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1 11:17:15 来源:同古堂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清代文人中,纪晓岚敏而好学,才华横溢,与袁枚有“南袁北纪”之说,又长年身居魏阙高位,在学术盛行的“乾嘉时期”,俨然文坛泰斗人物。
其奉旨编纂的《四库全书》,既囊有前朝历代典籍,亦有对经史诸说的学术总结,堪称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而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笔质朴简淡,也享有盛誉,与《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风靡其时。
大多数人知道纪晓岚,或缘于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剧中,他书提文渊阁,挥毫翰林院,斗和坤戏皇上,谈笑间主编《四库全书》,又能言善辩,嫉恶如仇,留下了千古绝唱,观众亦是大呼过瘾。
不过,史载纪晓岚“貌寝短视”,又其好友朱珪曾有诗云“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可见他不仅相貌丑陋、近视眼,还有口吃。此外,亦有载其另有三大不良嗜好,即“抽烟”、“吃肉”和“女色”。
自古文人好风流,关于纪晓岚喜近“女色”,采蘅之《虫鸣漫录》有载“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显然“日御数女”的好色之徒与剧中伸张正义的“伟光正”形象也是大相径庭。
那么,真实的纪晓岚到底如何呢?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在野史传说中,纪晓岚出生时,耳垂有穿痕,脚白而尖,状若缠足,像极了火精,两三岁时,几个身穿彩衣、佩戴金钏的泥娃娃还经常陪他玩耍,可谓天生异象。其门人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也说座师纪晓岚,乃灵物转世。
而纪晓岚自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亦载有类此怪力乱神之说。如其不惑之年任福建学政时,试院里唐柏的树梢上夜现两位红衣人,向他拱手作揖,后又渐渐消失等等。
按这些屡屡所言的离奇经历,无不言及纪晓岚“火精转世”之注定非同寻常。不过,如此奇遇频频的文坛巨儒,其长相此前所见却仅有叶衍兰、叶恭绰祖孙共同编写的《清代学者像传》中有摹写,令欲一窥“奇人”之究竟者,莫不怅怅。
▲纪晓岚(1724-1805),图自叶衍兰、叶恭绰《清代学者像传》
纪昀(1724-1805),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像传》中,纪晓岚呈耋耄老者状,清瘦嘬腮,留有短须,抿嘴浅笑,神情颇是祥和,又似饱经风霜,左手执书卷,一袭长衫,甚是儒雅通达之态。
叶衍兰与纪晓岚并非同一时代人物,因此,此像当为摹写自纪晓岚其他画像,具体何作,今无无从考证。
考《纪晓岚年谱》可知,沈朗、董邦达曾为纪晓岚合绘《幽篁独坐图》,沈朗作《桐阴观弈图》、董邦达作《秋林觅句图》,此三作中,或应皆载有纪晓岚画像。
其中,董邦达作《秋林觅句图》及沈朗作《桐阴观弈图》是否传世,暂不可知。而沈朗作《幽篁独坐图》,今则现身于中贸圣佳2021迎春拍卖会,为迄今可考唯一一件绘有纪晓岚画像的画作,并为其所珍爱,载于其文集、年谱及其他清人笔记中,甚是难得。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
立轴 设色绢本
68×42cm
题识:1.钱塘沈朗写。2.己卯(1759年)新秋,为晓岚年兄补竹石。东山董邦达。
钤印:云浦(白)、沈朗(白)、东山(白)、是达也(白)、非闻也(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301页,第11、23、17印)
著录:
1.《纪文达公遗集》卷十,清刻本,嘉庆十七年(1812年)。
2.《纪晓岚年谱》第30、58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3.《纪晓岚文集》第49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雪桥诗话》,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说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钱塘画师沈朗为纪昀写三十六岁像,纪昀老师董邦达为补竹石,助成全幅。是幅纪昀一直宝爱,有诗作被记叙在自己的诗集当中,并被收入文集、年谱以及其他清人笔记当中。
此作《幽篁独坐图》为沈朗、董邦达合绘,据题识“钱塘沈朗写”、“己卯(1759年)新秋,为晓岚年兄补竹石。东山董邦达。”可知,当为沈朗绘画像,董邦达补绘竹石。
▲沈朗 款识
▲董邦达 款识
关于“沈朗”,画史记载寥寥。据“老幻庵:《纪晓岚幽篁独坐图》小考”文中,《纪晓岚年谱》有载:
1、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秋,钱塘沈生为写照,董邦达为补《幽篁独坐图》;公父(纪晓岚之父纪容舒)自云南归里,与同里同年戈素庵翁(戈锦),各以视之来京师,钱塘沈君朗画《二老比肩图》二帧,素庵作记,嗣君芥舟编修(涛)书之装卷,各藏其一。图即成于是年也。
2、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年):五月,纪偶然检视从前钱塘沈朗所作《桐阴观弈图》,……为之序曰:壬午(1762年)七月,属沈云浦作桐阴观弈图,意谓不预其胜负而已,犹有胜负者存也。……尤悟并胜负亦幻象,癸丑五月,偶然检视,题此二诗。然半山能言之而能行,予则仅能知之耳。因附识以志予愧。
可知,在己卯(1759年)、壬午(1762年)七月,沈朗分别为纪晓岚绘《幽篁独坐图》、《桐阴观弈图》等,而此后纪晓岚除赋诗怀思画作,慨叹过往外,并无其他记载。亦在己卯(1759年),沈朗为纪晓岚父亲纪容舒及戈锦绘《二老比肩图》。
又纪晓岚称之“钱塘沈生”、“沈云浦”等,可作二解,其一沈朗年纪相较于纪晓岚,应更为年轻。己卯(1759年)时,纪晓岚36岁,如此则可推测沈朗年纪应在30岁左右。其二,沈朗应无功名在身,为一介布衣。此外,可知其字云浦,钱塘人。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局部
查阅雅昌历年拍卖记录,1997年北京瀚海拍卖秋拍中,另有沈朗作《咏桂图》,亦是作于己卯(1759年),此卷其为“西铭”所绘,卷后有蒋溥、哈靖阿、沈德潜、邹一桂、王鸣盛、王文治等二十六家题跋。
笔者考“西铭”,或应为觉罗西铭(?-1787年),又称西铭,清朝政治人物。乾隆年间,担任工部员外郎。乾隆十四年,任河南彰德府知府。乾隆三十七年,任工部制造库司库。乾隆五十年,升任西宁将军。
▲沈朗(清)咏桂图
由此可见,年轻的沈朗,已是画艺精湛,誉满京城,且往来无白丁,为诸多权贵名流绘制画像,而且可考己卯(1759年)最多。
又据“老幻庵”考,己卯(1759年),沈朗为纪容舒及戈锦所绘《二老比肩图》,今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此卷有戈锦题记,卷后另有翁方纲长跋,详尽记录了在这一年戈锦与纪容舒相聚京师的情况,并在钱维城寓居处绿云书屋聚会时,沈朗为其绘制此图,并绘两卷,戈与纪各存一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有载此图。
▲沈朗(清)二老比肩图,今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旧时,文人名流雅集时,常请有画师绘像,以存盛景,沈朗为纪晓岚、纪容舒、戈锦以及觉罗西铭作小像,或即是如此。
而纪晓岚对于沈朗所作《幽篁独坐图》、《桐阴观弈图》尤为珍爱。如壬午(1762年)七月作《桐阴观弈图》,乾隆五十一年(1786),纪晓岚自题《桐荫观弈图》,诗云“不断丁丁落子声,纹楸终日几输赢。道人闲坐桐荫看,一笑凉风木末生。”时隔24年。
又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纪晓岚再题《桐荫观弈图》,诗云“桐荫观弈偶传神,已怅流光近四旬,今日鬓鬓头欲白,画中又是少年人,一枰何处有成亏,世事如棋老渐知,画里儿童会长大,可能早解半山诗。”时隔31年。
可见,纪晓岚除对于沈朗画艺的赞叹外,如“今日鬓鬓头欲白,画中又是少年人”,更是对世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怀至深,如“画里儿童会长大,可能早解半山诗”。
而相较于《桐荫观弈图》,纪晓岚对于《幽篁独坐图》,最是感触诸多,此与窥知其宦海之最大挫折有关。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局部
关于此《幽篁独坐图》,《纪昀评传》P58页有载,纪晓岚曾作长诗《己卯秋,钱塘沈生写余照,先师董文恪公为补《幽篁独坐图》,今四十年矣!偶取展观感怀今昔,因题长句》以纪之,诗云:
“我家京国四十年,俗情入骨医难痊。堂多隙地居无竹,此君未省曾周旋。先生此画竟何意,忽然置我幽篁间。当时稽首问所以,淋漓泼墨笑不言。毋乃怪我趋营猛,讽我宴坐娱林泉。拈花微旨虽默解,拂衣未忍犹留连。人生快意果有失,一蹶万里随戎旃。孤城独上望大漠,泱漭沙气黄无边。慨然念此画中景,有如飘渺三神仙。枯鱼书札寄鲂鱮,风波一失何时还。玉门谁料竟生入,鸣珂又许趋仙班。归来展卷如再生,羊公重认黄金环。少年意气已萧索,伤禽宁望高飞翻。但思臣罪当废弃,骖鸾忽蹑蓬莱巅。友朋知己尚必报,况乃圣主恩如天。文章虽愧日荒落,江淹才尽非从前。石渠天禄勤校录,尚冀勉涤平生愆。以此踌蹶未能去,故人空寄归来篇。湖州妙迹挂素壁,风枝露叶横苍烟。弹琴长啸悬明月,相从但恐终无缘。画虽似我我非画,对之仍作他人观。盘陀石上者谁子,杳然相望如神仙。”
此诗,洋洋大观,如诗中所言“但思臣罪当废弃,骖鸾忽蹑蓬莱巅”纪晓岚感慨仕途宦海多有浮沉,又“友朋知己尚必报,况乃圣主恩如天”幸得天恩浩荡,“石渠天禄勤校录,尚冀勉涤平生愆”从此专心校录“石渠天禄”等,也向往归隐的“幽篁神仙”生活。诗中“石渠天禄”所指并非《石渠宝笈》、《天禄琳琅》,应代指《四库全书》。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
查《纪晓岚文集》,其题画诗不乏,然如此长诗,则属仅见。而诗中纪晓岚感慨的仕途挫折,即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乾隆下令彻查两淮盐引案。
两淮盐引案,涉及几任两淮盐政及众多盐商。官商勾结,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连续舞弊达数年之久,上下相欺,贪利成风。彼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为纪晓岚亲家,其长女嫁卢见曾之孙卢荫文。盐引案发,纪晓岚因漏言获谴,戍边乌鲁木齐。
从纪晓岚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戍边。八月动身前往乌鲁木齐。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十二月,“高宗下谕释还。”直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六月其才回到京师,前后历时近三年,可谓尝尽人间苦楚,世态炎凉。
因此,其所题长诗中,亦言“先生此画竟何意,忽然置我幽篁间”,即是如果隐居山野,就不会有此磨难。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也有这样一段剧情,其中纪晓岚给亲家卢见曾寄过去一包盐和茶叶,包在信封中,隐藏传递的消息为“盐引亏空,立案侦查(茶)”。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局部
此《幽篁独坐图》中,董邦达题识“己卯(1759年)新秋,为晓岚年兄补竹石。东山董邦达”,其中,董邦达为纪晓岚老师。
董邦达(1696-1769),清代官员、书画家。字孚存、争存,号东山、非闻,浙江富阳人。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二年授编修,官终礼部尚书,谥文恪。好书、画,篆、隶得古法,山水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其风格在娄东、虞山派之间。与董源、董其昌并称“三董”。
▲钱维城绘董邦达画作
董邦达既是朝廷重臣,也极善作画,尤其以山水画闻名。其画风远师“元四家”,近学“清初四王”,所作画作水墨疏淡,设色淡雅,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极浓。乾隆皇帝甚为欣赏其画艺,故其流传众多的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臣字款”的画幅,即专门为乾隆所作。
其长子董诰亦是名画家,著名画家钱维城也曾师从于他。而纪晓岚也是董邦达门生。
乾隆三年(1738),纪晓岚15岁,《纪文达公遗集》卷十五《怡轩老人传》有云:“迨昀渐长,先大夫已官户曹,簿书有程,不复能自训课,遂遣昀受业于东山董先生。”《书陆青来中丞家书后》亦载:“乾隆戊午,余与陈光禄枫厓读书董文恪公家。.......”李宗昉《纪文达公传略》也说“十五岁,受经于富阳董文恪公”。
从乾隆三年始,到乾隆十二年纪晓岚乡试夺得解元,九年绛帐,董邦达和纪晓岚的师生缘份便暂告一段落,但二人的师生情谊却是长存,又此后同朝为官,感情至笃,可谓亦师亦友典范,故题识中其称纪晓岚为“年兄”。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局部
董邦达十分赏识纪晓岚,却又恐其锋芒毕露,故二度作画提醒,为官之道,须深藏功与名。
其一为上文所言《秋林觅句图》,纪晓岚曾题识“己卯六月,先师董文恪公招余饮,醉中为作《秋林觅句图》,后余至乌鲁木齐,城西有坤司马所建“秀野亭”,案牍之暇,独步其间,乔木捎云,宛然此景,始知人生有数,早兆于十载前矣!归来重阅,俯仰慨然,因题二绝句”
诗一“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谁知早做西行谶,老木寒云秀野亭。”诗二“归来壁上拭尘埃,粉墨犹存旧写真。指与儿童浑不知,朱颜非复画中人。”
其二则是与沈朗合作之《独坐幽篁图》,纪晓岚更作长诗。尤是此图,纪晓岚诗中云“堂多隙地居无竹,此君未省曾周旋。先生此画竟何意,忽然置我幽篁间。”以家居无竹,问恩师为何要将自己置身于幽篁之中,而董邦达笑而不语,似有深意。
纪晓岚又诗云“当时稽首问所以,淋漓泼墨笑不言。毋乃怪我趋营猛,讽我宴坐娱林泉”,暗自揣忖,难道恩师是在责怪自己太热衷于奔走钻营了,要借画意规讽我宴坐畅游林泉之中?
若非此后的“戍边乌鲁木齐”的风霜雨雪,纪晓岚恐怕很难领悟恩师董邦达的良苦用心,以及萌生舍弃官场,自得逍遥的幡然悔悟。
▲沈朗(清)、董邦达(1699-1769)合作 纪晓岚幽篁独坐图,局部
此《独坐幽篁图》更是著录累累,皆是权威可考者,甚是难得。
▲《纪晓岚年谱》
▲《文达公遗集》
▲《纪晓岚文集》
综上,此《独坐幽篁图》为迄今唯一可考并流传于世者,且是纪晓岚在世时以极为忠实的写实手法所绘制的个人小像,同时绘制者董邦达为其恩师,身处高位,又精于山水笔墨,所补绘竹林,簌簌有声,甚为清幽,又沈朗也精于绘画,为同时代诸多权贵名流绘制小像。更为难得的是,纪晓岚为此图曾作可见最长诗以纪之,并慨叹因“两淮盐引案”受牵连,饱经宦海浮沉,终至幡然悔悟,亦可知彼时文人交契等,有着重要的文献考据价值,更遑论其之累累著录矣,识者宝之。
清代另有画家沈朗,字仲韬,号白山,浙江嘉兴人。工书,遂得其家藏晋、唐法帖,临摹殆遍,几可乱真。《恬翁集跋》有记载。详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P429。与此画作者沈朗,并非同一人。
北京中贸圣佳2021迎春拍卖会中,精品诸多,另有“纪昀、翁方纲、曹文埴(1735-1798)、程晋芳、蒋士铨、嵇璜、王昶、王杰、朱筠、朱珪等曹学闵六十生辰寿册册页(三十六开) 水墨玫红库绢”也是难得佳作,可窥彼时文人之庞大交游关系以及交谊情感之深。
▲纪昀(1724-1805)、翁方纲(1733-1818)、曹文埴(1735-1798)、程晋芳(1718-1784)、蒋士铨(1725-1785)、嵇璜(1711-1794)、王昶(1725-1806)、王杰(1725-1805)、朱筠(1729-1781)、朱珪(1731-1807)等 曹学闵六十生辰寿册
册页(三十六开) 水墨玫红库绢
18×20cm×36
说明:此寿册为上下两册,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鸿胪寺少卿曹学闵六十岁,他的儿子锡龄、梦龄精心制作了玫红色库绢,遍请了当时与其父交契最深的官员、学者、亲友纂写寿辞。其中最为知名的有时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纪昀、翁方纲制寿序,著名大臣曹文埴、王杰、嵇璜,有“二朱”之称的朱筠、朱珪,著名的学者程晋芳、阮葵生等人,还有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渟(与曹学闵为儿女亲家)赋诗,潢潢两大册,寿辞精美,书法遒丽,装裱华贵,是考研当时京臣交游关系的重要史料和艺术珍品。
上下滑动查看作品详情
释文:
1.慕堂先生六十生辰,同年老友咸集翔鹤堂、两令、嗣之同年亦毕至。衣冠称盛事焉,京师之俗称祝者例三爵,余独注六爵进先生,曰:有说乎?余曰:有夫仕不显者,患淹滞而位跻卿相,日与圣主同忧劳。先生之官,近可揖让于政府,而退恒得适文酒之乐,此宜饮者一;财少者不自给,财多者人又伺之。先生不贫不富,两无所累,此宜饮者二;魏子牟云:身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先生需次闲居,有山林之适而姓名仍系朝籍,又非无路以利见,此宜饮者三;闺门之际难言矣,有才者至于预外事,无才者至中馈不能理,余所遭遇先生亦见之,先生德配能事而不过于能事,天下之至乐也,此宜饮者四;子不聪明,君子所忧,子太聪明,亦君子所忧。先生之子并以文章、科第世其家而并淳笃,无他好,又天下之至乐也,此宜饮者五。夫一消一息,天之道也,日午月望,君子恒惕惕焉。先生享全福数十年,而天顾少挫抑之,使之不极于盛满,所谓玉汝于成肃敛之,而其气弥昌也。此非当饮者六乎?僉曰:允哉子盍,咏而歌之。余谢曰:余慵与诗久矣!无已即书此语以为祝。时乾隆戊戌(1778年)十二月十有三日,河间年弟纪昀拜书(预外事句下脱“余数数见之”五字)。钤印:纪(朱)、昀(朱)
2.驺虞曾现白彪峰,甲子重瞻瑞霭浓。他日功名文彦博,少时风轨郭林宗。寿云笼井天游拂,卿月朝元太乙?。十一科中老前辈,屏风争画伏生容(十二月十三日天帝游于东井太乙朝元)。楼前又见纸如飞,笑看郎君昼锦归。家学文词推小宋,河汾子弟比诸韦。篋中谏草人争诵,簪上麟豪老更挥。记与先生同给札(谓庚辰散馆御试),廿年黄耉恰重祈(予里居十五年,朅来京师得与祝嘏之宴)。小句恭祝慕堂老前辈六秩,即请正之,馆侍蒋士铨拜手。钤印:臣铨(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1405页,第9印)、南山寿(朱)、辛予(朱)
3.天付先生,是何等、冰襟雪抱。筭绮岁、高轩赋压,胜流多少。卿霭祥开金榜丽,仙珂响动瀛洲晓。看挥毫、落纸已争传,明光草。 西台柏,风云绕。掖垣竹,烟霞好。向震川旧署,留题遍了。海内声名官职重,楼头意气须眉老。更垂鞭、赏尽塞山秋,随华葆。
六十平头,喜依旧、朱颜如玉。尽消受、茶瓯酒盏,绿云书屋。此乐漫防儿辈觉,得闲先占人间福。况桐花、万里凤雏双,平生足。 东浦畔,西山麓。行春水,寻秋菊。每联吟叠唱,相从休沐。聚散十年多胜侣,风流一老推尊宿。便当筵、谱就鹤南飞,为公祝。
倚《满江红》声二阕,恭为太仆年伯大人侑斝,即请正拍,云间年姪陆锡熊顿首稿。钤印:锡熊私印(白)、别字耳山(朱)、文渊阁直阁事章(白)、古香(朱)
4.戊子之冬腊月中,曾为先生祝初度。青衣授书成道日,诞降之辰与之遇。于时年华届五十,朋好教余治馔具。朝端始改黄门职,来饮荒斋彻朝暮。鹿尾肥甘笋蕨肥,鱼头脆美姜芹助。烛花婐?照斜筵,雪意空濛覆单树。九人围坐岂嫌多,午夜将阑尤未去。冷卿自此屡迁除,寒序于今又凝冱。十年衮衮驰流电,两鬓垂垂长丝素。为公又进一匏尊,聊用微言申浅愫。凡周甲子非难得,亦未可视为常数。天之锡予既丰厚,承之讵可无其故。瀛洲亭畔古贤风,御史台中时事疏。急难人皆识孟公,雅言士每推徐孺。子能继美孙林林,况兼精力强而固。登高不畏山厜?,放棹聊随水洄溯。达夫老去愈耽诗,无己闲来工琢句。为多阅历知寻乐,所处安恬转生懼。知公本不恋班行,芰服荷衣久思赋。劝公亦勿遽言归,且为吾侪图小住。汾水诛茅固是佳,友朋未若春明聚。食增一肉酒添杯,渐老弥令有余趣。看花只办一双鞋,瘦荻闲苔引徐步。恭祝慕堂年伯大人六十荣寿,并请诲正。年愚姪程晋芳拜草。钤印:程晋芳印(白)、□门(朱)
5.盆花香郁梅横枝。介公眉寿浮深卮。作歌纷写难老词。公生应运逢昌期。文翰五色翔天池。銮坡视草莲烛移。皂囊青橐临南司。抗疏仰承天颜怡。谠言毅色传华夷。清卿十载怀冲规。松鹤风姿山泽仪。雅俗坐镇人慕思。膝前英绝双师儿。班马之才联鏕驰。绿云草堂林卉腓。一花一石工壅持。万卷插架当屏帷。铜匜香霏萦篆丝。有时余事工为诗。清绝如诵陶与韦。人生适意他何知。相思命驾随所之。驱车遍历西山陲。探奇直上虹栈危。柘阴趺坐撚吟髭。归来宾席环珠綦。祝公头黑衣不缁。而我识公从儿时。三十有八年于兹。花前一醉安可辞。拂帘况又春风吹。十八日立春,汾阳太仆慕堂先生六十初度,安甫阮葵生呈稿。钤印:吾山居士(白)
6.河汾振古罗群英,吾宗诞秀铿华鲸。才高兀见恒岱小,笔落如闻鸾凤鸣。一日声名九垓上,万言挥洒三都成。银台下直宝铰卸,玉堂列炬莲花明。文章已令洛纸贵,风节更遣乌府惊。三秋霜飞白简肃,六街人避骢马行。谒帝一朝晋清贯,置身九列彯华缨。即今花甲才览揆,自昔英气犹峥嵘。佳儿置膝有文度,名驹汗血夸徐卿。艺林穿杨淂秘术,金门射策(传)家声。羡君悬弧多乐事,如我散栎怀平生。忆昔霓裳半霄汉,尚余兰谱老弟兄。卅年周旋恋风雨,千里契合吹箎笙。梅花已香春酒熟,与君共订山中盟。里言一章,奉祝慕堂三兄前辈六十寿,即请训定。云间弟锡宝拜手。钤印:锡宝(白)、剑亭(朱)、古雪斋(白)
7.彼美传汾曲,西河教泽存。家原承旧德,世倍重清门。接武声华盛,盟心古处敦。吾宗耆硕在,情话惯同论。早岁通仙籍,蓬山识典型。文条丰艺苑,谏草达明廷。望久尊卿月,门还聚德星。玉堂添故事,雏凤到苍冥。休沐逢清暇,追陪忆比年。草桥修稧路,萧寺看花筵。载酒常联辔,题诗互擘笺。即论风雅趣,已觉迈前贤。腊鼓方鸣候,书斋敞绿云(所居绿云书屋,昔陈乾斋相国居此,王横云尚书所署书)。渐回春一线,将酿雪三分。越炭频添火,唐花早吐芬。座中同致语,莫惜柏尊醺。恭祝三兄大人六十寿辰,仁虎呈稿。钤印:仁虎(白)、习庵(朱)、讲幄词臣(朱)
8. 彪山峥嵘汾水奫,淑气磅礴生甫申。八斗才堪继绣虎,平生著述几等身。香国琼条折金粟,杏烟春湿鬓丝绿。五夜燃藜北院深,几年视草西台肃。渊源式谷起凤毛,接武銮坡辉锦袍。桐茁孙枝自翘秀,松盘老干何清高。绮甲初周介繁祉,协风五日春来矣。天涯兄弟幸同官,敬颂长生酌大兕。小诗奉祝慕堂大兄大人六帙荣庆。愚弟文埴拜手。钤印:文(朱)、埴(白)
9. 花甲初周纪彩毫,介眉春酒进醇醪。廿年德望西清重,三晋文名北斗高。翔鹤堂前添鹤算,绿云屋外奏云璈。定知彪岭钟仁寿,绘入香山兴倍豪。书祝慕堂老伯大人六帙荣庆。竹溪侄裴谦。钤印:臣(朱)、谦(白)
10.曹慕堂少卿六十寿言序。乾隆戊戌腊月望前二日,为汾阳曹慕堂少卿六十初度之辰,令子编修锡龄、举人梦龄制笺乞言,于其所知而属予为序,以予之文,何足以序寿慕堂者之言?然窃自念与慕堂先后入词馆,时慕堂甫逾壮岁耳,今转瞬二十有五年矣,慕堂神志澄定,于道益有得,固非区区祝嘏之词所能写者,然独谓慕堂近诗甚有似于乐天也。夫诗之浮夸者,莫若寿诗,然诗人之义赋其事,而直陈之非其事也、非其人也,则词愈工而去之愈远,故凡侈陈颂祷者,不若节录载籍之文,虽词旨宽远,而不令人厌也。今之寿慕堂者,则不然。盖自吾辈所见二十余年来,慕堂受圣恩日深,其感激自矢也日益切,其于读书观理裨助身心也日益勤,而其于世味也日益淡。乐天晚年多怡愉适志之言,而其自然流露分寸,毫厘之际令人卷而深思者尚或有之,故尝谓袁公安辈学白,以名斋者,未知白者也。慕堂于诗不自以为学白者,真知白者也,慕堂之诗不求合于古而自合焉。寿慕堂之言,不求肖慕堂而自肖焉。往时士大夫或征时务广以骈章连阀为荣,而慕堂两嗣君独乞此一二日,来质言无文之客,宜其言之确而不可易也。夫金石之寿喻同心也,松柏之寿喻有心也,慎动以知足,慎言以养福。吾辈平日所以相赠处者,莫非寿言也。今日特相见以真实义而已矣,因书于卷以为侑觞者劝。文渊阁校理、翰林编修、四库全书纂修官,北平弟翁方纲顿首拜序。
钤印:秘阁校理(朱)、字正三号彝斋(朱)、长毋相忘(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2页,第24、25印;第784页,第55印)、小蓬莱阁(朱)
11.嘉平晴旭蔼华堂,七日春来庆正长。名着汉廷推子建,鉴空冀野重孙阳。芝兰并茁当阶秀,松柏还凝绕径香。洛社耆英高会永,齐歌冈阜佐霞觞。小诗奉祝慕堂太老先生六十荣寿,嵇璜。钤印:嵇璜之印(白)、尚佐(朱)
12.樽酒升堂祝大年,松乔骨相自臞然。玉霄早结和声侣,鸠杖方追久视仙。绕砌兰牙香细细,覆阶梅蕊影娟娟。绿衣门子宫袍灿,一队琅璈拥玳筵。小诗奉祝慕翁老先生大人荣寿,吾邱弟李中简拜手。
钤印:中简(白)、文园(朱)、士堂(白)
13. 初筵喜气欲排冬,甲子旋余亥字逢。笙入南陔吹比凤,经传东观演雕龙。不辞焚草知疏阔,每念维桑笃敬恭。富贵神仙人所羡,偏君退食暂从容。德星卿月两光辉,眉寿还宜举案妃。嘉话玉堂真肯构,平生槐植已成围。寸田尺宅耕愈熟,神水华池汲自肥。敬为先生歌进酒,梅花枝老更芳菲。奉祝慕堂年老先生大人六旬荣寿,大兴年学弟朱珪。钤印:臣珪(白)、石君(朱)
14. 与君先后历官同,佩实含华让独工。入座未尝呈老态,署衔先已号封翁。闲蒐旧迹情无滞,冷避时趋气自融。倍喜今年春到早,琉璃满进冻醪红。慕堂先生六十寿言,学弟赵佑。钤印:赵佑(白)、鹿泉(朱)
15.慕堂先生六十寿诗四首:五云金掌月卿班,左掖回翔咫尺间。廿五载追芸署启,一周甲纪律□颁。人传举案齐眉瑞,天与双芝照玉颜。千里太行环禁阙,寄巢小阁对看山。绿云屋切御书亭(屋后旧有圣祖仁皇帝临董石刻,今葺亭以奉),堂扁祥仍仿鹤铭。小笔往时惭疥壁,择言今日喜题屏。连春祓稧心同素,绕郭林庐眼倍青。乔木画图公省识,玉河日响第三厅。文章曹植富波澜,依旧条冰系冷官。对命书思惟曰厉,挑灯抚卷要心安。渐于平淡求诗味,不假词华饰外观。神到香山非貌似,一觞洛社试寻看。莲宇门墙渐少人(予与先生同出海昌相国师门)。白头几个订比邻,庭兰日茁家园近。涧柏相依气味亲,南有髯翁话经术(前年鱼门编修六十)。北寻野圃见天真(明年裕轩前辈六十),续将道古瀛洲录,最好围炉腊雪春。北平弟翁方纲。钤印:覃溪(朱)(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782页,第23印)、远师戈吴秘监(朱)、文渊阁校理(朱)、永宝(白)(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4页,第61印、第782页,第5印)
16. 题签:张文和公子位至工部侍郎。
律转光风物候新,名卿介寿集嘉宾。筹添六秩齐眉日,策易三阳锡嘏辰。有子声腾名下士,诸孙林立眼中人。江梅掩映莱衣燦,香泛椒樽正早春。南山佳气郁崔嵬,品望清华列上台。丹陛联趋欣接武,玳筵称祝愧非才。乐天胸次偕春盎,笃旧恩光计日来。兄事十年论齿长,高轩晨夕喜追陪。赋祝慕翁三兄亲家老大人六秩荣寿,姻愚弟张若渟。钤印:若渟(白)、碧梧主人(白)
17.忆昔攀嵇日,匆匆岁屡迁。欣同登蕊榜,独让步花砖。品渐荣三院,名旋亚万年。国华人并重,公望世争传。在位风堪式,趋庭训备宣。驹昂期特达,鹤翥耀联翩。院鹊栖如旧,宫蟾占得先。两行琼树立,三秀玉阶骈。乐志兼泉石,娱情寄简编。游携安石屐,交合伯牙弦。北阙恩终荷,南陔瑞永延。由庚歌溢庆,花甲算初全。梁案齐征福,莱衣舞竞妍。华堂群介祉,乐事满琼筵。恭祝慕堂大兄大人六旬荣寿,年愚弟王昶拜稿。
18. 视我十年长,同己间一九(君己亥,我己酉)。五十我初艾,六十君称叟。天都两闲人,生趣天独厚。束发记同年,人生亦非偶。相从话平生,要之以久久。君不饮我饮,良会女携酒。名蓝或古岫,胜处相返走。年年看好花,好色此何咎。尊能澹与泊,三彭乌用守。干支已略周,先难易为后。今岁梅花早,寒交共君寿。甲戌题名初,辛楣年三九(辛楣戊申生)。千里远寄君,赓和效白叟。我亦师其意,有间入无厚。王纪(谓兰泉、晓岚)各张军,两大非吾偶。赋诗正四人,去日感其久。愿得晨夕见,见则中以酒。吾侪息壤盟,生日遣伻走。胡令久寂然,谁与执其咎。所当按齿籍,火攻发墨守。一月再之饮,必罚至而后。更作诗寄南,补称老钱寿(去岁辛楣五十矣)。次颜奉祝慕堂三兄同年、同辛楣作。戊戌涂月十三日,朱筠。钤印:笥河(白)
19.乔松有本性,白雪流清妍。际此岁华节,称觥难老年。冏卿起西河,植品端且醇。汲古蕴根柢,华国敷芬芳。摘髭取科第,簉翼入木天。文采映台斗,风度推神仙。徊翔寄言路,践历登清班。课子成令器,竞爽得二难。玉堂既接武,杏苑行差肩。嘉平周绮甲,和煦开琼筵。庭柯正晚翠,相对舒丹颜。作诗介眉寿,臈醒酬千尊。里言奉祝慕堂老前辈大人六秩大庆,侍王杰拜稿。钤印:王(朱)、杰(朱)
作者简介:
上款人:曹学闵(1720-1788),字孝如,号慕堂,汾阳县太平村人(今山西汾阳)。自乾隆十九年(1753)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后授馆职、河南道御史、弄科给事中、吏科掌事中。以至鸿胪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著有《紫云山房诗文稿》。与纪昀“交最契”。纪晓岚曾作《曹中丞逸事》《曹慕堂宗丞家庆图》等诗文。
1.纪昀(1724-1805),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
2.蒋士铨(1725-178),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江西铅山人,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著有《忠雅堂诗集》《红雪楼九种曲》等。
3.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清朝官吏。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内阁中书。奉命编《通鉴辑览》,继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与纪昀同司总纂,并授翰林院侍读。五迁左副都御史,又令诣奉天校文溯阁藏书。著有《篁村诗钞》等。
4.程晋芳(1718-1784)清代经学家、诗人。初名廷璜,字鱼门,号蕺园,歙县岑山渡(属安徽)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由内阁中书改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被举荐纂修四库全书。著有《蕺园诗集》十卷等。
5.阮葵生(1727-1789),字宝诚,号吾山,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乾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刑部右侍郎,是清代乾隆时期有成就的诗人、散文家和法学家。任《大清会典》纂修官总裁。著有《茶余客活》等。
6.曹锡宝(1719-1792),字鸿书,一字剑亭,江南上海人。乾隆初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改庶吉士。三十一年(1766)散馆,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后令编《四库全书》,官至国子监司业。
7.曹仁虎(1731-1787),字来殷,号习庵,嘉定(今属上海)人。清文学家、藏书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举人,授内阁中书。二十六年(176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著有《宛委山房诗集》等,并与王鸣盛、王昶、钱大昕、赵文哲及吴泰来、黄文莲称“吴中七子”。
8.曹文埴(1735-1798),字近薇,安徽歙县人。清代重臣,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乾隆二十五年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后累迁左都御史,执掌刑部、兵部、工部、户部兼顺天府尹。官至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著有《石鼓砚斋文钞》卷。
9.裴谦,字子光,阳曲人。乾隆壬辰(177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竹溪诗草》。
10.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等。
11.嵇璜(1711-1794),字尚佐,晚号拙修,江南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清朝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长于治河。雍正八年进士,历官乾隆间南河、东河河道总督、工部尚书,晚年加太子太保,为上书房总师傅,以治河有功著称。
12.李中简(1721-1781),字廉衣,一字子敬,号文园。河北省任丘市长丰镇西郝村人。清代乾隆时期享誉文坛的文学家、诗人,在清代文坛地位占有一定的地位。乾隆十四年(1749)进士,入翰林院、侍直内庭,以至任咸安宫学总裁、提督学政等职。
13.朱珪(1731-1807),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祖籍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府。自十七岁于乾隆十二年(1747)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后命教嘉庆帝读书,以至礼部侍郎,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
14.赵佑(1727-1800),字启人,号鹿泉,浙江仁和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充主考官,诸道监察御史,督江西、安徽、福建、顺天学政。官终都察院左都御史。佑工制举业及古文,著有《清献堂集》等。
15.张若渟(1728-1802),字圣泉,号寿雪,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廷玉之子。捐纳为刑部主事,历官军机章京,四川建昌道,工、刑、户各部侍郎,兵部尚书。
16.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江苏青浦朱家角(今属上海)人,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二十二年(1757)召试第一,入直军机处。历任鸿胪寺卿兼军机章京、江西按察使、陕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官终刑部右侍郎。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并称“吴中七子”。著有《金石萃编》《春融堂集》等。
18.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其先家浙之萧山,祖辈侨居京师做官,遂入籍顺天大兴。清代著名学者,人称“竹君先生”。乾隆十九年(1737)进士,乾隆三十七年(1772)奏言翰林院藏《永乐大典》,为此乾隆帝派纪昀为总裁,校核《永乐大典》,乾隆帝以其学问优异,特授翰林院编修,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兼充《日下旧闻考》总纂之一。著有《笥河文集》四卷。
19.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后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
此寿册分上下两册,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鸿胪寺少卿曹学闵六十岁,他的儿子锡龄、梦龄精心制作了玫红色库绢,遍请了当时与其父交契最深的官员、学者、亲友纂写寿辞。
其中最为知名的有时任四库全书纂修官纪昀、翁方纲制寿序,著名大臣曹文埴、王杰、嵇璜,有“二朱”之称的朱筠、朱珪,著名的学者程晋芳、阮葵生等人,还有军机大臣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渟(与曹学闵为儿女亲家)赋诗,潢潢两大册,寿辞精美,书法遒丽,装裱华贵,是考研当时京臣交游关系的重要史料和艺术珍品。
曹学闵(1720—1788),字孝如,号慕堂,乾隆四十三年(1778)因条陈选拔人才事宜,不合部议而降职。乾隆四十五年(1780)复补鸿胪寺少卿,乾隆四十七年(1782)以奏对切实,提升内阁侍读学士。
其在朝任职30年,两次担任篡修官,三次巡试,两充同考官,一贯质朴诚实,端品励行,为官清慎,为乾隆深知信任。他与人交往不轻易就诺,但一经答应定要履行,也颇好施财行善。晚年讲求养性之道,性情更加沉默幽静。诗文多抒写性情,不事藻饰雕琢,翁覃溪称他的诗“体格在香山、放翁间”。
著有《紫云山房诗文稿》。与纪晓岚“交最契”。纪晓岚曾作《曹中丞逸事》、《曹慕堂宗丞家庆图》等诗文。
曹学闵与纪晓岚关系甚笃,纪晓岚在《醉钟馗图为曹慕堂同年题》中,曾有诗云“一梦荒唐事有无,吴生粉本几临摹。纷纷画手多新样,又道先生是酒徒。午日家家蒲酒香,终南进士亦壶觞。太平时节无妖疠, 任尔闲游到醉乡。”
▲纪晓岚 寿序
纪晓岚在寿序中,以曹学闵六十大寿,又其为官、乐善好施、山林之乐、幼辈科举等,罗列有“六饮”缘由,咏而歌之。
曹学闵死时纪晓岚正在热河校理图书, 不得诀别,甚为遗憾,对朱硅所作墓志铭和钱大昕所作神道碑之遗漏,愿作补缀,故作《曹中丞逸事》。
其在《曹宗丞逸事》中,赞誉曹学闵性情恬适,脱然于名誉之外,言及“慕堂天性静淡,超然於声利之外,似不甚预人之事者,又和平静穆,言讷讷如不出,而此二事见议必为乃如此,贤者固不测哉!余十六七岁入名场,三十通籍仕宦,四十馀年阅事非一,阅人亦非一,求如慕堂之古谊,指不能数,数屈也。”
▲翁方纲 寿序
翁方纲与曹学闵亦素有交契,曾为之作《慕堂先生传》,赞其“而先生独以性情冲淡,与道大适,脱然于名誉之外。此则三十年同馆相知中,先生独许方纲为能窥见一二者”。
而是寿册中,其作寿序外,又作寿诗四首,足见翁曹二人交谊至深。
▲翁方纲 寿诗
钱载《萚石斋诗集》(卷三四,P281)也有载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初三上巳日,钱载与姚鼐、纪晓岚、翁方纲、朱筠、程晋芳、曹仁虎、陆锡熊等二十八人汇集北京城南右安门外草桥,举修褉事,后归饮曹学闵寓所。
其诗《草桥修褉诗十二首》自注,即有言:“座有纪晓岚、陆耳山两侍读,为四库全书总纂。翁覃溪、朱竹君、林于宣三编修,姚姬川、程鱼门,任子田三部曹,周书仓进士,皆四库全书纂修。”
另据翁方纲《跋<曹慕堂邀同人咏诗卷>》知,由于纪晓岚、陆锡熊、任大椿、周永年去得晚,所以此诗卷中便没有这四个人的诗作。
此外,《萚石斋诗集》(卷三四,P280)有载诗《小庭桃树作花,翁编修方纲、朱编修筠、曹赞善仁虎、程选部晋芳、姚秋曹鼐过饮,翁编修有诗,并及余正月以来,为丁辛老屋厚石斋编次遗集,奉答二首》可见为曹学闵作寿辞诸文人之间交游之密切。
而朱筠亦曾为曹学闵作《赠儒林郎翰林院检讨曹先生墓表》,也可证之。
▲蒋士铨 寿辞
▲陆锡熊 寿辞
▲程晋芳 寿辞
▲阮葵生 寿辞
▲曹锡宝 寿辞
▲曹仁虎 寿辞
▲曹文埴 寿辞
▲裴谦 寿辞
▲嵇璜 寿辞
▲李中简 寿辞
▲朱珪 寿辞
▲赵佑 寿辞
▲张若渟 寿辞
▲王昶 寿辞
▲朱筠 寿辞
▲王杰 寿辞
乾隆朝时,文风隆盛,其作为一国之君,政事余暇,又持以“书卷艺事”为尚,一生作诗四万余首。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乾隆一朝,庙堂诗人极多。
如此寿册中,为曹学闵作寿序、寿辞者,皆是庙堂文坛俊杰人物,其中纪晓岚谥号“文达”,其之诗词造诣自不必多言,而翁方纲不但精于书法,也同样擅长词章之学,是彼时肌理派代表,又王昶为格调派代表,朱筠、朱珪有“二朱”美称,王杰为状元,曹文埴谥号“文敏”等,此皆可见彼时众人同朝为官外,又常以诗词文学,彼此唱和,才能为以后的频繁交往创造了条件。
因此,此寿册既是曹学闵等诸多京臣交际的真实反映,其背后更是庙堂诗史上“纱帽气和学究气融汇为一”,并被推向极致的缩影。同时,彼时推崇程朱理学,也可推测众人在彼此的不断往来中,学术方面相互映衬、印证,最终在京师雅集圈里,为此后碑学及金石考据学的盛行,奠定了先天基础,不可不察。
中 贸圣佳2021迎春拍卖会,佳制甚多,篇幅所限,实无法一一俱足,又不免挂一漏万,好之者可前往预展现场一窥究竟。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