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及作品展:材料探索
时间:2021-3-25 15:50:28 来源:新浪收藏
《材料探索》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及作品展
由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发起并主办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材料探索》(Material Exploration)近日在启皓北京开幕。
此次作品展集中了六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试图建立一场关于材料的对话。作品展为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发起的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的一部分 ,邀请黄季、叶余勋、黄佳理、何雪瑜、朱莹、马豪六位青年艺术家展出他们的创作。
该计划旨在通过主题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展示及对话活动,发掘和支持当代青年艺术家,并通过主题的设立和推动、线下的实体展览,鼓励艺术家与来自社区成员及更广泛的公众,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及深入探讨。
此次启皓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遴选的作品充分呈现了六位青年艺术家对玻璃这种材料的理解,也展现了他们在材料和技法上的惊喜突破,比如黄季将中国徽州犀皮漆工艺“嫁接”到玻璃上,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法创造出《犀皮琉璃》。作品之上,六位青年艺术家的表达触及各类议题,黄佳理的作品以3D技术为手法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季在他的作品中试图讨论文化疏离与自我认知,叶余勋则深入研究玻璃的光学特性以探寻物理规律与人的感知,马豪在荷系列中着重展现生命意识的起始与循环,何雪瑜试图用玻璃为媒介建立一场跨越时间的叙事,朱莹用她细腻的雕塑进行内在情感的表达。
《材料探索》展览将在启皓北京人文社区的中庭进行为期2个月的展示。
《材料探索》Material Exploration 展览前言
“我们必须玩耍,严肃的玩耍”——[丹]汉斯·瓦格纳Hans Wegner
这一期的展览源于一场对话,关于玻璃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状态的变化、及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控制力。太多的变量在影响一个材料的走向,而令人恐惧的是,终点可能是失败。我们在与不同的青年艺术家讨论时,都不可避免地看到他们在过程中大量的失败。今天大家看到的,自然是成功的作品,它们都来自反复的校验、精微的控制,但更重要的,是起始时的敏感直觉和大胆想象。
他们形容,这是艺术家与这一种材料进行的一场对话。这种材料有非常矛盾又迷人的特性。高温下流体的状态,可在退火后转化为晶莹的硬质型态。柔软与坚硬、晶莹与模糊、流动和静止,多少对立均可统一。个性变幻的玻璃,作为一种独立表达的艺术材料出现,不过始于1962年美国的玻璃工作室运动。
在《材料探索》中,六位青年艺术家呈现了他们对于玻璃这种材料的理解,也展现了他们在材料和技法上的惊喜突破,比如黄季将中国徽州犀皮漆工艺“嫁接”到玻璃上,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法创造出《犀皮琉璃》。作品之上,六位青年艺术家的表达触及各类议题,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黄佳理),文化疏离与自我认知(黄季),物理规律与人的感知(叶余勋),生命意识的起始与循环(马豪),跨越时间的叙事(何雪瑜) 以及内在情感的表达(朱莹)。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丰富的内心、对世界无穷的好奇心。对材料的探索,最终理应带来更自由的表达。
关于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黄季
美国华盛顿大学学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硕士。 现为加拿大Harbourfront中心特聘驻地艺家。
《犀皮琉璃》
18cm x 18cm x 28cm
手工吹制玻璃
2020
犀皮琉璃是一种由黄季研究发展的复杂的玻璃制作技艺。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徽州犀皮漆器工艺,结合玻璃吹制技术。其结果是展现在玻璃器形上独特的由颜色光影组成的波动。
叶余勋
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专注研究玻璃材料本身和其光学特性,并应用于创作。
《遮》
19cm x 22.5cm x 2.5 cm
33cm x 12cm x 4.5cm
玻璃 黄铜
2019
他认为光线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你能看见它,但似乎你并不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它有时候欺骗了你但你却没有意识到。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媒介,是研究光线的绝佳材料。在他的作品里,他希望带领观众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利用光线在玻璃中的折射产生的特殊视觉效果探讨光线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感知。
黄佳理
黄佳理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陶瓷与玻璃专业硕士学位; 此前她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她的创作以陶瓷和玻璃作为媒介,探索雕塑形式与功能性设计的边界。《琢》系列曾于2020年荣获新视野国际新锐艺术设计作品展金奖。
《琢》
5cm x 5cm x 17cm
7.5cm x 7.5cm x 8.5cm
4.5 cm x 4.5cm x 9cm
铸造玻璃
2020
琢系列以山为灵感,仔细思考为了获得资源而进行的人类采矿活动对环境破坏而产生的巨大的视觉冲击,深入理解中国景德镇周边地区开采高岭土矿后的山体形态, 她将这些采石场视为人文发展在自然景观留下的的伤痕。这个系列由玻璃铸造工艺手工制作,表面的磨砂和凿刻纹理形成对比的触感。半透明的磨砂质感模糊了内部结构,营造出朦胧的视觉效果。
马豪
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应用艺术系陶瓷和玻璃专业,于2017年取得英国金斯顿大学产品和家居设计荣誉学士学位。他的创作致力于探索手工艺美学与现代工业生产的平衡,风格融合新生代审美和东方工艺。
《绽放》
32cm x 32cm x 22.5cm
手工吹制玻璃
2020
《绽放》试图探索自然生命力在材料艺术上的展现,从落叶的卷边、残荷、重生的花苞中获取灵感,提炼出流畅简约的线条,塑造出独特的造型,制作成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玻璃装置作品。它们是盛物的器皿,晶莹剔透的饰品,也是自然凝固的瞬间。马豪试图以透明的材质来体现残缺却富含生命力的东方审美意识。
何雪瑜
中国美术学院玻璃设计专业硕士。 作品曾被私人收藏家、 秦皇岛玻璃博物馆、丹?Ebeltoft博物馆、美国Foci MCGA 画廊等收藏。
《新罗马》 系列
22cm x 15cm x 13cm
玻璃,木头,苔藓
2015
世界仿佛黑曜石与火山灰中的庞?。文明以鲜活的形式封存在时空的?落,以存活的形式存在于失控的?落,文明以呼吸的形式存在于时空的?落。
朱莹
雕塑艺术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她曾受邀参加瑞典国际雕塑研讨会“从战争废料至和平之物” 。作品《失衡》获“曾竹韶雕塑奖学金”提名奖。
《春》
6cm x 9 cm x 32cm
铸造玻璃
2020
《春》
16cm x 9cm x 32cm
铜
2019
她的作品常常将肢体的型态、动态的记忆及记忆的场景融合起来,日常生活中的具象特征及个人的情感,是她表达自己的方法。她认为,不论雕塑还是绘画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是对作者内心情感的宣泄,传递,让观者可以通过作品去阅读作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