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14 11:52:50
2021年7月10日,由远洋集团、远洋·蔚蓝海岸主办,远洋新丝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因热爱相遇——2021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在北戴河新区远洋·蔚蓝海岸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艺术界知名学者王端廷、杨卫、王春辰、段君、杜曦云担任艺术顾问,邀请知名艺术家陈金庆、陈灵平、黄玉龙、密博、谢艾格、张勇&杨倩、韦冬、万朵云、许倬尔、MEOWMEOWLAND IP参展,致力于探讨海岸艺术生活与城市文化更新,开启公共艺术实践新篇章。
开幕论坛现场
开幕嘉宾合影
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用艺术链接大众,重塑海洋艺术生活
远洋集团北京开发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晓岩在致辞中讲到:“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这里的美,它需要更大的能量;还有我们日常生活太琐碎了,被分割成无数的碎片,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去过一种诗意的生活,而这里离北京很近,有2.8公里海滩,整个小镇有近三平方公里,我们想把这里做成生活中特别美好的地方,或者日常生活中无法触及的地方,创造一个桃花源。”
远洋集团北京开发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晓岩
他还谈到,在此次活动之前,已经在新丝路天空之境美术馆做了一些当代艺术展览,在这一过程中,支持了一批新人艺术家,做了几届也产生了一些影响,而当下,人们对于审美和品质生活的去求越来越强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举办了此次大地艺术季,用艺术链接大众,重塑城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的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表达和力量。
同时,他还表示,艺术季的主题“因热爱相遇”,核心关键词是“爱”,我们的生活中太缺乏此类词汇,所以我们因热爱而相聚,因热爱而艺术。让公众参与到艺术本身,与艺术形成共鸣,同时也希望这里,将来成为北京大的艺术圈层中重要一环,成为新的艺术基地。
远洋新丝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大波
远洋新丝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大波讲到:“远洋集团开发的蔚蓝海岸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它已经具备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和立体多元的生活系统,更加细分的‘森域’与‘海域’,勾勒出一个宜居社区的辽阔的海岸生态和疗愈的生活环境,也为当代艺术家的创造和交流提供了丰沛的文化母题和创造空间,从而激活更多的话题及语境,以公共艺术作品为星星之火,点亮蔚蓝海岸艺术与自然之光。”
“因热爱相遇——2021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以远洋蔚蓝海岸社区作一个沿海文化特性研究样本,社区中穿行的户外雕塑装置作品不仅是点缀小景,也是贯穿社区场景的灵魂主线,用艺术构建一个完整的场域叙事空间;同时作为“第三层次”的空间散点环境,户外雕塑装置作品作为远洋蔚蓝海岸社区的视觉滞留点,为观众和游客提供视觉的深度与体验的广度,营造出整个远洋蔚蓝海岸的情感牵萦与身体粘度。
“本次大地艺术季我们将因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而在此相遇,畅想着这个沿海社区未来的人文气质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创意与诗意也将在此以情置景,让远洋蔚蓝海岸的智慧与文脉在未来不断延伸。”张大波说。
展览场域:从社区到海滩,建构公共艺术新方式
此次大地艺术季的作品星罗分布在远洋蔚蓝海岸的社区、公园以及海岸边,想要看完作品的全貌,需要穿梭在城市的不同空间之中,这正是公共艺术的魅力所在,就是互动性、参与性,而海岸又为共公共艺术的展示,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和环境,拓宽了公共艺术创作和展示的实践路径。
《苹果派 绿》谢艾格 60×130×210cm 玻璃钢 2009
比如艺术家谢艾格创作的《苹果派》位于社区主干道之中,作品虽然在作品形象上看来,是以苹果作为雕塑底座,以近乎臃肿的人物的各式表情、姿势来表现的,表现出人物的憨厚、朴素的情感。但是这里,谢艾格的雕塑作品以“苹果派”命名,苹果作为这整个系列雕塑中的一部分,或许有他对于文化的一个理解。“苹果派”是西方流传过来的名词,在西方苹果派虽然有各式各样的苹果派,但它是和热狗一样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象征,当然它也代表着流行。在谢艾格的《苹果派》的雕塑中,中国式的人物、西方文化中的美国派的相结合,到最后这样的所谓美国派,是怎样的美国派呢,这其实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的问题,抑或是仅仅拿来主义的问题吗?《苹果派》虽然在欣赏者看来,其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有不同,但很明显一点是表现出一件事物的接受与接收者的关系问题,而这接收过程中,其实恰恰改变着原有名词的概念、定义。
《人之初系列之自在》陈金庆 240×218×178cm
(局部)《人之初系列之自在》陈金庆 240×218×178cm 玻璃钢 2016
陈金庆作品《人之初系列之自在》位于海岸沙滩之中,是关于“人之初”,人们讨论最多的是“性本善”或者“性本恶”,但在艺术家陈金庆眼里,婴孩是柔软而敏感的,脆弱却包含着无限可能性的。“人之初”之心纤尘不染,随时准备着向这个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敞开,等待着这个世界在其纯净的心灵土壤上播下美好的种子,就算经历命运的风霜,也能坚韧地绽放出不辜负春光的芬芳。
《待那春暖花开时》陈灵平 320×300×300cm 玻璃钢 2015
(局部)《待那春暖花开时》陈灵平 320×300×300cm 玻璃钢 2015
陈灵平作品《待那春暖花开时》位于湿地公园,带着“托物言志”的情感寄托,是艺术家陈灵平的人生阶段(步入爱情婚姻阶段)的象征,两匹马儿相互依偎,缠绵在一起,相爱相知,浪漫美好的气息从中悄然释放。各自头顶生长出的桃花枝又好比两人的情感神经的交织融合,迸发出象征着对未来共同的美好向往,理想美梦都能想花儿一样灿烂绽放……
《天地》黄玉龙 300×150×150cm 铜 2016
《天地》黄玉龙 300×150×150cm 铜 2016
黄玉龙有三件作品参展,分别位于海岸沙滩的入口和沙滩之中,其中作品《天地》动态源于释迦摩尼的动作,意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当然,这是后来神化了的产物,而老子也有这样的手势意思是“处下方能居上”。我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东方土地,文化深厚,在现代生活的环境下始终不忘初心,虽然我们披着国际化的外衣可我们的内心始终是一颗中国心,东方文化的传承人,所以这件雕塑《天地》会让观者感受认识到在当下这个信息交流无比发达的社会环境中自己的位置。
《Back》黄玉龙 200×200×80cm 铜 2015
《Back》表达的是一种父亲与孩子互相凝望的温馨情感,艺术家黄玉龙把个人全部的情感都注入到穿卫衣的人物上,为了作品的气质不受到更多信息的影响,他把人物面部减去了,由连衣的帽子把人物补充完整,这件衣服成了他所雕塑的人物本身,他用人物的动作来暗示一种状态,以及人物本身所表达的一种力量。
《ON MY WAY》黄玉龙 300×300×100 cm 铜 2015
《ON MY WAY》这件作品是艺术家黄玉龙塑造的一个穿帽衫的半人马神话形象,虚空的帽衫对于艺术家及其创作,已然成为他们永不褪落的第二层皮肤。黄玉龙热衷于利用东西方的习俗、哲学和意识形态,粉碎其结构和逻辑,形成一个无法区分的新集成,是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也是一个新的文化和社会范式。
《e拉罐》密博 200×150×150cm 不锈钢 2019
密博《e拉罐》也位于海滩之中,密博以现代化的雕塑技法表现社会现实,通过种种原创的造型,形成象征式的挪用与调侃,在夸张、荒诞、幽默并带有超现实意味的创作中,他让不同的思想价值在撕裂与矛盾中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辩证的、二元对立的方式去体现他的哲思性。破坏与成全、保守与开放、决绝与接受、戕人与戕己、断尾与求生,形成一系列悖论关系,在矛盾中相互抵制,在冲突中相互制约。
《松松&QIAN PROJECT》 张勇&杨倩 200×200×310cm 玻璃钢纽扣等综合材料 2018
杨倩作品《松松&QIAN PROJECT》位于海滩边上,“松松的世界”是由艺术家张勇发起的一项公益性艺术活动,以 “1+1”的联合创作方式呈现一件完整艺术品。这次与艺术家杨倩合作“松松&QIAN PROJECT”创作出系列作品。作品以泰迪为原型,身体全部附着五彩斑斓的纽扣珠片,视觉效果突出,着重宣传关注自然和环境的主题,流浪动物也应该有美丽的生命,提倡领养代替购买。
《The Door》万朵云 320×220×50cm 金属 2019
万朵云《The Door》位于湿地公园,作品就像是一扇在真实与虚妄中来回切换的大门,也透过镂空的金属装置打造了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以“手”为主体,将太阳、月亮、水滴等元素作平面化、抽象化地处理,自由且抒情地组合在一起,看似单薄却又极具延伸性,使原本以“稳固性”“体量感”为固有印象的雕塑有了新的面貌。
《色彩时间3.分解》许倬尔 D300cm (主体)100×60×40cm(底座) 综合材料 2019
许倬尔的《色彩时间3.分解》装置艺术作品也位于湿地公园,利用金属、热感材料、LED灯、烟雾机等这些超出常规概念的艺术媒介,制造出了一种偏离日常视觉经验的剧场感效果,为户外的夜晚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动感。中空的金属圆环,随风而动的袅袅雾气与迷幻的彩色灯光,仿佛一个分解着时空与色彩的黑洞,随着阵阵海风而变幻着形状,向观者发出“观看”的邀请。在这里,以往的视觉经验业已失效,唯有依靠最直观的体验,日夜轮回,海风往复之间,感受这片“新生”的风景的变幻莫测。
《万里扶摇——海洋环保艺术装置》 韦冬 800×250×500cm 不锈钢喷漆 2021
韦冬《万里扶摇——海洋环保艺术装置》位于海滩,所表现的是《庄子逍遥游》中描述鲲化身为鹏时所描写的场景:浊浪排空,惊涛拍岸,巨鲸翻腾着跃出水面,将要化身为大鹏的瞬间,“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此外,鲸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生命,美丽而又壮阔,它们有着跟人类非常接近的大脑,极为聪明和有着丰富的感情,和人类拥有社会生活,热爱家庭和亲朋。近年来,塑料垃圾已经成为污染海洋的头号“杀手”,这件装置作品旨在让人们关注海洋中数量巨大的塑料废弃物等海洋垃圾坏境问题,同时唤醒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醒人们对生态、环保、可持续的深度思考。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可以与这件作品进行塑料瓶回收互动,让游客们在忧心环境问题的同时也能感受得到参与环保的快乐。
《MEOWMEOWLAND IP 橘座系列》 200×160×190cm 玻璃钢 2021
《MEOWMEOWLAND IP 橘座系列》 200×160×190cm 玻璃钢 2021
《MEOWMEOWLAND IP 橘座系列》 200×160×190cm 玻璃钢 2021
MEOWMEOWLAND IP 橘座系列分别矗立在社区和海滩之中,作品以猫叫声的拼音首字母“M”为设计灵感,创作出一只软萌毒舌、温柔治愈的猫咪明星——橘座。色彩丰富的大猫雕塑,还原了猫咪眼中的瑰丽世界,展现猫咪内心的活力向上、积极多彩。“ 猫界杠把子 ”橘座带来人与猫之间的日常、羁绊与陪伴,是一组超治愈的卡通艺术作品。
艺术论坛: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未来发展
论坛现场
此次大地艺术季还举办了艺术论坛,围绕《海岸艺术生活与城市文化更新》主题展开,来自艺术领域的批评家、参展艺术家以及媒体人畅所欲言,为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艺术评论家,西方美术史研究学者 王端廷:
近几年艺术的生态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公共艺术热,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艺术乡建与城市文化升级,这次的大地艺术季属于后者,这都是公共意识的建构。
当下,艺术已经开始广泛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具体到海洋艺术生活,我们作为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文明,与海洋文化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偏向理性,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与大海有关,而我们更多是与四季变换,自然有关,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虽然我们也有很长的海岸线,但一直处在被隔绝的状态,今天我们再谈海洋文化,需要从观念上、具体的艺术创作上一步一步的去做。
此次展览,作品非常的多元,但能够对海洋文化有更多的思考就更好,相信未来会越来越成熟。当然,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世界观念更新,出现的一些新的艺术现场和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 杨卫:
6月16号,刚在大连参加一个与海洋有关的活动,举办的场地就叫海上美术馆,近些年也陆续参加了一些与海洋有关的艺术活动,与北京这些地方做展览不同,都是在闹市区,人群非常密集,这些地方做的项目,与海洋有关,但往往在度假区或者人口不那么密集的地方,有很强的季节性,属于一种候鸟性场域,与我们在中心城市做展览会很不一样。
所以,在活动举办的时候,定位要非常的清晰,针对的人群是什么;此外,还可以针对众多艺术院校设置奖项,邀请艺术家们来进行驻地创作;针对旅游的人们设置艺术博览会,解决艺术家们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
美术史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王春辰:
这里离北京很近,所以要充分的利用好这里的区位优势,当下,利用艺术进行文化升级的例子很多,各个地方都在做,比如央美在青岛有校区,未来在成都也要开设校区,大家都有这样的意识,关键是如何调配资源,持久的做下去。
我们可以看到,展览的区域非常的大,显然不是做几次就能将整体布局做好的,并且每次的展览的举办都要考虑到对后面展览举办的影响,甚至是每年的预算都要做出来,艺术是要有积淀的,我们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也很多,但不是直接接用照搬过来就行的,要突出我们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博士 段君:
著名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包裹帝国大厦的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从工作室直接拿过来放在这里,而是要挖掘大地艺术界或者大地艺术之间的内涵,在这里,大地不再作为一种自然的环境,也不再作为一种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应该把它形成一个当代场域的概念,是一个包括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等较量的场地,就像克里斯托的创作,艺术家们可以挑战更大的难度,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这样作品的内涵有了,社会热点也有了。
渤海是一个往内辐射的概念,与东海、南海向外辐射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挖掘海洋文化的辐射,比如今天全球化文明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我们要有更大的提倡。做流量是很容易的,关键是如何做好内容。
艺术策展人 杜曦云:
当代艺术就像水一样,原来是流向国际,而现在是回流,尤其是公共艺术领域,这些年变化太大了,三年五年又是一个全新的面貌,这时候出现的是全新的观念、方法;同时,当下进入富裕社会,人群也越来越细分,审美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包括审美的趣味,青年人变成艺术消费的主体,这个时候如果能有总体规划,量身定制,创造性想法构思加入,是非常的重要的,因为公众的消费,艺术需求越来越刁钻,所以作品还要不要是一个静态的雕塑,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商榷的。
左起:艺术家谢艾格 艺术家密博 艺术家杨倩 新浪雕塑主编李杨雷
艺术家谢艾格:
此次活动的主题“因热爱相遇”,我特别感动,为爱相遇,跟心有关系,爱是用心的,海洋是水,水代表情感,情感也来自于心,今天坐在这里,头顶一片蓝天,脚踩着大地,作为艺术家,是挺幸福的一件事情。这次只是小小的一个起点,相信未来肯定会越飞越高。
艺术家陈金庆:
举例博伊斯,当年种了7000棵橡树,发动所有市民参与,是一个长期的艺术项目,同时还与保护环境有关,是对美好愿望的表达,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雕塑,这是我们所需要的,艺术能够参与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我们应该把散点的艺术发展成为一个系统,或者是长远的艺术项目,依托于社区或者城市文化,不断的进行挖掘和深入。
左起:雅昌艺术网雕塑频道主编陈耀杰 艺术家陈灵平 艺术家黄玉龙
艺术家黄玉龙:
当下,美术馆越来越多,承载作品的机构以及艺术家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从事艺术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对于公共艺术,希望能够强调其参与性与互动性,还有就是公共空间的合理性,至少不能影响或者破环其所处的环境,当然,如果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进行创作,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作品也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可以是光线、声音等等。
艺术家密博:
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使得社会处在深刻的转型期,而这也带来了一是意识形态的撞边,以及艺术观念的革新,比如以往的建筑规划更多的是从面到点,现在这些点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给城市规划者或者文化建设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考,之前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点缀,而当下,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甚至是规划者,不管是对艺术家还是相关从业者都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艺术家杨倩:
我参与过越后妻有后,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在地创作,必须要学习当地的文化,甚至是像垃圾收纳这样的都要学习,而创作材料,艺术家只能携带20%,剩下的80%都要从当地选择,所以作品会与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有很高的契合度,这次来到远洋蔚蓝海岸,环境非常的好,也非常适合大地艺术的创作展示,未来能够驻地创作,作品能够有更多的互动性就更好了,这是一个开始,期待第二次的相遇。
《艺术市场》副主编 武文龙:
文化艺术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从狭隘的行业业态来说,近些年国内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的低潮期和瓶颈期,正是像远洋集团这样的企业,对文化艺术的支持,对国内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从更宏观的社会效益层面,此次大地艺术季活动的长周期举办,对在此生活或来此游玩的社会大众起到了很好的美育作用。
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共享空间而言,随着人们对都市生活公共空间环境宜居性、内涵丰富性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城市公共空间在共享性、内容丰富性等方面不断升级。显然,艺术介入是打造公共空间内涵深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艺术介入的深入性,公共艺术作品应该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环境产生较好的呼应;同时,还要注重作品的互动性,纯粹精英层面的学术性作品不一定适合公共场域环境,应该考虑到当地大多数审美主体受众品位和趣味,让大众具有参与感,相信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也一定是可以做到雅俗共赏的;另外,还要注重项目的持续性,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形成影响就一定是持久的,所以只有持续的合理规划、计划,有步骤的不断深入运作,必然能形成文化品牌,并会产生深远影响。
雅昌艺术网雕塑频道主编 陈耀杰:
近年来公共艺术活动很多,从中心城市广场、商场等公共空间不断的向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乡村下沉,一方面改变了艺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现状,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艺术创作和展示的方式、方法。但众多活动中,很少涉及到海洋主题的,尤其是以“大地艺术”为主题的,可以说“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在国内是首次,某种程度上开创了公共艺术创作、展示的全新的阶段和平台。
此次活动的主题“因热爱而相遇”,这又联想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岸雕塑节“澳大利亚邦迪海岸雕塑节”,这个国际型雕塑展示平台,举办的初衷是为了人们能够享受生活;另外一个国际上重要的公共艺术平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举办的初衷则是为了已经凋敝的乡村,里面的老奶奶能够重新笑起来;而此次活动的主题则是“爱”,其实这些活动的初衷都很简单,就是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对待生活,对待我们自己,回到人们最美好的事物上,从这个角度来说,“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已经具备了成为国际性公共艺术平台的基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下去,因为像“澳大利亚邦迪海岸雕塑节”已经具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也具有十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如此,对“远洋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的未来也充满信心和期待。
雕塑频道主编 李杨雷:
公共艺术活动,作品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海边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活动的举办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现场可以看待很多的小孩,这些作品放置在这里,相信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当然,展出的作品虽然数量上还稍显单薄,但相信未来会逐渐的丰富起来;还有就是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让公众更有参与感和体验性。
《绝对艺术》主编 丁晓洁:
不管是展览还是艺术项目,大家最终会记住的还是艺术家,所以艺术家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做什么,对于艺术家的培养和扶持始终是第一位的。
远洋新丝路展览部负责人李超在最后总结中讲到:感谢远洋蔚蓝海岸和远洋新丝路的各级领导支持下,以及蔚蓝海岸同事们的配合,展览团队圆满完成了雕塑作品的布展、论坛的组织、嘉宾的接待。
远洋新丝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大波在森屿艺术示范区开放暨大地艺术季启幕盛典现场致辞
远洋蔚蓝海岸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既激励当代实验艺术,又链接传统和当代,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美育工作,范迪安院长也提出了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概念区分,社会美育主要依靠文化艺术资源的引进与艺术场馆的建设。在未来,艺术一定可以为远洋蔚蓝海岸开拓更好的生活模式,也会从艺术角度影响到建筑、家居美学等,更能在泛文化背景下升华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精神愉悦感。
据悉,蔚蓝海岸森屿艺术示范区也在当日隆重开放。本届蔚蓝海岸大地艺术季将持续展出至2022年1月10日。
责编:武文龙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