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集藏信息> 正文

党的伟大关怀:人民币上读少数民族文字

时间:2021-6-3 13:26:45  来源:收藏快报 孟祥生/河北邯郸

图1 人民币伍仟圆 蒙古包(浅绿、深绿、黑色),发行时间:1951年5月17日,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票幅尺寸:140×75毫米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等在我国都属少数民族范列。

图2 人民币壹万圆 牧马(茶红、淡紫色),发行时间:1951年5月17日,停用时间:1955年4月1日,票幅尺寸:140×75毫米

 

图3 人民币伍佰圆 瞻德城(绛紫红、浅蓝、黑色),发行时间:1951年10月1日,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票幅尺寸:134×70毫米

 

图4 人民币壹仟圆 马饮水(深绿、浅蓝、黑色),发行时间:1951年10月1日,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票幅尺寸:134×70毫米

图5 伍圆五星水印版 各族人民大团结(深棕色),发行时间:1962年4月20日,停用时间:1983年12月1日,票幅尺寸:165×75毫米

图6 人民币枣红壹角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枣、橘红色、蓝绿色),发行时间:1962年4月20日,停用时间:1971年11月20日,票幅尺寸:114×52毫米

图7 80版人民币伍拾圆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棕绿色),发行时间:1987年4月27日,停用时间:仍在流通,票幅尺寸:160×77毫米

图8 99版人民币伍拾圆 毛泽东头像(绿色),发行时间:2001年9月1日,停用时间:仍在流通,票幅尺寸:150×70毫米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到目前为止共发行了五套,由于其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国家在发行的人民币上除采用汉字外,也曾使用民族的头像,并先后采用过蒙、维、藏、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当时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初期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票面文字以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为主。1951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5000元蒙古包券(图1)和10000元牧马券(图2),这两张票券的背面花符上分别印制蒙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这是少数民族文字首次出现在人民币上。

  随后,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500元瞻德城券(图3)、1000元马饮水券(图4)、5000元牧羊券、10000元骆驼队券4张票券背面花符上都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这些票券上的少数民族文字印制位置固定一致,规格对称统一。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按照中央的要求,这套人民币要体现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要好看、好认、好算、好使,图案完整精致、让全国各族人民印象深刻。在此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字第一次完整出现在第二套人民币上。除汉字以外,第二套人民币以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法定通用地区性文字为依据,使用了蒙文、藏文、维文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额,相关图案则是周令钊等人设计的,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突破了原来英美式图案和技术。各票券设计、印制格局完全一致,其位置均在票券背面大花符中央浅淡的底纹部位,三种少数民族文字与汉字行名、面值有机布局,上下左右错落有序,对称和谐,上为汉文,下为蒙文,左为维文,右为藏文,艺术效果极佳。

  今天看来,将少数民族文字印在货币上,在世界货币上是罕见的,这正是中国货币区别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最大特点,也是其珍贵价值所在。这套人民币中,5元、10元券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为题材,分别反映了各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的主题。其中,5元券主景“民族大团结”,原设计稿是群像中有人高举毛主席的画像,周恩来总理在审样稿时鉴于主席不同意在人民币上用他的画像,建议换成两幅语录牌,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图5)。参加二版币设计的主创人员罗工柳后来又参加了第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罗工柳也因此被誉为“为人民共和国设计名片的人”。

  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版)、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都沿用第二套人民币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四种文字,并随着文字改革和发展,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文和国家颁布推行的汉语拼音文字。在第三套人民币中,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1960年版枣红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角券,票券左侧花符正中首次出现4种少数民族文字,由上至下分6行排列,依次为蒙文、藏文、维文、壮文,其中藏文、维文各占两行位置,内容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和面值,镶嵌在由两个正方形重叠组合的八角图形内,犹如悬挂的红灯笼,很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图6)。正是从这张票券起,人民币纸币上采用蒙、藏、维、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另外两种1962年版1角券及2角、5角券,其中少数民族文字排列与上述枣红色1角券相同,但其位置均改在票券背面右侧国徽图案之下,在底纹衬托下与国徽交相映衬,文字效果格外醒目。而1元、2元、5元、10元4种主币,其4种少数民族文字均设计在票券正面左上角花团部位,与花团明暗相衬,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民族大团结”的10元币,它是第三套人民币的代表,图案采用反平凸版多色接线印钞技术,为中国独创。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主题图案换作少数民族人像,这些钱币上的人物绘画,均出自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侯一民之手。在第四套人民币中,4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排列又有新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1、2、5角券和1、2、5、10元券均印在票券背面,由左至右横向按蒙、藏、维、壮文字顺序一线排列,其中1、2、5角券的4种文字设在整幅图案之下,与全部图案等长,成为整个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1、2、5、10元券的4种少数民族文字则移到图案下边深色边框之内,有隐含效果。二是50、100元券的4种少数民族文字竖向4行排列,印在票券背面右下角花团部位,与花团互为衬托,艺术效果突出(图7)。壹角正面是高山族和满族男子头像。贰角正面是布依和朝鲜族妇女头像。布依族人口28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朝鲜族人口18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伍角正面是苗族和壮族妇女头像。壹圆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贰圆正面是维族和彝族妇女头像。伍圆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头像。拾圆正面是汉族和蒙族男子头像。另外,在第四套人民币币背下方中央,按蒙、藏、维、壮的顺序分别印制了“中国人民银行”四种少数民族的文字。

  第五套人民币(图8)使用的民族文字基本沿用第四套人民币的文字,其中壮文、维文与第四套人民币不同,这是民族文字改革的结果。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设计更趋合理,它与汉语拼音行名平行,位于票券背面右上角,并且右侧竖印面值,这对少数民族人民识别辨认极为方便,同时也增强了美感。在设计过程中,为保证在人民币上使用的民族文字准确无误,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和专业人员在国家民委的配合下,找寻当时有名的少数民族书法家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批,国家民委校审,最后由国务院批准采用。由于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习惯不同,所以人民币上的藏文、维文、壮文为自左至右横排,蒙文却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直排。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不是简单的一种票面设计、印制工艺的改进和完善,而是反映了中华各族之间传统的、空前的大团结,表现了文明进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字文化,也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关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