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 12:40:12 来源:雅昌专稿 作者李家丽
入清后的王时敏画像
[永乐拍卖]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王时敏是清初画坛“四王”中名副其实的“爷爷辈”。他年龄最长,辈分为尊,也是“四王”画风的开创者。其他三位都直接继学于他。王时敏享年89,明亡时已过了半百,他是一位跨越明、清两朝的士大夫。他是画史上晚明“画中九友”之一,名列“清初六大家“,“四王”之首席。
王时敏印
他的绘画和理论,影响并促成了两个显赫画派的形成,那就是“娄东派”与“虞山派”。而这两个画派,被视为清代山水画之“正宗”、“主流”,影响至巨,三百年来延绵不绝。
王时敏的艺术,直接来源于董其昌,其少时即在祖父王锡爵的引荐下从董其昌习画,受到了董氏的精心培育,是其衣钵之主要承传人。
董其昌题跋
12月2日,永乐2020年首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四季酒店举槌,其中本场封面作品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轴》现场以3800万元起拍,最终是以7450万元落槌,加佣金是以8567.5万元成交,这一价格也创造了王时敏个人拍卖的第二高价。王时敏在完成《仿黄公望山水轴》之后的六七十年间,先后有三位画坛领袖、一位清宗室的重要收藏家题跋,足见其珍贵了。这件王时敏巨制也是永乐2020年首拍的重磅拍品之一。
王时敏 (1592-1680)| 仿黄公望山水轴
立轴 水墨纸本 | 1629年作
101×44 cm 约4.0平尺
估价待询
成交价:8567.5万元
然而,当翻看王时敏的画论思想时会发现,他一辈子都汲汲于临摹前辈,同老师董其昌一样,他一生都醉心于黄公望。即便在右迁至太常寺少卿的25年间,在现实山林中悠游的王时敏依旧念念不忘地临摹着古作。
可是,在一向强调“师自然”、“师造化”的中国绘画,王时敏为何能凭着“摹古”崛起?又为何能在数百年后仍以其丹青享誉今朝?他的绘画有何独特之处?
顺古求变:王时敏的摹古之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王时敏的“摹古”都为人诟病,其开创的“四王”画风也被看作是中国画衰微的源头。他对弟子王翚、孙子王原祁的期望亦是使“虞山一隅”、“吴中画道”振而兴之,其称赞石谷亦是“如古人忽复现前”。但当仔细研读王时敏的《西庐画跋》和《王烟客集》等后,便能发现,王时敏的“摹古”有其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本于平淡天真;王时敏所谓的“画家正脉”是文人画种体现出的笔墨兼妙以及高古、简淡韵致的追求。
王时敏 临黄公望拟董源夏山图 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第十六开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时敏并非一味摹古的,他追求的是在顺古求变。如其在《题自画册》中表示,东坡曾论画不取形似,则临摹古迹,尺尺寸寸求其像者,并非得画之真。我的画虽不至于到此,然而已略晓其意了。对他最爱的黄公望,他也不是一味高度肯定。他曾说,黄公望的画专师董源、巨然…然而只有陡壑密林、良常山馆二小幅,脱去纵横刻画之习,一本于平淡天真, 如书家草隶,匠心变化无畦迹可寻。黄公望只有两幅是“平淡天真,如书家草隶”的,标准不可谓不苛刻。
王时敏 仿王蒙山水图
王时敏所说的“摹古”也不是完全遵守古法。他曾评论黄公望的画是“出于董(源)巨(然),而能神明变化,别出奇思,不拘守古法”;“黄公望的师董巨,却别有一种神韵,不复拘拘师法”。对他最爱的黄公望如此,可见其师古并非为了“复古”,而是能在古法的基础上求新求变。
王时敏 杜甫诗意图 第五开设色 秋山红树
因此,王时敏反对的是不师古法,一味创新,而非创新。后者往往成为近现代画坛抨击王时敏的主要“罪证”。在被引用最多的论据中,王时敏说道,吴门画派时,一树一石,皆有原本,故画道最盛。后有一二浅识者,古法茫然,自以为自己的意境玄奇,众人效仿,致使前辈典型荡然无存。先不说王时敏批评的是那些妄自尊大,以己意玄奇的戏墨者,他批判的更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他接着说道,这种现象在如今愈演愈烈,我思忖良久,方感慨之。
超越董其昌:以儒越禅
顺古求变,王时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要缕清王时敏在中国画上的成就,就必须谈到他的老师——董其昌。
天津博物院藏王时敏册页
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并将“南宗”与“文人画”等同。他一生致力摹古写意,将笔墨的重要性提升至绝对高度,山水画出现了半书法意味的抽象化过程。虽说他并未要王时敏传继其学,但这位聪颖的学生还是全盘接受了他的思想,并在笔墨的表现上超越了他视之为南宗正脉的最后一位大师。
天津博物院藏王时敏册页
在表现形式上,王时敏修正了元四家乃至董其昌画中的禅学气息,而代之以中正平和的儒学审美思想。在画面上,黄公望、倪瓒受道禅思想影响很深,用笔随意,表达上以“心性”为主,画面也相对显得萧瑟荒寒。而王时敏则趋于严谨,他把宋画的精细描画与元代的随性趣味相结合,既有严谨法度又不失平淡天真。他的画面也更具生活气息。如其在《仿倪山水》和《仿黄子久山水》中便剔除了两人大片留白、渺无云烟之感,而以较为繁茂的描画,更加亲切自然,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天津博物院藏王时敏册页
在笔法上,王时敏的笔法组织更加有序而规整,圆厚而少跌宕的感觉,用墨也没有松江派常见的那种凄迷的氛围。和老师董其昌相比,王时敏去掉了董氏笔下过于生拙的地方,加强了笔法的统一感。
这些与前人的不同之处,正是王时敏的独到之处,也是他对于山水画发展所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多种艺术视角中的王时敏与王原祁》,郑燮君著。
2、《“四王之首”王时敏,继承和发扬了谁的画学思想?》
3、《王时敏后期绘画思想研究》,周丹青著。
4、《论王时敏的书画交游与画学思想》,吕少卿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