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8 16:14:21 来源:雅昌发布
石雕佛像的无穷魅力
古代佛教艺术的渊源流长
自从由印度传入中土以来,佛教造像制作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到了南北朝时期,雕刻艺术趋于巅峰境界,开始逐渐衍生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
北魏佛像初期留有较多的西域佛像特征,而在孝文帝太和年间迁都洛阳后汉风浓厚,佛像开始流行螺发,面相趋于清瘦,衣着也多见中原人士的风格,具有极强的唯美倾向;北齐佛像的汉化特征更为明显,面容较为圆润,躯体则多呈修长,身着服饰与姿态动作均显简洁,脸部柔美含蓄的表情深藏无以言表的意境;进入唐代,佛教造像也随着审美的变化产生出了新的风格,体态多呈丰腴饱满,发式与衣着的刻画写实而显华丽,流畅生动;宋代佛像基本承袭了唐末造像的传统,容貌丰满端庄,神情慈爱祥和,身姿比例匀称,衣饰自然大方。
日本是富藏中国古代石雕佛教艺术的宝库,让我们来欣赏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根津美术馆馆藏的数件国宝级及重要文化财的石雕佛像精选。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
北齐时代 天保三年(552年)石灰岩彫佛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
北魏时代 河南龙门石窟中窟
石彫佛头部
根津美术馆藏
北齐时代 如来三尊像
中国古代佛教与日本的渊源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由于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各方面的交流也是源远流长、水乳交融。中华的先进文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日本,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佛教的传播。
中国古代佛教在日本的兴盛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先是与遣隋使、遣唐使一起来到中国的众位留学僧人,他们前往长安和其他地方研习佛法,学成归国后则是修寺讲学,使中华式的佛学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又有鉴真等中国高僧不惧艰险远渡东瀛,为这个封闭的岛国带去了权威、完整的佛教体系,不仅仅在宗教方面,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宋代,禅宗文化被引进到了日本,促进了茶道、花道等新文化的产生。传入日本的禅文化,被当地人吸收并改良成了更为契合本土的仪式和观念。无论是推崇无心无念的剑道,还是讲究自然美感的花道,抑或是着重清冷寂寥的茶道,这些现今代表着日本传统文化精髓的领域,无一不渗透着来自中国古代佛教的理念。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
唐时代 天龙山石窟 石彫佛像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
左1 山西 云岗石窟 北魏时代 砂岩佛头
中 山西 天龙山石窟 北齐时代 砂岩佛头
右1 河南 龙门石窟 唐时代 石灰岩佛头
唐时代 长安城 宝庆寺 石雕佛群组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
唐时代 长安城 宝庆寺 石雕佛群组
根津美术馆藏
唐时代 石灰岩雕佛首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
五代至辽时代 铜鎏金狮子
深耕东瀛 发掘宝库
日本美协 春季拍卖 佛缘法华专场专题介绍
3月18日-19日,日本美协拍卖将推出以佛缘法华为主题的古代佛造像专题拍卖。届时将有30余件从日本当地征集到的中国古代佛像精选将参与拍卖。
佛缘法华
古代佛教艺术专场
Lot 036
北魏 石雕佛座像
H31cm
铭文:
刺史陈宗公为父母敬造□佛像供奉普□□愿上□□福□世□□元年朔
来源:东京藏家藏
起拍价
JPY:500,000
在北魏文成帝的大力复兴下,佛教得到了飞跃发展,孝文帝太和年间,北魏造像风格趋于成熟,形成一种特有的风范。
中心的佛像面相清瘦略长,额头高宽,眉清目秀,脸型具备中原人士的特征双目微合,尽显慈祥安宁之感,令人安心、平静。身披天衣,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与愿印,给众生以安心顺应之感。端坐于台座上,身形安定自然,轻盈而不失稳重。背后立舟形背光,佛头后又发出火焰形背光,以示将佛法普照世间。
台座后方镌铭:“刺史陈宗公为父母敬造□佛像供奉普□□愿上□□福□世□□元年朔”,历经岁月部分文字已磨损得难以认清,但依然能探究出此像制作的大概由来。
Lot 037
北齐 石雕观音立像
H44cm
备注:木座
来源:京都佛教艺术藏家旧藏
起拍价
JPY:800,000
此观音像结高发髻,头戴宝冠,面容丰润,双目微合,表情安宁,开脸具经典北齐造像之风。身着僧衣,胸佩璎珞,下腹微挺,整体身形有所拉长。右手前臂上抬,但经年已失,左手微曲下置腰间,双跣足直立于高座莲花台面上。
北齐佛教造像动作较为单一,但整体富有的流线营造出令人百看不厌的独特魅力,且佛像面部那种特有的柔和笑意也是其他时代作品中颇为少见的,以精致取胜,这个特点在本品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确实是一件经典的佛教造像作品。
Lot 038
宋 石雕戴冠观音头像
Lot 038
宋 石雕戴冠观音头像
H36cm
来源:东京资深佛教艺术藏家藏
起拍价
JPY:800,000
Lot 039
十一-十三世纪 石雕加彩佛头像
H39cm
来源:京都寺庙旧藏、京都藏家继藏
起拍价
JPY:500,000
本品取料厚实,质感沉重,佛头额面高宽,眉清目秀,双目微闭,脸部圆润丰满,尽显慈祥安宁之感,令人安心、平静。身形瘦长,呈自然体披僧衣而立,其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衣裾线条流畅自然,疏简平淡而透醇润,反衬出清雅悠然的气质,右手前臂上抬于胸前,左手自然下垂持壶,双跣足直立于莲台之上,全身背后显现宽大的舟形背光。
莲台与背光下方承矩形台座,后部阴刻“北齐天保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李文范为母行孝敬造佛像一区供养”字样。北齐时期佛教造像制作技艺高超而数量众多,但世间的不稳和灾害还是令百姓饱受其苦,人们在造像供佛时往往会在佛像台座处刻字祈愿佛祖保佑国家安定、家人健康。此像上的这段文字便是为当时颇为流行的发愿文形式。
北齐造像长于线条的柔和美,以精致取胜,尤其是佛像面部所显露出来的淡淡笑意显得颇为含蓄、沉静,蕴藏着无以言表的内涵,这个特点在本品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确实是一件经典的佛教造像作品。
Lot 040
北齐 石雕佛像
H30cm
背铭文:北齐天保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李文范为母行孝敬造佛像一区供养
起拍价
JPY:800,000
Lot 041
北魏 石雕释迦牟尼佛
连座H37cm
起拍价
JPY:500,000
Lot 043
五代至辽 铜鎏金文殊菩萨
连座H32cm
备注:红木座
来源:京都藏家旧藏
起拍价
JPY:3,000,000
这尊菩萨像在铜胎上施鎏金工艺,历经悠久岁月,原本光彩四溢、明朗照人的鎏金表面已有所褪去,露出内部的铜胎底色,反倒形成一种肃穆静谧的古韵。菩萨头结发髻,戴宝冠,双目微闭,长耳及肩,面容丰盈,表情安宁,颈佩项圈,胸饰璎珞,身披僧却崎露出半肩,左手抬起持经卷,右手置于膝头,双足交叉全跏趺坐在莲台之上,而莲台则是被一头身形强健有力的巨狮驮在背上,展现出文殊菩萨与其坐骑的经典形象。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象征佛智,深得人们的信崇。而在佛教文化中,狮吼则具有无畏气魄的象征,代表着教化众生、引导众生解脱的精神,同样有着智慧的涵义,长久以来狮子都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此像体型匀称合理,线条流畅自如,刻纹精美细巧,尽显匠人的精湛手艺,确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佛教造型的佳作。
Lot 002
唐 铜鎏金方座观音立像
H11.5cm
来源:日本关西同一藏家藏
起拍价
JPY: 无底价
Lot 004
唐 铜鎏金力士像
H6cm
来源:日本关西同一藏家藏
起拍价
JPY: 无底价
Lot 005
北魏 铜鎏金三尊佛
H10cm
来源:日本关西同一藏家藏
起拍价
JPY: 无底价
Lot 006
唐 铜鎏金释迦牟尼像
H5.5cm
来源:日本关西同一藏家藏
起拍价
JPY: 无底价
Lot 008
北齐 铜鎏金戴冠观音像
H22cm
来源:日本关西同一藏家藏
起拍价
JPY: 500,000
Lot 009
唐 铜鎏金观音像
H18cm
来源:东京藏家藏
起拍价
JPY: 1,200,000
此像呈自然体站立,体态悠然自得,轻松写意。头部结高发髻,顶端置化佛,以示观音本尊。面容丰盈饱满,祥和安稳。颈戴项圈,胸佩璎珞,左手放松下垂,右手前臂上抬结印,跣足站立在台面上,其婀娜多姿莹润丰满的身姿充满着盛唐时期审美所推崇的那种富态感,极具时代特征,与遍布全身的灿烂鎏金也是达到了天融合一的效果。
Lot 010
五代 铜鎏金佛座像
H9.5cm
来源:东京藏家藏
起拍价
JPY: 无底价
Lot 042
十三-十四世纪 青瓷释迦如来佛
H19cm
备注:木箱
来源:东京资深佛教艺术大闲堂藏
起拍价
JPY:100,000
Lot 012
明 铜泥金弥勒像
H31cm
来源:东京藏家藏
起拍价
JPY: 100,000
Lot 013
明 铜泥金韦驮
H23cm
来源:东京藏家藏
起拍价
JPY: 200,000
韦驮又称韦驮天,原为印度太子,后化身为韦驮,成为知名的护法神,为执金刚神之一,其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宝杵的武士,统领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能驱除邪魔、护持佛法。
此像为韦驮天经典造型,剑眉星目,鼻如悬胆,目光直视前方,威武异常,表现出身为护法神的无所畏惧。立像体形魁梧,身材挺拔,双手置于胸前呈作揖状,两脚开立同肩宽,踏在祥云底座之上,显得雄壮有力,仿佛在证明没有任何邪魔歪道能逃过其的制裁。头戴战盔,身着甲胄,内裹战袍,盔甲上的刻纹与鳞片被塑造得工整坚硬,战袍的衣裾和绶带则是线条流畅,对邪魔的毫不留情和对众生的怀柔加护这么两种看似矛盾却又完美融合于一体的特点在铜像的刻画上被充分体现出来。铜胎表面有漆金,但经过岁月的流逝,许多部位的泥金发生了脱落的现象,现出里面的古铜原色,反倒呈现出一种古朴寂寥的氛围。
Lot 048
明 古铜文殊菩萨像
H25cm
起拍价
JPY:500,000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