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10 10:28:16 来源:中国艺术报
美术馆-2(油画) 任哲
闫振强的中国画《临桥溪流》物象浑厚滋润,意在传达充实、丰富之美;程阳阳的中国画《桃源图》深植传统,得清旷之致与厚朴之象;韩劲松的书法取法古人碑帖,兼收并蓄唐宋法意,追求简劲天真之致;杨婧的陶艺作品《泫》以单纯精炼的造型和温润细腻的釉色,探索“器”的无限之“道”;张贺的紫砂壶作品《圆融》则追求宫廷紫砂器雅、秀、精、巧的美学特征;李军的雕塑《听·说》以写意手法表现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人物的精神;董斯媛的摄影《漫步》将客观物象结合个人感受,呈现个体意象;而对创作油画《美梦》的李浩然而言,绘画是一种私域表达,用来平衡内心的波动……这些创作者的作品,于8月2日至14日共同呈现在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举办的“美的伙伴——中国美术馆同仁美术作品展”中;而更特殊的一点是,除了作为艺术创作者,他们还有另一层身份:中国美术馆同仁。他们既是公共文化事业的践行者,也是艺术创作领域的筑梦人。他们在日常的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公共教育推广之余,借由艺术创作释放着正向的能量,从而为学术工作予以良好补充。
作为一个美术馆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任哲的油画《美术馆》系列创作已逾10年,最初这一系列的灵感来源于他在美术馆的相关工作,“为什么美术馆空间会吸引人?它的陈列、文献、光线特别是艺术品,会共同营造一种氛围,能够让观者静下来,沉浸其中”。在国内外各大美术馆的参观经历,借助现场记录灵感的草图和带给他整体感受的照片,任哲在日常工作中寻找到了创作灵感的新视点,他的作品于是基于对空间的观看和研究,着迷于“画中画”的再探索,在观看艺术品的视觉变化中,开启了自己的“画意” ,呈现出了一种观看中的再观看。而张天意的《雕塑——圆1,圆2,方2》三件雕塑,展现的是他对雕塑最基本的语言——形态、空间、材料的研究与探索:“在创作这些雕塑时,我使用了多种材料:石膏、不锈钢、特殊的涂料——在弱光环境中它能消解材料,让雕塑成为剪影”,从自己的视角展现从具象创作到抽象创造的经历,以及从主题性明确的书写到个人情绪抒发的个人心路。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王雪峰认为,绘画是精神的外化,是思想、学养、境界的一种可见形式,通过它便能感知艺术家内心所感所悟。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次作品展,便很好地证明了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家是全心全意献身于美术事业的。”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在观看展览后表示。为持续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创建多元类型的中俄文化与艺术交流平台,“美的伙伴——中国美术馆同仁美术作品展”不但邀请了中国美术馆人创作的31件不同视觉艺术门类的作品,同时还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俄罗斯艺术家瓦连金·西多罗夫的油画《春天在山上》、安德烈·卡瓦利丘克的雕塑《40年代的石油工作者》两件经典作品。俄罗斯文化中心自2010年9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俄中两国人文交流工作,不仅让中国友人对俄罗斯丰富的艺术、传统文化等各领域的最新成就有了深入的了解,还竭尽所能推广俄语和俄罗斯文学,促进俄中友城建立,扩大俄中民间组织合作,增进两国青年的交流,成为中国友人和在华俄罗斯侨民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看来,中国美术馆致力于为艺术家提供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平台,与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出,是一种文化对话。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通过举办展览、聘请国际顾问、签订合作意向书等方式,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及许多当地艺术机构建立了友好而持续的伙伴关系,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