当年策划了“白咬着黑——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会’馆藏作品展”,作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一回”开启了本馆在该学术领域的各项活动。

  特藏发掘中的另一批为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巡展之作,本次“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院藏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作品展”即依此联合校内外艺术史学者精心策划的专题研究展,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二回”。此批木刻作品大多带有完整的衬纸和展览标签,标签包括“抗战八年木刻展览”“第四届全国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流动展”“广东广雅中学”5类。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6-1949)主办。经初步研究,这批作品很可能是1948年秋季“第四届全国木刻展”在上海首展后,组合其他展览作品来粤巡展,因1949年上半年战事和上海解放而滞留广州至今的。在公立美术馆中关于“木协”作品的系统收藏非常欠缺,这批来源于不同巡展的原作,有相对的完整性,对我们研究新兴木刻运动在1945年至1949年的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展览现场


  抗战胜利以后,原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于1946年初迁至上海,并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该会在上海的活动一直持续至1949年,1949年全体会员集体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后,自动停止活动。作为此间全国木刻界的中枢机构,该会组织了“抗战八年木刻展”和第1—4届“全国木刻展”,展出的作品不仅首次大规模总结了8年来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与成就,并通过新创作的作品折射出1945-1949年中国过渡期的方方面面,譬如上海的社会和经济危机、木刻家赴光复后的台湾旅行创作、解放战争、人民艰难的生活和对新世界的希冀。与此同时,这些作品还在美国、英国、苏联、日本以及全国多个城市流动展出,而被广为人知。

  “时代之眼”(Period Eye)是艺术史家巴克桑达尔创造的一个概念,用于阐述一个时代中艺术家、公众、社会如何共同塑造一种艺术风格。从“时代之眼”的角度看,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所组织和展出的作品正显示出由抗战走向新中国之间这个过渡期艺术思想、主题和风格等方面的变迁。这种图像共识一方面源于木刻艺术与社会议题、人民大众、公共媒体之间天然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受惠于木刻自身的可复制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流动巡展的独特形式。因此,本展主题“移动的时代之眼”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大量巡展给不同城市和地区带来的视觉流动,从而使得左翼、革命的文化得以进一步宣传普及并得到广泛认同;二是木刻家的重新汇集,台湾光复、经济危机、内战爆发等新的事件,对革命与和平的期待等社会心理现象造就了全新的视觉生产。

展览现场


  本展将依循着“木协”巡展作品取向与工作架构,结合文献建立起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框架,既是我馆在新兴木刻研究专题的重要案例,同时也体现出美术馆学术主旨和研究的序列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所提供的资料和思考,能够让广大观众更深入地走进那段极具社会意义的创作和展览的原境,对于构成中国革命美术的基因和线索获得更多具体而微的认知,同时也给予当下的人们以重要的精神启示。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1年9月

第一单元 抗战木刻总检阅


“抗战八年木刻展”开展前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部分成员拜谒鲁迅墓,上海万国公墓,1946年9月17日。前排右起-余白墅、李桦、王麦秆、汪刃锋、陈烟桥、王树艺,后排右起-杨可扬、戎戈、史良黻、丁正献、章西厓、郑野夫、王琦、吴平、陈珂田、邵克萍(郑野夫之女郑子燕供图)


“抗战八年木刻展”现场1,1946年9月18日(郑野夫之女郑子燕供图)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会徽


 邵克萍 /《鲁迅先生》/ 套色木刻 / 1947年


胡一川 / 《挖壕沟》 / 套色木刻 /1939年


杨可扬 / 《武夷山下》 / 套色木刻 / 1944年


杨讷维 / 《灾童》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罗清桢 / 《汽笛响了》 / 黑白木刻 / 1937年

第二单元 十字路口的中国


伯恩斯摄影,民众在某米店排起长队购米,上海,1947-1949年


马克.考夫曼摄影,国民政府大量印制法币导致通货膨胀,上海,1945-1949年


野夫 / 《抢购风潮》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赵延年 / 《寂寞的马戏团》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杨讷维 / 《新闺怨》 / 黑白木刻 / 1947年


李桦 / 《怒潮组画之一:起来》 / 黑白木刻 / 1946年

第三单元 民间疾苦的呼喊


杰克.伯恩斯摄影,“反饥饿 反内战”游行的青年学生,上海,1947-1949年

杰克.伯恩斯摄影,内战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上海,1947-1949年

汪刃锋/ 《骡车》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陆田 / 《挑砖》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杨可扬 / 《埋葬》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邵克萍 / 《辛勤者的远景》 / 套色木刻 / 年代不详

辛易 / 《遗弃后》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第四单元 来自台湾的礼物

“光复”庆祝大会,台北公会堂,1945年

刘仑 / 《台湾高山族》 /  套色木刻 / 年代不详

朱鸣岗 / 《乡村五月闲人少》 / 套色木刻 / 年代不详

朱鸣岗 / 《台北小贩》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黄永玉 / 《台北的牛车》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黄永玉 / 《台湾的鹅户》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第五单元 现实生活的日常

哈里森.福尔曼摄影,刻报头,上海,1940s

卡尔.迈登斯摄影,瓦罐市场,1940-1949年

杨可扬 / 《庙会》 / 黑白木刻 / 1946年

沙丁 / 《水市》 / 黑白木刻 / 1946年

王麦杆 / 《卖笛子》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辛易 / 《灯下》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野夫 / 《纳福》 / 黑白木刻 / 1948年

第六单元 旧世界的新憧憬

哈里森.福尔曼摄影,书商悬挂毛主席肖像和工人阶级海报迎接上海解放,上海,1949年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上海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部分同仁在为迎接解放军入城绘制的毛泽东、朱德像前合影,1949年5月(朱宣咸之子朱澄供图)

辛易 / 《新建》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李寸松 / 《新年画门神1》 / 黑白木刻印于色纸 / 年代不详

李寸松 / 《新年画门神2》 / 黑白木刻印于色纸 / 年代不详

古元 / 《马锡五同志调解婚姻案》 / 黑白木刻 / 1944年

力群 / 《伐树》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郭炎 / 《护乡团进城的时候》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