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6 16:20:45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时间:2021-03-20 - 2021-05-24
开幕时间:2021-03-20 15:00:00
展览城市:四川 - 成都
展览机构:D空间(成都)
展览地址:成都市蓝顶艺术区三期 85栋1号
参展人员:赵子韬
展览介绍
何多苓:从“意义”所想到的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赵子韬从日本打来电话。他在老师那里惨受打击,向我诉苦。日本教授表示不理解,赵子韬为啥要追求“画得好”,认为这没有任何意义。我看了该教授的画,认为画得不好,同时也没有任何意义。我建议赵子韬不要师从她,把手画坏了,同时也不能获得意义。
赵子韬喜欢的是画画本身,而不是画以外的“意义”。这就该挨骂。我也属于欠骂的,在日本旅行的时候,逛美术馆光顾着看建筑本身,几乎记不得里面有些什么画(浮世绘除外)。这说明,日本当代艺术的“意义”未能吸引我。记得有一年在东京现代美术馆,遇到南瓜大娘的大展,那真叫盛况,光是买衍生品的队伍就排了几百米。但我除了看得犯了密集恐惧症密以外,也没看出什么意义。
本文不是要议论日本艺术,只是想谈谈赵子韬。不用讳言,他曾经很迷恋我的画。我还看见他观摩毛焰的画,那简直是用鼻子在闻。上文说,赵子韬喜欢的是画画本身。这意味着,有这么一类画家,他们不会雇人当枪手,因为不愿意把画画的乐趣让给别人。他们不仅仅在乎画出的结果,因为他们享受的是过程。他们沉浸在画布、调色板、颜料中消磨光阴,因为他们觉得个中有无限乐趣。我属于这类人,赵子韬也是,所以他研究我的画,如同植物学家研究一棵树:不是研究树的意义,而是研究树何以为树。
其实传统画论中,就有人认为画本身即意义。如石涛:法于何立?立于一画。我觉得这里的“法”还包括方法。“法”——过程与“画”——结果融为一体,正是中国文人画的至高境界。我认为,你把一幅画挂上墙,就是它的全部意义所在了。你不能用其他语言赋予它更多……
“研究”是本文的主题。这里说的是研究画法。赵子韬有时来看我画画,他在后面一声不吭,直到我怀疑他已离开,回头一看,这哥们正在自我点头会意,似有所悟。也许,改天看到他的新画,里面有一点微小之处,也会引得我会意一笑。我们的交流中,语言很少,这种心照不宣的方式却多。其实说白了,是我的某一笔、甚至某一笔不到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听别人说,他形容是心痒痒……
当看到他人画面上有一处神来之笔,有一处肌理、痕迹使我心动时,这种痒痒的感觉我也有。说来惭愧,有时我们观画的乐趣就在于此,意义也在于此。不光是对于日本教授,对当下大多数业内人来说,这种意义微不足道,有时更是艺术进步的障碍。但可能,我们这种人更关心自己的进步……
上文说到赵子韬的东瀛之路,就在此“意义”上打住。我安慰他说,这或许安知非福。对于一个喜欢研究的人来说,其实他也不是全无所获。近年来,看画的人都觉得,赵子韬的画风有了变化。以我研究的眼光,我当然能看出他想改变的是什么,他的着力点何在。这些内力的结果,都影响了他作品的外观。这里不作评论,只说:他做出了取舍。
“取舍”是一个真诚的画家成长的必然阶段。当然,也有绝不取舍,一个拳头产品做一辈子的,纯属个人选择,无可非议。我佩服的是另一类人,他们往往在某个公认的巅峰时刻毅然割舍,自废武功,另起炉灶,在荆棘中开劈一条新路。这是革命者。在我,虽然也变法,却舍不得——或者说太留恋——一辈子练就的三拳两脚,只是悄悄改进,所以我是改革派。赵子韬也属于后者。他舍去了什么,由此获得了什么,我也是点头不语——看破不说破,都交给观众的眼光去评价。
从前有一位同行对我说,在国内只有很少的画家,能把画画当乐趣——他这里指的是生理上的乐趣。我不知他的依据何在,此人见多识广,观察也许有些道理。其实,除了我自己,我也能看出,现在还有这样的画家,苦乐皆在笔墨中。赵子韬也是一个。
最后还有几句话。以赵子韬为例,也许他舍弃了某些刻意为之之处、某些预谋的神来之笔,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后面的路还长。有人用一个绕口令评价石涛:以法法无法,以无法法法。如何进一步舍弃达 到进一步的获得?这是我们这一类人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