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黄河·土地”王刚艺术作品展

时间:2021-5-17 13:48:56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1-04-18 - 2021-06-18
  开幕时间:2021-04-18 14:00
  展览城市:河南 - 郑州
  展览机构:郑州樱桃美术馆
  展览地址: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社区8号 樱桃沟艺术园区
  策 展 人:杨卫
  学术主持:殷双喜
  主办单位: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美术馆 大河美术报 樱桃美术馆
  协办单位:郑州市二七区区委宣传部 郑州市樱桃沟景区管委会 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社区
  参展人员:王刚
  展览备注:学术顾问:范迪安
  特邀评论:邓平祥、柴中建、范晓楠
  展览介绍

  王刚的乡土意识与人文情怀

  文/杨 卫

  近年来,艺术家王刚走出画室,在河南、新彊等地做了不少大地艺术。其作品的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在中国当代艺坛都堪称之最,几乎无出其右者。而他的大地艺术虽然大都是利用不同的地形和地貌进行观念表达,却始终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即对人的追问。只不过王刚是将自己对人的反思放到了自然关系中,以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作为背景与材料,塑造和映衬出人的形象,从而加强了追问的深度与广度。王刚的这种艺术表达与观念呈现,源于他的人文主义立场,也与他的乡土意识密切相关。

  王刚生于黄土地,长在黄河边。黄土地、黄河、山村,以及憨厚而淳朴的农民形象等构成了王刚认识世界的最初镜像,不仅影响了他的性格,也给了他最早的艺术冲动。因此,王刚走上艺术创作之路,一开始就选择了黄河与黄土地上的人与物为题材。早年的王刚主要是以油画为媒介,来表现自己的乡土意识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与当时盛行的“乡土绘画”相关联,无不透着一种粗犷、淳厚、古朴的质感。而当“乡土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潮流逐渐退却后,王刚却从中提炼出一种粗砺的语言方式,继续在油画本土化的命题中耕耘,不仅深化了“乡土绘画”的内涵与外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20世纪90年代,王刚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到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造。这段背井离乡的经历,拉开了王刚回望的距离,使他对家乡的热土有了一种形而上的观照。于是,他凭借自己的印象和记忆,以黄土地上的农民为题材,创作了一批“老万”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作为王刚对故土和乡情的表达,以简约的造型、粗砺的语言、纯化的色彩,提炼出中国农民的普遍形象,不仅赋予了中国农民以纯朴、憨厚和倔强的文化性格与精神面貌,也由此奠定了他的语言基调,夯实了他艺术观念的内涵。

  王刚后来走出画室,走向更为宽广的土地,起先是出于写生的冲动,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和塑造千千万万个“老万”。期间,他不仅只是用素描和油画写生,同时也选择了雕塑为媒介,尤其是选用泥土来为农民塑像,更是因地取材、结合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刚不断与土地亲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产生了直接用大地为媒介,放大“老万”形象的冲动。

  王刚的大地艺术正是源于自己转换艺术语言的初衷,是将“老万”的形象从由画面而转移到公共空间的一种尝试。在王刚的大地艺术中,虽然是结合了不同的山川地貌来实施,但都是以人的形象为主,不断放大原来的“老万”概念。其间,他利用不同的地势加以人为修整,在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地表形成沟壑纵横的形态,以此映射出人的脸部细节,既虚幻又真实,既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无不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如此,王刚还用影像方式加以记录,并组成影像装置在不同地方展览,从而将他的大地艺术不断延伸,结合绘画、影像、装置、行为等语言方式,打通了艺术的边界,拓展了视觉的空间。

  毫无疑问,媒介的不断转换,丰富了王刚的艺术想象力,也激发了他的创造热情。通过不同媒介的尝试和运用,王刚对土地的挚爱、对人生的追问,也由浅而深,并由深而广。诗人艾青曾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中噙满泪水,因为我爱你爱的深沉。”王刚亦是如此,他对黄河、对黄土地,以及对黄土地上的人,也同样爱得深沉。正因为如此,王刚才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表现方式,因为他知道情感的深度,需要丰富的语言去触摸,也需要不同的媒介来呈现。

  2021.3.31于北京通州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