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6 17:54:24 来源:中国嘉德
张大千 竹中高士
设色纸本 立轴
癸卯(1963年)作
题识:永嘉郡记载乐城张廌,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常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廌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癸卯六月,写寄吾星洲宗亲会疥壁。蜀郡张大千爰,时在三巴之摩诘山中八德园。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风堂
展览:“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画展”,新加坡艺术博物馆,2003年2月13日-4月27日。
出版:《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画展》,第176-177页、封底,新加坡艺术博物馆,2003年版。
174.5×95 cm
新加坡张氏总会
新加坡画展图册
张大千先生在1963年三月,在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堂举办了《张大千画展》。这个展览,是其好友高岭梅先生,将其平生心得而又不易多见的各题材作品,在星洲举行盛大的展出。展览序言中对大千当时的成就如是陈述:
“谈到他的艺术进程,先是以临摹作始基,无论古人如何精细的画,一经临摹无不神韵毕似,最后是以创作为归宿,所有世间的事物他眼所见到的,都逃不过他的笔下。再就他的艺术风格说,早年的画,是以清新隽逸胜,能集众家之长,近年的画,是以雄浑苍劲胜,自成一家之真,古人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只有他能当之无愧。而且,他为人是那样豪爽俊迈,治学是那样广博精深,这已经是不易多观的人物,而对于艺术的忠诚不苟,肯下苦功,穷谈力索,精思入神……凭他见闻的瞻博,摄取的丰富,游迹的辽远,交游的广阔,加上挥金如土的豪气,开卷即辨的慧眼,爱祖国爱朋友爱书画的天性热诚,就说他是古今中外自有画家以来所未有的一人,也不为过。”
《新加坡张氏总会65周年纪念册》之-张大千名画
展览得到当地众多名流的热捧,取得巨大成功。在星洲期间,张大千与新加坡张氏总会结下了深切的缘分,是年六月,大千返回巴西,应邀写成此幅《竹中高士》,再寄回星洲,画题道明了此中故实:“癸卯六月,写寄吾星洲宗亲会疥壁。蜀郡张大千爰,时在三巴之摩诘山中八德园。”此画被张氏总会收藏,是重要的文化财产,多次在重要场合展出,还被收录在新加坡张氏总会65周年纪念特刊中,次年又参加了在新加坡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狮城珍藏——二十世纪中国画展》。
1969年张大千(中)莅新拜访张氏总会,左位张丹农教授,右为该届会长张梦生。
是幅《竹中高士》大千自题“永嘉郡记载乐城张廌,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常居其中。王右军闻而造之,廌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大千所题出自《广群芳谱·永嘉郡记》,《子部》·杂论·《平书》卷二亦有收录。借助前代高逸形象,抒发自己心志、意绪和情愫,可谓“借古人之块垒,浇自家之心胸”,而观赏大千的高士图,并不会激起怨愤或厌世的情感联想,恰恰能获得一种豁达宁心的精神慰藉。
竹中高士(局部)
自一九五七年大千病目以后,其人物画多作写意法,“颇有老大意转拙”之趣,这一方面固然有目疾之因,另一方面也是大千晚年对简拙之风格的追求。他曾与赵无极论画说:“简胜于繁,拙胜于巧,巨胜于细,这也是世界现代绘画潮流的趋势。”这幅晚年巨作,笔调力避甜熟,写竹林深邃,高士背向转头,举目望进竹中深入,头巾衣带随竹影飘动,无言而意无尽。全篇用笔无论粗细,极讲究笔法的挑剔顿挫,行笔貌似飘逸流利,但细细观之,每一笔都有波谲起伏的微妙变化,转笔每见顿挫。其用笔铺陈看似轻松自在,笔底蕴含内力,锋正势圆;同时笔法与墨法结合,富有轻重、疾迟、畅滞、虚实、浓淡的跌宕变化,充分呈现了笔墨的节奏韵律之美。
竹中高士(局部)
此幅逾十五尺的《竹中高士》巨制,舍弃了高士题材惯常出现的深山密林,屋舍松菊,仅用一片纯粹如海的竹林来表现高士隐逸的意境,可谓大胆而罕有,这是大千以笔法功力和从容气度作为底色的铺陈意趣,可谓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