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7 10:55:15 来源:匡时拍卖
「 集瑞-中国艺术品专场」是本次匡时香港拍卖会的重要专场,专场遴选了多件精品稀世珍玩。推出了包含商周青铜器、精品瓷器、玉石杂项等板块重要艺术品。其中瓷器部分有多件颜色釉瓷器,古朴典雅,十分难得。此外还有数件明清官窑瓷器,质量上乘。青铜器部分多件带有铭文,器形恢弘大气、纹饰优美,极具震撼。本次与您一同分享其中几件臻品的独特魅力。
匡时香港2017秋拍 集瑞-中国艺术品专场
商晚期 兽面纹方罍
尺 寸:H 45cm
来 源:台湾收藏家珍藏
HKD: 6,000,000- 8,000,000
此件青铜兽面纹方罍体量重大,盖器合一,甚为壮观。盖如庑殿式屋顶,平面长方,四棱隆而上聚。顶端有钮,形如微缩之盖。器盖下缘有插榫,与器身子母口套合。器身颈部较高,有上阔下窄之势。丰肩圆润,左右各有一鋬。高深腹,向下内收,腹部前段下方另有一鋬,平底。通高四十五厘米,挺拔矗立之态,足具震撼。
方罍自上而下,可分五层装饰带,盖、颈、肩、腹部上端及下端。盖部四面呈倒置的外卷角兽面纹,双目圆突,中有扉棱为鼻基线,兽面轮廓分明,两角盘转,辅以阴线点缀。地纹满铺云雷纹,密不透风。颈部四面,居中出扉棱,两侧对称布尖角鸟纹。鸟纹刻画夸张,眼睛放大,几乎充满整个头部,长喙前伸,尖部下折,脑后角如尖耳。这类鸟纹盛行于商末周初,身躯多作简化的外形。此件细致入微,前胸、双翅、折尾皆分毫毕现,一丝不苟,属同时期精工之作。
器物的主题是腹部的兽面纹。腹部上方,四面皆有一段突起的扉棱,以此为鼻基,装饰虎耳兽面纹。虎耳兽面纹与卷角兽面纹十分相似,区别在于虎耳两端都呈圆势,无首尾粗尖之别。兽面两侧,有背向分布的一对尖角鸟纹,头上身下,与颈部同类纹饰相比更具图案化。腹部下方,作倒置的三角纹,亦称蕉叶纹,内满布云雷纹,浮雕的内卷角兽面纹。双眼不及腹部上方兽面醒目,营造出详略有序、层次鲜明的效果。
商代早期和中期,大型青铜酒器为敞口尊及瓿。罍始见于商代晚期前段,与瓿并存一段时间。罍的外形似瓿的升高版,推测两者可能有继承关系。罍出现以后,瓿旋即消失。罍在商末周初盛行,西周中期后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商晚期到西周早期方罍数量仅数十件,大多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少量庋藏私人手中。
西周 兽面纹方鼎
尺 寸:H24.5cm
参 阅:中国青铜器全 集(西周 1)
HKD: 7,000,000-8,000,000
方鼎四壁面均饰曲折角兽纹,内有铭文 25字(其中合 2),隹(唯)三月 王才 (在)成 (周),(诞),珷(武王 ), (裸),自 (郊),咸,王易 (鍚), (德)贝廿朋,用 乍(作)宝 (尊)彝。
铭文上的蒿即是 "镐",现今陕西安附近,周武王灭商后在此建都。 "成周 "在现今洛阳附近,武王 的继任者成诏令 召公和周再此 建立东都 ,从而加强 对东部地区的统治 。这段铭 文不仅证实了献记载 ,还弥补了记载的不足 。
方鼎铸铭文超过二十字的极为少有,此内壁25 字纪事铭文实属罕见, 纹饰布置清晰规整铸造及打磨工艺均是上乘方鼎皮壳锈色呈现西瓜绿色,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保存得极好的精品是这么多年来各大拍卖行从未有过的 ,目前为止拍卖过最多铭文的方鼎是 2015 年苏富比于伦敦的那场 拍卖,内铸有超过二十 字铭文, 时至现在再没有出现过像此鼎如此多铭文铸字的方鼎。
此件青铜方鼎原为一对,另一件现存于上海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之一, 中国青铜器全集(西周 1) 的封面图案就是上海博物馆所藏 的另一件方鼎。
商晚期 青铜共父乙鼎
尺 寸:H 26.7cm
来 源:奥地利著名收藏家、建筑师Julius Eberhardt(1936-2012年)旧藏
HKD: 6,000,000-8,000,000
此件青铜鼎厚唇口,上有对称立耳。口沿下短束颈,腹部圆鼓下收,相对较浅,底接三柱足,是商代晚期鼎之造型,属殷墟四期。
鼎腹满工装饰,以典型的「三层花」技法而成。纹样横向由鼎的六个扉棱间隔,纵向上下两分。上层纹饰主纹作弯角鸟纹,两者一组,以扉棱为轴,对称排列。鸟纹凸出眼睛,前喙下勾,弯角是其特征:角向身后,根部足,尖部弯曲而上。弯角鸟纹在商末周初盛行一时。下层以三个外卷角兽面纹作主纹,三条扉棱为鼻基线,三条为兽面分割线。兽面双目凸出,轮廓完整,内有阴线绘出瞳孔、耳、口、角等。兽面纹和鸟纹之外皆以细密的云雷纹填充,形成突出器表的浮雕效果,层次鲜明,狰狞凌厉。鼎的三足一周,阴线呈倒三角的蝉纹。这种蝉纹没有羽翅,是处于复育阶段的幼虫,在商末周初,常作为辅助图案装饰。
鼎内壁有铭文「共父乙」三字,为「共」氏为祭祀「父乙」之器,属祭辞。祭辞有简式和繁式之别,简式仅有被祭对象,如「父甲」、「祖丁」等。繁式则有祭祀者族名、私名、官名、祭祀对象甚至器名,如「戈父乙」、「小臣作父乙宝彝」等,此件属繁式祭辞。1978年陕西凤翔长青镇出土共父乙甗,亦为商末周初器,与此件铭文相同,乃一主之器,可作参照。
西周早期 青铜山丁丮册簋
尺 寸:H 16.5cm
HKD: 2,000,000- 3,000,000
簋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但数量稀少,到商晚期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有无耳簋一类,诸如美国佛利尔美术博物馆藏□(造字,变字下部改为车字)簋,陕西清涧解家沟出土百乳雷纹簋和陕西扶风法门镇出土的兽首百乳雷纹簋。
西周初年的簋沿用商代器型,此件无耳簋便是一例。器底有铭文「山丁丮册」,属徽记。造型、纹饰、铭文书写特征,可推此件为西周初年器。西周是簋大发展的时代,种类繁多,唯无耳簋量少,即便在商晚期,也属非常见器。在商末周初的短期使用后,无耳簋基本不见,加之纹饰独特、字口清晰,弥足珍贵。
铭 文:山丁丮册
明成化 斗彩花卉纹高足杯
尺 寸:H 5.8cm
参 阅:
1.香港苏富比2017春季拍卖Lot3101
2.《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71,图173、174
HKD: 2,200,000-2,800,000
成窑斗彩乃旷世奇珍,是为瓷史上的一段不朽传奇,数百年来一直为世所重。其典雅宜人,笔触秀丽,予人以清新悦目之感,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之风格,独步一时,引得后世敬慕无限。
此斗彩缠枝莲纹小高足杯,器形小巧可爱,比例匀称。外壁饰斗彩缠枝花卉纹,,由青花勾勒外轮廓,釉上填黄、红、绿彩,釉面上下,相互映衬,脱俗雅致。分别以矾红和青花涂绘花芯和花瓣,枝叶宛转缠绕,喇叭形高足起凸弦纹,其上下分别饰朵花,近底处饰如意头纹。整器纹饰描绘细致,釉彩莹润,平等青发色凈穆幽雅,釉上彩淡雅秀丽。给人以鲜明清新的艺术感受,实为难得斗彩器之佳作。其型端庄,其釉温润,其彩绚丽,个性特征鲜明,青花色泽深沉苍雅,抚之品之,颇为感叹,历经数百年之沧桑,可称奇珍。
清雍正/乾隆 矾红海水青花海马天字罐
尺 寸:H 10cm
来 源:徐展堂先生旧藏
HKD: 1,400,000-1,800,000
此青花矾红天字罐即为雍干时期清宫摹古理念之典范,化裁于宣窑之青花矾红器皿和成窑之天字罐而成。青花矾红彩者为宣窑一大创新发明,自此开启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明代后期亦有出现,但在清代御瓷中仍属十分珍稀之品种,究其原因,应是制作成本偏高之故。成化天字罐更是冠绝古今,开一代先河,与鸡缸杯等同属奇珍,对后世影响深远。此罐融汇宣成二窑之精髓,加以划裁,实为融古汇今之绝品。
盖顶微隆,短颈丰肩,下腹微收,浅窄圈足,通体施釉,圈足露胎,釉面滋润肥厚,胎质细腻白凈。盖顶圆形开光,内以红彩海水纹为地,绘青花鱼纹跃然其上。器外以红彩绘海水波涛纹,留出白色浪花,以青花饰八海兽,海水汹涌澎湃,海兽神态各异,奔腾飞跃。画面气势恢宏,色彩对比强烈,绘工精细至极。器颈口与腹下部饰如意云头及青花莲瓣。器底双圈内书青花「天」字楷书款,乃所谓「师古而不泥古」之佳作。
清乾隆 红釉玉壶春瓶
尺 寸:H 28cm
款 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
来 源:日本壶中居旧藏,附发票
参 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46
2.《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下),北京出版社,2002年,页249,图282
3.《清代单色釉瓷器特展目录》,国立故宫博物院,1981年,页87,图37
HKD: 800,000-1,200,000
撇口,束颈,垂腹,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器口、内壁及底满施白釉,釉质洁白润泽。外壁尽施红釉,釉面均匀平滑,釉色红艳亮丽,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之风韵。其完美的釉色令人为之叫绝,再现了清代颜色釉至高至美的工艺水平。
乾隆皇帝对鲜红釉瓷更是喜爱有加,每每摩挲把玩,倍加赞赏。乾隆一朝六十年,为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的鼎盛时期,在强大国力支持下,御窑不惜人力物力,烧造出一批精美的红釉瓷。拍品即为其中佳例,整器形制周正,线条柔和,造型典雅,发色纯正,为御窑难得一见的珍品。
壶中居创立于大正十三年(1924年),是日本著名的以陶瓷为主的东洋美术古董店,与日本静嘉堂、茧山龙泉堂等古玩店齐名。壶中居的创始人,广田松繁不孤斋老先生号称天下第一火眼金睛,阅古玩无数,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陶瓷精品。其过眼之物五百余件,曾捐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被官方珍藏。
明洪武 青花团菊纹菱口盘
尺 寸:D 20.2cm
HKD: 800,000-900,000
元末明初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一百年,作为其间最具特色的洪武青花瓷器,数量珍稀,在造型上保留了元青花那种硕大雄厚、古朴凝重的风格,在纹饰上依然延续纹饰致密、层次繁多的装饰特色,但同时亦在演变中展示自身鲜明的个性,纹饰层次感较元青花疏朗,留白空间日益增加,本品即是其中难得佳例。
盘菱口,折沿,浅弧腹,砂底,盘壁内外呈八个莲瓣状。口沿上青花卷草纹为饰,内壁青花折枝花卉纹,外壁饰青花八组并蒂莲瓣纹,盘中间青花缠枝菊纹,盘口沿青花不断回纹。釉色白中带灰,青花发色灰暗,胎质洁白坚实,有明显火石红现象。与此件无论器型、与纹饰皆极为相似一件可参考香港佳士得1994年5月1日,Lot 627,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盘。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始置御窑厂,此盘即为明洪武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一件颇具代表性的器物。此类洪武盘一般以釉里红装饰为多,唯青花少见。因明初对青花烧成气氛控制不成熟,青花发色大部分灰暗。此盘青花发色稳之,呈深蓝色,纹饰清晰,属洪武青花器上品。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