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莫奈与他的朋友圈 | 一个吸引上海艺术圈人士蜂拥打卡的展览

时间:2021-3-20 19:54: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现场

  3月17日,上海大半个艺术圈的人都在刷屏Bund One Art Museumde “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 :一个延迟了一年才亮相的展览。“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现场
到今天,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举办3次莫奈展,如此钟情除了机缘巧合,也因总经理谢定伟从小对莫奈作品感兴趣。2011年,当谢定伟团队成功开幕毕加索大展后,他便将举办莫奈展定为自己的梦想。
7年前(2014年),谢定伟梦想成真。在上海K11美术馆里,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玛摩丹莫奈博物馆联合主办“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至今来看,展览无论是观众反响、售票情况,都成为IP展中不可忽视的“传奇”案例。
当时展览结束后,谢定伟就想要将莫奈经典的《日出·印象》引入中国,馆方因“同一地不能连续举办类似展览”而拒绝。3年前,谢定伟再次与玛摩丹莫奈博物馆计划合作本次的“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又提出借展《日出·印象》,依旧被没有档期拒绝。而新展也因疫情只能选择推后一年。
2020年,当中国的抗疫脚步率先趋向平稳时,玛摩丹莫奈博物馆在闭馆情况下决定让《日出·印象》借展中国,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在2020年完成展期,不耽误作品接下来行程安排。于是,谢定伟特为作品另辟新展,从2020年9月17日-2021年1月3日的莫奈《日出·印象》展,既是该油画原作150年来首次登陆中国,也是本次3月展览的预热。“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现场
此次“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可以说是“莫奈与他的朋友圈”,现场分为5个部分,从印象派先行者代表开始,除了莫奈中晚年作品外,还有其他毕沙罗、雷诺阿、德加、西斯莱、莫里索等印象派重要艺术家作品,以及后印象派艺术家作品。
共带来的61件玛摩丹莫奈博物馆真迹,除了毕沙罗《步道雪景》曾在17年前来过中国外,其他作品均是首次亮相。其中莫奈的 20 幅杰作,涵盖他早中年 的《圣拉扎尔火车站》、《雪中列车》、《落日下的雪景》、《荷兰的郁金香田》、《吉维尼的黄色鸢尾花》以及晚年的《睡莲》、《紫藤》、《玫瑰》、《日本桥》等,均为莫奈的精品巨作。
谢定伟告诉雅昌艺术网:“多次举办同题材展,并不是因‘莫奈热’等原因。最终目的是想要全面介绍印象派,让观众全面深入了解印象派。”
雅昌艺术网也从“为什么要让这三位艺术家开启展览?”、“莫奈中晚期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三位不熟悉的印象派艺术家是谁?”和“轻松点:作品背后的八卦”4个方面,带您从某一片面来了解展览。

为什么要让这三位艺术家开启展览?
展厅进门处首先看到的是3位印象派“先行者”: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欧仁·布丹和朱莉斯·巴斯蒂安·勒帕热。
影响到印象派的巴比松画派,追求光线和气氛的极致表现,推崇户外写生,其忠于自然、歌颂自然的作法。其中代表人物卡米耶·柯罗所创造的描绘自然风景画法,是法国风景画上的一次革命。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也有等级之分,顶级是宏大叙事的历史题材,其次为肖像画、风俗画,最后才是风景画。而卡米耶·柯罗的风景画能获得沙龙的青睐,已非常难得。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叶隙中的阿夫赖湖畔》,1871年,布面油画
卡米耶·柯罗非常喜欢用纤弱斜倚的树枝来增加画面的抒情感,让作品更具诗意。他的《叶隙中的阿夫赖湖畔》,通过画面中间的叶隙可以看到远处漂泊的湖泊,以及远景里连绵山峰和错落有致的小山村。通过寥寥几笔的色块来表现房屋细节。前景中的红色衣服妇女与小孩交谈分享,使得画面生机有趣。欧仁·布丹,《退潮后的小船》,1883-1887年左右,布面油画
第二位欧仁·布丹是莫奈的启蒙老师,莫奈曾这么形容“如果说我有朝一日成为画家,那一定是布丹的功劳”。
欧仁·布丹是被西方美术史低估的画家,他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也与卡米耶·柯罗同被誉为“天空之王”。他画的天空,善于捕捉天气变化,颜色非常饱满。
布丹出生于水手之家,大海的印象深深烙印在布丹的童年记忆中,这也是他后期喜爱描绘港口及大海情景的原因。这次作品《退潮后的小船》采用典型的3分法,上面2部分描写了阴云密布的天空。他在海景画中将阳光、大气完美结合,使画面非常生动。朱莉·巴斯蒂安·勒帕热,《第欧根尼》,1877年,布面油画
第三位朱莉·巴斯蒂安·勒帕热,其实算是现实主义画家。他将把注意力放在描绘农村生活和刻画农民形象方面,同时他也喜欢研究印象派对光线捕捉的创作手法。但在印象派绘画达发展到高潮时,他仍然坚定地遵循“为生活,为平民而艺术”的原则,被称为米勒以后唯一能真实生动地再现苦难的法国农村生活的画家。
他描绘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第欧根尼,与其他英雄主义表现不同,而是追求现实的表达,笔下的第欧根尼是衣衫褴褛的祈祷老人。
第欧根尼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着灯笼是其代表形象。有个故事说,在明亮的白天,第欧根尼提着灯去照经过的路人,路人好奇他为什么提着灯,他说在寻找一个诚实的人。当突然看到一个男子脸红了,他说,这就是美德德表现。于是,灯和狗后来就变成了很多绘画大师所使用的符号,来表达他身份。莫奈雕像

莫奈中晚期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
展厅现场,莫奈的作品分两个部分展出:展览第二单元聚焦1870年——1899年,莫奈30岁到59岁之间的中年时期作品。相对于晚年时期倾向于睡莲,这时期的创作题材更加丰富多彩;第二部分是其晚年在吉维尼花园创作的“花园系列”。莫奈,《漫步阿让特伊》,1875年,布面油画
1875年,35岁的莫奈曾在阿让特伊写生。
他描绘自然风景、风俗场景的《漫步阿让特伊》极具有印象派特色,画面捕捉了风景瞬间的状态,没有任何勾勒痕迹,全部以小色块大笔触进行描绘。布局采用斜对角线的创作方法,左上是明亮的天空,右下角是颜色丰富浓烈的树木和花草。
画面中间的女子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米耶,旁边是其大儿子让。左边男子在艺术史学家研究中,还没有得到确切答案。莫奈,《落日下的雪景》,1875年,布面油画
印象派作品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莫奈在家后面摆上画架,画出了老街炊烟袅袅的《落日下的雪景》。白色的雪通过阳光折射,产生了暗紫色、蓝色以及银灰色。晕黄的阳光侵染了整个天空,使得画面更加柔美。
莫奈对雪景情有独钟,一生画了140余幅关于雪景的作品。莫奈,《圣拉扎尔火车站》,1877年,布面油画
莫奈对20世纪的高科技生活很感兴趣,作为最先进的蒸汽火车也是他的创作对象之一。
莫奈一共创作了12件关于圣拉扎尔火车站的作品。当时穷困潦倒的莫奈想要捕捉火车所发出来的烟雾,于是他乔装打扮去跟圣拉扎尔火车站站长谈判:巴黎北站找我要画火车站,但是我不喜欢,我觉得圣拉扎尔火车站更让我青睐,我想画圣拉扎尔火车站。
火车站站长相信,让火车集中停靠便于他绘画。为了能捕捉天气,还让火车延时了半个小时才发车。
这次带来的《圣拉扎尔火车站》是描绘了火车站外景,同样采用了斜对角线的构图法,描绘了蓄势待发的蒸汽车头、修理工人以及大桥。莫奈,《雪中列车》,1875年,布面油画
另一件《雪中列车》在当时大受欢迎,棕褐色、绿色、深灰色描绘的泥巴与雪产生强烈对比,列车的浓浓烟雾和车灯与天空混为一体,让列车更加立体。莫奈,《雾中的韦特伊》,1879年,布面油画
1879年,是莫奈人生的低谷期。当时他想以50法郎,将《雾中的韦特伊》卖给某一位艺术家,用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但对方因不喜欢而拒绝了,这件作品后来卖给了其他人。
几年之后,莫奈把《雾中的韦特伊》重新买回来,展示给当时艺术家看时,艺术家并不知道这就是当年被自己嘲笑的作品,并想以600法郎重新购买,却被莫奈拒绝。
莫奈终身收藏这件作品,也许是给自己的一次立志。莫奈,《维莱兹港的塞纳河夜景》,布面油画
从1889年开始,莫奈就喜欢创作联画,比如《干草垛》等。现场两件《维莱兹港的塞纳河夜景》就可以看到,他喜欢在一个地点对同一事物,画不同时间产生的光线变化的描绘,感受到阳光对物体产生的影响。莫奈,《日本桥》
他的《睡莲》和《日本桥》也是如此。以吉维尼花园日本桥为对象,莫奈一共画了二三十幅。大部分的构图是在正方形的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一道由左到右拱型的日本桥从水塘左边的草丛中伸出。横跨过占满画面一半的水塘,布满睡莲的水面映出了桥后方的柳树与树丛。绿色和褐色是画面上的主要基调。这一系列的“日本桥”不论是在技法上或题材上都反映了莫奈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莫奈的吉维尼公园里有上百种植物,这次在最后展厅的“花园系列”中,就带来了3幅《睡莲》、2幅《日本桥》、《紫藤》以及《玫瑰》。莫奈,《紫藤》
长达3米的巨幅画作《紫藤》,是莫奈为数不多的大装饰作品。莫奈,《玫瑰》
莫奈1926年逝世,从《玫瑰》1925~1926年的创作时间来看,可以算得上是莫奈一生创作的最后几件作品之一,也是他罕见的创作题材。《玫瑰》的画面四周留白严重,或许这件作品只是莫奈当时的习作之一,又或许是留给后世的悬念,现在不得而知。

这3位不熟悉的艺术家是谁?
谢定伟在展厅时透露,现场有3位印象派画家比较陌生,举办展览之前,他也不太熟悉。
这就是被誉为“最野兽派的印象派艺术家”阿尔芒德·基约曼 、亨利·勒·斯丹纳 和阿尔伯特·勒堡。阿尔芒德·基约曼,《格内丁小水坝》(约1913年),布面油画
基约曼与莫奈有渊源。莫奈生于1840-1926年,而基约曼是1841-1927年,两人不管是生辰还是逝世,都仅有一年之差。莫奈在吉维尼建造花园,基约曼也建立了自己的花园,而也有人说,基约曼的去世就代表了印象派的结束。
基约曼并非是一位典型的印象派画家,他在这一团体中属年纪较轻的成员,艺术诉求颇为相同,但家世平凡的基约曼在两度得法国国家彩票的巨额奖金后,便与整个画派渐行渐远。摆脱了物质束缚的基约曼,移居法国中部的克勒兹地区,在那里过着远离艺术界的隐居生活。
不过他并没有停止画,先后创作了《克罗藏塞徳尔河谷》(1906年)、《格内丁小水坝》(约1913年)及《巴里鸟山丘与克勒兹谷》(1915年)。大胆的配色与纯色块的运用,笔触粗犷、色彩浓烈,是其风格的标志性元素,与某些后印象派作品颇有联系。
本次展出三幅他的作品,色调鲜明靓丽,令人耳目一新。亨利·勒·斯丹纳《日出时分的河流》,1923年,布面油画
而另一位亨利·勒·斯丹纳是后印象派画家,最让人熟知的是他用印象派手法描绘的安静街角和花园,以及对家庭室内装饰进行的生动描绘。利用不均匀、斑驳的笔触,在他的绘画中创造出大气和发光的光芒。
其后期作品借鉴了莫奈和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展览中他的两幅作品《坎佩儿的清晨》和《日出时分的河流》,可以从中窥探到莫奈和西斯莱画笔的影子。
还一位阿尔伯特·勒堡在1876年回到法国,绘画色彩越来越靓丽,笔触越来越轻灵。随后加入印象派团体,曾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印象派画展,喜爱描绘巴黎城市风景。
这次展出他的两件作品,其一是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的《塞纳河风光》,其二是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从这两幅作品,观众可以欣赏到他绘画中的印象主义气韵。
《协和广场》中,阿尔伯特·勒堡描绘了这座刚翻新的广场在阳光明媚的雪天所呈现的风景,这一地标也是当时巴黎人和游客经常到访的。衍生品现场

轻松点:作品背后的八卦
这次展览中也有位画家的身份,与莫奈有千丝万缕联系。
莫奈第一任妻子1879年去世后,莫奈与艺术赞助人奥什代结婚,奥什代的女儿也成为莫奈的养女,她就是后来的布朗什·奥什代·莫奈。
布朗什·奥什代·莫奈曾在吉维尼跟随莫奈学习绘画,后嫁给莫奈大儿子让,她逐渐放弃了绘画。直至1914年丈夫去世,她便回到了吉维尼照顾莫奈,陪他度过晚年,自己也重抬画笔。布朗什·奥什代·莫奈,《在水边》,1929年
她的作品以乡野田园为主题,笔触生动、色彩淡雅,继承了印象派的传统。
据介绍,她其实有艺术天分,可惜作品在美术史中未被“挖据”。
第二位是爱德华·马奈,他说自己不是印象派画家,但他算是印象派的精神领袖,经常指导印象派艺术家创作,但从来不参加独立艺术家画展,因为他非常喜爱沙龙展,认为得到沙龙的认可,才是毕生的追求,所以才与印象派艺术家划清界限。
接受正统的传统派教的艺术家,在年轻时都会去卢浮宫进行描摹。1886年,马奈与莫里索便是在卢浮宫描摹时认识,两人都出自上流社会,都对艺术非常有造诣。可惜马奈最终娶了钢琴老师,两人只能隔空相望,相互画一些肖像传达自己的感情,后来莫里索嫁给了马奈的弟弟。
莫里索是这次展览中唯一的女画家,美术史上共举办的8次印象派艺术展,她参加了7次,缺的那一次是因为女儿的出生。莫里索《尼斯港口》
莫里索的艺术非常具有实验性和代表性,1882年绘画的《尼斯港口》是在河中央的船上绘画,这对于当时印象派画派来说,是试验性的发现。与其他印象派画家相比,她在色彩和线条,更多了女性的柔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