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欧洲私人珍藏吴冠中八十年代力作《白桦》现嘉德香港秋拍

时间:2017-9-30 11:59:0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中国嘉德]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

  中国嘉德香港五周年庆典拍卖,将在9月30日至10月3日期间,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将呈现逾四百二十五件精品佳构。其中,以吴冠中先生八十年代创作的《白桦》尤为瞩目。

  吴冠中(1919—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观赏吴冠中笔下的树,除去画家对树木发自内心的喜爱,其中所蕴含的情绪,往往是寂寞中蕴含昂扬,狂放中不失内敛,温情中兼具理性。而本幅《白桦》作品,艺术语言较之其他以树入画的作品,独特而又丰满,黄、绿、红掩映在枝桠间的点染,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律动,是艺术家盛年时期最为成熟的艺术表现。吴冠中的艺术创作灵感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把内心的意境和情感付诸于丹青。根据吴冠中年表所写“1985年夏,吴冠中到吉林长白山写生,秋,到江苏崑山、四川九寨沟当地写生,回北京后创作油画《鱼乐》、《白桦》、《中流》等作品”,来推测此幅作品《白桦》创作于八十年代中期。

1983年秋在四川大凉山彜族村寨写生

  吴冠中的写生旅程,是一次又一次漫长的修行。对于艺术家而言,出门远游并非享乐,而是在创作上庄严而虔诚的探索。每一次远行归来,即诞生一系列精彩作品。透过他的视野和创造力、油彩和画笔,中国两千年来的山水画传统,以崭新的媒材和观念走进现代,实践艺术家毕生提倡的“油画民族化”。

1982年秋在陜西华山写生

  吴冠中曾多次详述自己远行中之回忆。品其画、阅其文,观众仿佛看到他在隆隆的火车上奔赴各地,经过颇具危险性的翻山涉水之后,复珍而重之的将作品带回,呈献于社会公众之前。艺术家七、八十年代的远行中,有几次尤其重要,包括1973年为了创作《长江万里图》,从苏州沿长江而上直抵重庆;1977年组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广西桂林、南宁写生;1981年到新疆讲学等,而1985年则是另一次创意勃发的时期。此时,艺术家在国内艺坛举足轻重,1985年由年轻艺术家所掀起的“八五新潮”,即源自吴冠中早于1981年在《美术》杂志发表的文章《内容决定形式?》;同时,中国美术馆亦在4月举行了“吴冠中新作展”。随着官方与民间对现代艺术愈趋开放,吴冠中的油画创作更大胆摄取了抽象与国画元素,而诞生于这个时期的作品《白桦》即能体现这种变化。

  Lot 1506 吴冠中 1919-2010 白桦 镜心 设色纸本 135 x 67 cm 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

  钤印:吴冠中、八十年代

  来源:香港1990年秋季拍卖会,第205号拍品。

  现藏家1991年得自香港万玉堂。

万玉堂发票

  此幅作品《白桦》创作于八十年代中期,皆以近焦构图、稍稍仰视呈现画面。画中两棵白桦的主树干置于画面中央,两棵白桦相互呼应,以斑驳的笔触点染出枝桠的粗糙质感,勾勒其清奇、疏朗之形态。左边一棵以白色为主,右边一棵下部着墨色,两者的前后关系,更突显前景中白桦树特意留白的树干,与树干上的彩色斑鳞和墨色笔触相互呼应,建立前与后、色彩与留白的对立关系,也彰显了白桦古木松天的苍翠感。远处一棵小白桦生长在溪水边,表现了空间之深邃、地势之起伏,与前景中的两棵白桦树互相对比,相得益彰。周围由虚实相映的流水环绕,画面中部是水流的源头,自上而下缓缓流出。主树干后方有浓淡不一的墨色枝叶点集汇成的背景,其水墨线条保留七十年代的行云流水,细劲圆闰间愈发浑然天成,气韵生动盈满画面。在这幅彩墨作品中,画家显然已经摆脱了形的束缚,在构图和形象处理上逐渐间化,在粗细、疏密的细微变化中,白桦与溪流的繁茂与叠错,真实而生动地跃然纸上;缤纷的色点表现出桦树的意象,用具有现代设计构成特点的造型与笔墨来对白桦树的形象进行重构,致力于寻求最间洁纯粹的表达方式。在极强的形式感的表现中,吴冠中充分运用水墨浓淡的变化,以及不同色彩的表现力,营造出枝桠间远近、薄厚交织,空间纵深的效果,笔触精妙、色彩和谐,形式与质感的刻画与表现,无不达到了最完美的集成与统一,堪称吴冠中先生艺术成熟期的难得佳作。

《白桦》作品局部

  吴冠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其“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主张,而“现代性”之标的在于从传统中国画史中撷取、演变、成长。吴冠中的创新意识与批判精神,透过水墨线条与对立元素,将精神性扩大延伸,展现出多空间、多想象、多层次的画面。中国画讲究笔墨,吴冠中的作品中笔墨纵横,亦不乏西洋画速写线的运用,他在深谙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同时,也将欧洲现代美术的观念恰到好处地融入画面中。晚年的吴冠中致力与石涛《话语录》的理论钻研,与这位三百年前特立独行的一代宗师惺惺相惜、隔空对话,他在专著《我读石涛〈画语录〉》之《一书之法与万点恶墨》中写道,“(石涛)这段题跋应是我们美术工作者的座右铭:‘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深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一字、品字,以至攒三聚五,梧叶、松叶、柏叶、柳叶等垂斜头诸叶,而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吾则不然……’”诚然,中国山水画中的草木苔点,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攒三聚五”的视觉表现范式,用笔的疏密、扁圆、横竖,都自成一套定位规矩。但在吴冠中的作品,并不多见墨守成规的“攒三聚五”。基于对中国传统画法中“万点恶墨”的深刻理解以及西方抽象美学的渗悟,吴冠中先生结合自己毕生的写生经验,采用别出心裁的苔点画法,再现树木真实的美感。他习惯在浓淡相宜的墨点之上,加以红绿黄灰等各色富有现代风格的渲染,逐渐发展成极具时代精神及个人标志性的独特艺术语汇。吴冠中把石涛奉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也身体力行地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大胆倡导付诸实践,或许每个伟大的艺术家身体里都住着一个孤独的灵魂,强烈的寂寞感让他们对世界有着异乎常人的视角,只有用绚烂、奔放的笔触才能表达充满热情的内心,给观者带来心灵上的冲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