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1 19:16:39 来源:雅昌艺术网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佛教传播历史,它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赎,抚平世间种种困惑与焦虑。而佛教艺术品作为佛教思想的载体,体现了宗教、历史、文化、工艺等多重价值,受到人们世代尊崇。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自隋唐以来不断有中国造像东渡扶桑,被供奉在日本各大国立、私立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手中,数量颇为可观。除了以精湛工艺著称而备受藏家亲睐的明清金铜佛像以外,更有众多北齐、北魏、隋唐时的早期佛像,历经岁月一直精心保存至今,品相十分完好。本回东京中央香港2017秋拍「中国重要瓷器及艺术品」专场,即精心呈献这样一批来自日本秘藏的佛像造像珍品,邀诸君共赏。
中国重要瓷器及艺术品
11月27日 14:00
Lot 716
南朝 铜制弥勒菩萨背光像
H:19. 5cm
HKD 180,000-280,000
来源:日本旧藏
款识:景平元年正月十四日 佛弟子王世成敬造
弥勒像一躯 为亡过父母 现存夫妻 为四恩六
道 法界众生 但升妙果
Lot 718
东魏 铜鎏金观音立像
H:9.5cm
HKD 150,000-250,000
来源:日本旧藏
Lot 722
明 铜鎏金观音座像
H:72cm
HKD 850,000-950,000
来源:日本关西旧藏
此观音像头戴宝冠,宝冠正面安住化佛弥陀。观音双眉较长,两眼微微下视,嘴角略有上翘,稍带淡淡的微笑,给人以亲切慈祥的感觉。跏跌端坐与莲花宝台之上,身着通肩式大衣,胸前佩饰璎珞,左手于脐前托净瓶,右手拇指与中指相合,似乎持一杨柳枝,做出以杨枝醮水向外挥洒的姿势,表示以大慈悲遍洒甘露水,为众生消灾避难。身下是六角形莲池承托的仰莲座, 仰莲两侧分别奉置童子。
憨山大师《水月观音赞》云:“我观大士,如水中月。杨柳一枝,称甘露灭。十方世界普沾濡,能解众生三毒热。”此处所说的观音应指“杨柳观音”( 又称“药王观音”,表其对治众生之“苦病”),在观音三十三化身中,其形象是踞坐于岩石之上,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佛教认为,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诸病痛。整尊造型端庄优美,纹饰繁复华丽,鎏金厚重,是汉传佛教中典型的观音形态,十分难得。
Lot 726
清初期 铜鎏金三面狮面空行母
H:35cm
HKD 850,000-950,000
来源:日本关东旧藏
“出生三世一切诸佛母,违誓魔敌碎为微尘母,狮子威容智慧空行母,护法大圣眷属前礼敬。”狮面空行母通称为狮面佛母,乃藏传密宗特有的空行母,常出现在在大护法神吉祥天母的侍从行列中。可兼做上师、本尊、空行和护法。其原始法身为般若佛母,报身为金刚亥目,而化身即是狮面空行母,为宁玛巴之殊本尊,亦是莲花生大士之护法,可遮止一切邪魔,具大威力神。藏传佛教中的宁玛、嘎举、萨迦、格鲁这四支主派,皆对狮面佛母极为尊崇和重视。
佛母三首狮面,赤目红须,三目圆瞪,阔口獠牙,怒而不恶,呈忿怒相。头戴骷髅冠,赤色发髻,冲天如火。身体健硕,丰乳细腰,身披人皮,下着虎皮裙,通身挂饰人首、骷髅、缨络,身后帛带飘举,威风凛凛。左手托着鲜血满盈的嘎巴拉碗,象征其获得极乐之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右臂夹持喀章嘎天杖,象征其压服贪、嗔、痴之侵扰。佛母左弓步展舞立姿,体态优美,极富动感。足踏人尸,表示佛法无边,可慑服六道众生。底承覆莲座,莲瓣细长饱满,上层饰连珠纹。历经岁月却通体鎏金依然,庄严华贵,被如此细致地保存至今,足见其弥足珍贵。
Lot 727
明 铜鎏金韦陀菩萨像
H:93cm;带台H:107cm
HKD 1,200,000-2,500,000
来源: 日本关东旧藏
此尊韦陀尊者为明代武将装束,头戴战盔,身披铠甲,双手合掌于胸前,威立于山岩台座上。其身躯壮硕,威武刚健,身后帛带飘舞飞旋,庄严之中透出律动感。面相天庭饱满,鼻梁挺直,相容坚毅而谦恭,体现了其慈悲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本尊整尊佛像造型写实,形体敦厚,器宇轩昂,铠甲塑造华美,雕刻细腻精致。韦陀双手合十,表示寺庙为十方丛林,广纳各方僧人。虽历经年月洗礼,其面部与手部依旧鎏金灿灿,可谓佛光普照,铠甲上隐约可见的斑驳彩漆,仍可一瞥其往日华光。
韦陀身内供养舍利、沉香、檀香木、蓝琉璃、方胜银吊牌、水晶,乳香等圣物,应是在制作时便被供养于佛身内,一同流传至东瀛,被悉心供奉,完整保存至今,可谓功德无量。
自宋代起,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菩萨,其常伴于弥勒佛身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至明代,随着造像技艺的提高,韦陀像更趋写实逼真,身材健硕,威武不凡。今于福建省南普陀寺藏一幅明人水陆画之韦陀像,其造型、服饰与手势与本品相类。另见北京故宫藏一尊明代铜制韦陀像,本品无论是写实的造型,抑或是纹饰的精美程度,与之皆是一脉相承,可谓明代韦陀像之典范。
Lot 730
南朝 梁闵帝造铜鎏金观音像
H:21.8cm
HKD 800,000-900,000
观音菩萨像青铜铸造,通体鎏金,锈蚀青翠自然。造像头戴三叶花冠,侧冠缯带垂下,束发高髻,顶饰一化佛,为观音菩萨重要的身份标识。菩萨面庞丰腴,五官清晰,眼微闭,直鼻小口,端庄慈祥。胸前佩饰璎珞,袒上身,下着长裙,衣纹自然垂下,飘逸流畅。菩萨背后插嵌双层火焰纹大背光,双层背光前后迭加呼应,错落有致,精美至极,极为少见。观音足踏仰覆莲花台,下承四足方座。台座正前方刻铭文:天监十二年正月乙卯日沙门弟子萧明开愿。天监十二年为梁武帝萧衍年号,萧明,即萧渊明(?― 556 年),又作萧深明,字靖通,公元555 年继位,史称梁闵帝,梁文帝萧顺之之孙,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此款表明,此观音造像为萧明称帝之前的天监十二年,身为沙门弟子,发愿所造。
南朝所传佛像众多,但有纪年的极少,此造像有明确纪年,所铸之人有据可查,且为帝王的更为稀少,而萧明所铸的目前独此一例,更加弥足珍贵,可宝可藏!
Lot 735
西藏十五至十六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佛像
H:28.2cm
HKD 1,800,000-2,500,000
金刚持佛是印度梵语意译,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崇奉的本初佛,被认为是释迦摩尼讲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是释尊的秘密化身,故又称秘密主。此像即是一尊造型特征十分典型的金刚持佛造像,像头戴宝冠,束高发髻,面相端庄,神态宁静。胸前饰项圈、项炼,下身着裙。花冠、璎珞、钏镯上皆镶嵌有绿松石,极富装饰趣味,体现了西藏地区造像的鲜明特征。佛双手交叉于胸前,左手持金刚铃,表示清净法音警觉一切有情;右手持金刚杵,表示催破十种烦恼,体态优美,形象庄严。结跏趺坐于双层仰覆莲座之上。莲瓣饱满有力,头部饰有卷草,各由花瓣形莲叶托起,形制美观大方;它们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足见做工之讲究。
此尊造像躯体壮硕,肌肉劲健,体态优美舒展,通体鎏金,装饰繁缛华丽,金色完美厚重,充分表现了金刚持在藏传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非凡的艺术美感,具有明显的西藏中部佛像造像特点,堪称明代中期造像之佳作。
Lot 739
元末明初 陈彦清造菩萨像
銭塘陈彦清造款
H:28cm
HKD 400,000-500,000
此尊菩萨头戴宝冠,束髪披肩,面庞方圆,额际高广,嘴角含笑,双目低垂,面相慈祥。耳下垂圆环,身着天衣,胸饰璎珞,肢体浑圆壮硕,帔帛顺肩而下,饶臂而出,尾端飘垂于体侧,双手结印于下,并各持一茎莲花沿臂而上,齐肩绽放。佛像结跏趺端坐于莲花台上,莲办饱满,上下各饰连珠,莲座后下方刻“钱塘陈彦清造”款识。整体造型庄严肃穆,是明初佛像造像之艺术精品。
陈彦清,钱塘人(今杭州),元末明初活跃在钱塘,永乐时被封进京,为皇家制佛像供器,是永宣时期制佛名家。元朝时在江南地区设立了佛教管理机构,并专门选派藏传佛教僧人掌管佛教事务,所以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江南地区因此为元朝藏传佛教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尊菩萨造型铜鎏金,造型沉稳,端庄肃穆,具有元末明初汉藏风格佛造像的鲜明特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