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0 12:24:16 来源:南京日报
吴云青
8月30日,安徽省黄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转让原为歙县坑口乡人民政府管理的明代徽派古建筑王氏宗祠。坑口乡党委书记说,祠堂目前仅剩下一面墙及部分构件,损毁情况严重,公开拍卖是为“更好地保护”。9月8日,拍卖被当地政府叫停。
王氏宗祠是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保护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买卖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依法拆除的、且不属于应由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除外。所以,坑口乡起初拍卖王氏宗祠构件的行为涉嫌违法。但是,包括王氏宗祠在内的许多地方古建筑确实面临着保护的困境——财政投入有限,民间养护缺乏动力,实际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因此有人认为,古建筑拍卖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保护之路。
在不与法律冲突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利用,这个思路没问题,但古建筑拍卖的口子真不能轻易开。何也?那些让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乐于投资修缮和利用的古建筑,大多容易开发为旅游资源,王氏宗祠显然不是,这种未列入保护名录的“田野文物”,年久失修,就算上了拍卖网,也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买家,所以,即使法律让可买卖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弹性再大一点,给古建筑拍卖开了口子,王氏宗祠们也很难得到想要的保护。而古建筑中最缺保护的就是它们。
王氏宗祠一类古建筑的保护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地方已然没什么积极性,县市均无专项拨款用于修缮,要是可以合法拍卖,地方肯定很愿意马上把责任“脱手”。不管哪里,只要开了个头,各地都会找借口把这类古建筑挂上拍卖网;即使卖不掉,也很可能不再有心思想办法保护它们,而古建筑保护是一件需要劳心劳力的事,轻易开了古建筑拍卖的口子,岂不是给某些地方“偷懒”提供了借口?
但现在,从王氏宗祠的情况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对这类古建筑根本没有花精力去保护,放任下去只能是越来越衰败,虽然歙县文物局表示,今后将会同地方政府对王氏宗祠进行保护,但除了王氏宗祠这个“网红”之外,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古建筑散落乡间。所以,为挽救它们慢慢湮灭的命运,有必要尽快改变当前地方保护不力也无所谓的状态。
歙县属于安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王氏宗祠的处境已然如此,恐怕有时不是政府真的拿不出钱。要调动地方修缮保护古建筑的积极性,还得上级政府出手,从地方考核等方面把这件事重视起来。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