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 17:45: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展览城市:陕西 - 西安
展览机构:西安博物院
展览地址: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76号
展览介绍
据悉,西安博物院佛造像藏品有四百多件,以石刻和金铜为主,也有铁材质。“宝相庄严”展出了一百多件。其中,有数件国宝级藏品,以董钦鎏金铜造像最为著名。
佛造像概念普及
佛教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印度释迦族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创建的,自公元一世纪也就是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它的造像作为宣扬佛法和信徒们供奉、祈祷的对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寺院和石窟寺的兴起,各种造像也在各地普遍出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较为稳定。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不具有特殊的政冶经济地位及文化背景,十六国北朝时期就是北方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之一,隋唐时成为全国的佛教文化中心。唐代那时已经形成佛教八大宗派,除天台宗和禅宗之外,其他六个宗教发祥的祖庭都在长安。大兴善寺、慈恩寺、华严寺、草堂寺、香积寺、净业寺等等寺院今日犹存。保留下来了许多精美的佛教造像,“宝相庄严”展出了其中一小部分。
第一单元:十六国和北朝时期
长安从西晋时期(263-316)出现佛寺,十六国北朝时期隆盛,并很快成为北方佛教中心。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多为单身造像和造像碑。移动方便,适合单独供养,多安置在寺院和佛堂中。由于当时金属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因而铜铸像开始流行,尤其是小型鎏金铜像较多。
这个时期佛造像特点是具有浓郁外来特征,同时融入中国传统审美:前期端庄凝重,呈现刚柔相济之美;中期深受中国南方佛像“秀骨清像”影响,神态飘逸,面容俊秀;后期面容又趋于丰满,四肢和躯干分明,衣闻浅显,衣服紧裹躯体,配饰繁缛华丽,有向隋唐风格过度趋势。
第二单元:隋唐时期
这个时期,长安佛寺盛况空前。隋文帝登基后,大力提倡佛教,寺额120方于朝堂。唐长安城有名可考的僧寺有122所,尼寺有31所。此时期初期有北朝遗风,后风格趋于成熟。
至盛唐时已完全汉化,佛像的头部和身躯比例合理、面型丰满、方圆适度,充满自信。晚期风格则拘谨、略显生硬,但造型准确,比例舒适,技法熟练,开始向写实性世俗化发展。
第三单元:宋元明清时期
宋以后,随着理学发展和城市商业繁荣,社会意识倾向于现实,传统的造像规范受到轻视,致使佛造像在数量上越来越少,呈现萎靡不振趋势。宋元时期大多精雕细磨、服饰衣纹雕刻概况简洁,人物体型合乎比例,雕刻技法带有唐代遗风。明代继承宋元风格,用刀圆润,线条流畅,但雕刻工艺粗糙,形式单调,缺乏活力。清代则形态端庄匀称、技术精益求精,技法上注重写实,装饰趋于华丽,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但略僵硬,缺乏内在神韵和生气。
结束语:西安博物院的“宝相庄严——佛造像”专题展,完整呈现了中国佛教艺术史和雕塑史。是了解宗教、雕塑等领域的实物场域。造像或庞大或精巧,置身其中,会陶醉于艺术的感染力。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