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回望·守望——安徽中青年书画比较展

时间:2021-9-19 10:07:02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1/8)回望·守望——安徽中青年书画比较展


(2/8)王金泉 皖山秋眺 271cm×191cm 2020年


(3/8)韦斯琴 菊花 240cm×50cm 2020年


(4/8)何昊 钓万顷烟波 103cm×35cm 2020年


(5/8)季永 雪竹图136cm×40cm 2018年


(6/8)柯大林 秋实图 37cm×168cm 2020年


(7/8)宰贤文 千年古松 138cm×57cm 2019年


(8/8)王永敬 低头自写松山角 130cm×48cm 2020年

  展览名称:回望·守望——安徽中青年书画比较展

  展览时间:2021/09/23~2021/10/10

  展览地点:[安徽]-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与马鞍山路交叉口包公园东侧-(亚明艺术馆)

  主办单位:亚明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王金泉、韦斯琴、何昊、季永、柯大林、宰贤文、王永敬、杨和平、张松、张此潜、周建祥、赵规划

  指导单位: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悟园论坛——经典范本与传统模式

  论坛时间:2021年9月23日下午3:00

  在亚明艺术馆即将迎来建馆20周年之际,为重拾书画艺术的精神传统,助力安徽艺术事业的发展,铭刻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和精神力量,由合肥市文联指导,亚明艺术馆策划和主办的“回望·守望——安徽中青年书画比较展”将于9月23日下午在亚明艺术馆启幕。

  展览推出的12位书画家——王金泉、韦斯琴、何昊、季永、柯大林、宰贤文、王永敬、杨和平、张松、张此潜、周建祥、赵规划,数十年专注于书画的创作和研究,多有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的经历,堪称安徽中青年书画创作的中坚力量。12位书画家,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个体的作品呈现20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20年代的艺术思潮、价值观念,他们笔下的笔墨造型与艺术形象,并非仅仅具有个人化的单纯象征性,而是在泛艺术和大文化中构建的一种互相关联、互为表里的精神意蕴。他们的创作感性而真切,理性而富有艺术感染力,将会有效地放大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功用,进而增强美育的社会效能,增强艺术家的发展后劲、提升公众的审美水准。

  “回望·守望”展作为亚明艺术馆建馆2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倡导书画兼修、艺道并进,重拾诗意传统的美术展览,有效地展示了美术馆的学理,以及对当代书画艺术创作、研究、教育传播的思考。基于展览的“悟园论坛——经典范本与传统模式”将在展览启幕的同日下午举办。收录全部展出作品、艺术家简历和相关文献的《回望·守望——安徽中青年书画比较展作品集》将同步推出。


序一

从书画兼修到艺道并进

(节选)

  这次展览的重要亮点是“书画比较”。活跃于当今艺坛的书画家,虽不乏书画兼修者,但多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许多人常常主攻甚至只攻一项,或以书见长,或以画名世。“回望·守望”展览,选择12位知名中青年书画家,不仅陈列擅书者的书法佳作,也展示他们的国画作品;对于擅画者也一样,在展陈他们精彩画作的同时,又呈示他们的书法创作。这既让我们了解和领略这批书画家多方面的修养和才华、特点和优长,也鲜明亮出一种导向和态度,即提倡书画家继承中国文人画传统,书画双修或诗书画印兼修,全面增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

  纵观当今艺坛,一些中青年书画家摸爬滚打一些年头后,似乎不少人由原来尊崇钻研法度和规矩,转而认同和推崇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美学主张,创作时往往不计工拙,不计较小处的瑕疵,而注重以雄放不羁之笔调、率意自然之状态,表达自己所思所感或曰心中逸气。不过在艺术上,枯硬并非意味雄强,重涩也并非表示有力,粗野与率性远非同调,丑拙与精美及典雅相拮抗。如何在整个中国美术史和审美观念的演进历程中,看待和把握傅山“四宁四毋”提出的目的、真髓及合理价值,既体现书画家对艺术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也与书画家对艺术美的领悟力和天性趣味的不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次展览给人印象深刻者,还在于策展人的用心和精心,尽力挖掘和拓展内涵,使展览具有多重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将艺术家的书与画并举展览及对综合素质的提倡等,还表现在将每位书画家的简历、历年入展和获奖情况,以及书画家自己谈艺论道或别人的评论文章等,一并精编呈现于展览之中。这使展览在陈列展示精品佳作的同时,还让人们了解到书画家的艺术旅程及探索成就,美学观念及艺术特色等多方面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回望·守望”可说是一个倡导书画兼修和艺道并进的展览,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观赏性,又具相当的资料价值和学术性,堪称是一次艺术性和探索性结合的美术展览。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钱念孙

  

序二

诗意的回归

(节选)

  12位作者无一例外地以富有差异性的书画作品阐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和表达,作品蕴含了他们的艺术情思,达到了或基本达到了“风格即人”的境界。

  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12位作者的艺术现状是我所“关注”的重点,他们的工作、生活也是我极愿意去“了解”的。这种由“关注”而“了解”的“爱屋及乌”,是不是也可以朝他们知音的方向上继续呢?

  诗的精粹在文本的字、词、句以外,能够用艺术理论逻辑语言解说的,并不是诗意的全部之所在,“诗意”更要靠欣赏者和接受者用“诗心”去领会那非语词的、甚至兜圈子的境界。诗如此,绝妙的书法、中国画亦此如此。

  书画的欣赏者和接受者可粗分为三个类型:社会公众、书画家、书画艺术的研究者和批评家,后两种类型的欣赏者和接受者界线的模糊、身份的兼有,会使同一件书画作品的欣赏、批评得到不同角度的解读。书画艺术创作、欣赏和批评,在作品的诗性与非诗性,作品思想与艺术的精粗、雅俗、文野、高低和深浅等方面有高度的统一性。艺术创作需要精细的辨别力,艺术欣赏和批评需要宽泛的接受力、容纳力和解析力。“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一句诗式的表述串起了创作过程与批评过程的关联。

  12位艺术家及其创作现状及水平已有了专家学者对他们进行深度把脉和肯定,感性而真切的用辞、理性而透彻的辨析,将会有效地放大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社会功用,渐而增强美育的社会效能,使得在增强艺术家的发展后劲、提升公众的审美水准方面,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那种把艺术批评变成削足适履、穿凿附会、隔靴搔痒式的喃喃自语或文字堆砌、无底线的赞美讴歌和无原则的人身攻击,已丧失了艺术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素,背离了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根本方向。文艺批评作为一项特殊的学术研究工作,就是用客观的眼光追寻、发现客观的艺术美的存在和缺陷,就是追求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塑造艺术主体形象的主观性和个体化认识。因此,有创作背景和实践积淀的批评家所撰写的评论文章,会在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显现突出的价值。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朱弦慢促相思调,不是知音不与谈”,12位艺术家以墨与彩、线与面奏响安徽书画的华美篇章,他们期待着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了解,去品味他们的艺术作品,体悟蕴藏在画面中的味外之味、韵外之致。

——亚明艺术馆馆长何昊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